理论教育 尼山圣源书院举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训

尼山圣源书院举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训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市通州区教委开展以中华美德为核心内容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从“九五”开始至今,不间断地进行了近20年,始终重视培训国学师资,仅派到尼山圣源书院参加“海峡两岸‘读《论语》教《论语》’师资研修班”的校长与教师,前五届就已经突破100人。此外,部分学生及学生家长、滨海新区区委文明办和大港工委文明办的工作人员近200人参加培训。本次培训进行了6场,共培训学员2260人,培训效果良好。

尼山圣源书院举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训

2009年以来,尼山圣源书院为了借助台湾“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课程的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师资源,在国际儒学联合会的支持下,与台湾中华孔孟学会合作主办“海峡两岸‘读《论语》教《论语》’师资研修班”,并已连续9年举办9届,先后与广东、北京、西安、湖北、天津、黑龙江、辽宁、安徽、山东等省市的单位与学校联合举办,来自10余个省市的近6000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接受了培训,他们在教育第一线,将以几何级数的功效,星火燎原,点燃千千万万青少年中华文化生命之火。这项培训,为儒家经典进学校、提升国学教育的水平与质量,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9年的实践探索证明,培训国学师资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需要。从读《论语》入手,能够满足广大教师“恶补”国学、修身敬业的渴望;儒学专家导读与台湾教师讲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收到理想的培训实效;学员以初步读懂、悟道、修炼为基础,以“先学先行”的单位、个人的学习体悟与教育实践经验为启迪,体现了求知与悟道、学习与应用的结合与统一,学员认同,收效明显;以书院为培训基地,与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合作,利用书院在教育体制外学术资源的优势与时空的灵活性,和体制内教育对培训国学师资的需求与生源的稳定性,双向互补互动,这是当代书院在教育体制之外,以非营利的模式,为教育体制内的基础教育培训国学师资的一项新的探索。这是把传统文化传下去,让国学精粹活起来,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一项基础性的教育实验,也是海峡两岸文化教育合作的一项比较成功的实践。

1.培训的空间与规模不断扩大

第一、二届研修班,都在尼山圣源书院开办,2009年是第一届,有来自全国的80余位学员;2010年第二届,达到160人;2011年第三届,分别在尼山圣源书院和广州城市学院举办(后者专为广州市中小学校培训国学种子师资),两地共培训学员180人;2012年第四届,先后在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曲江第一中学,北京四海书院,尼山圣源书院,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连续举办4个班,共培训学员400人。2013年第五届,湖北仙桃仙源学校、天津大港实验中学加盟,共有6个班,共培训学员1200位。这种模式与规模,直至2017年第九届,培训学员941人。这9届一共培训了近6000位学员,其中有近1000人是在尼山圣源书院本部培训的。

九年的培训,空间与规模的扩大,表明教育体制内外的学校,在逐步增加国学教育内容的实践中,对于培训国学师资的迫切需求。尤其是一些开展国学教育较早并有明显教育实效的地区与学校,它们不仅加大本单位的国学师资培训力度,而且“就地辐射”,影响与带动周围学校的国学教育与师资培训。

北京市通州区教委开展以中华美德为核心内容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从“九五”开始至今,不间断地进行了近20年,始终重视培训国学师资,仅派到尼山圣源书院参加“海峡两岸‘读《论语》教《论语》’师资研修班”的校长与教师,前五届就已经突破100人(第一届5人、第二届10人、第三届20人、第四届29人、第五届40人)。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曲江第一中学已连续承办6届“海峡两岸‘读《论语》教《论语》’师资研修班”,培训对象是本校教师。由于效果较好,从2013年开始,在满足本校教师培训的基础上,由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雁塔区教师进修学校邀请,曲江一小、高新三中、西安电子科技中学、西安市明达学校、汉阴县漩涡中学、大明宫中学、石泉县后柳中学及西安市十四中等18所学校的194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天津市大港实验中学全体老师都参加了培训,汉沽五中等滨海新区相关兄弟学校以及天津市五中、民族中学、崇化中学等市重点中学派教师来听课。此外,部分学生及学生家长、滨海新区区委文明办和大港工委文明办的工作人员近200人参加培训。

湖北省仙桃市仙源学校的领导与教师全程参加培训。另外,仙桃市实验高中、千秋学校、精英学校、一中、八中、十中、十一中、胡场一中、职业学院、实验小学、实验二小、仙桃小学、沔州小学等学校和外地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参加培训。2017年“第九届海峡两岸‘读《论语》教《论语》’师资研修班”,一个班的培训人数达到340人。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2012年在哈尔滨市主办“黑龙江省中小学学校文化与德育”高级论坛,作为“海峡两岸‘读《论语》教《论语》’师资研修班”的延伸。论坛上,国家教行政学院于建福教授做了题为“儒学核心价值与当代学校文化”的学术报告,台北市立松山高级中学周萲玫老师做了“论语义理与人生的教学实践”报告。来自全省的467位德育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及班主任代表,从报告中找到了把国学精粹与黑龙江学校德育深度融合的路径。如此内容的培训,在全国教育学院系统属于首创。

2013年北京市房山区实验中学主办第五届“海峡两岸‘读《论语》教《论语》’师资研修班”,不仅为来自本区各个学校的40余位校长、教师提供免费培训,还半公益性地为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培训30位校长和教师。该校为此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十分感人。

2015年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家庭教育课题组先后在北京昌平、辽宁沈阳、安徽淮南、山东青岛连续3年承办了4个班,共培训学员近800人。其中,2016年的辽宁沈阳班为山东冠县教育局培训了10位教师。为了使这些教师所学的知识尽快“发酵”,山东冠县教育局立即组织了“读《论语》教《论语》师资培训”二级培训,并邀请冠县北陶联合学校校长刘付海做了《论语中的四个学会》专题讲座、冠县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陆书义做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生命的智慧和力量》专题讲座、冠县清泉中学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杜雪做了《让生命影响生命》专题讲座。三个讲座,把在沈阳所学的内容做了全面的回顾和转述,将读《论语》学做人,“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以及“教学相长”“藏息相辅”“预时孙摩”“善喻”“长善救失”“善教继志”等教育原则播撒在每一位学员的心田。本次培训进行了6场,共培训学员2260人,培训效果良好。冠县武训实验小学黄春荣说:“经过学习,我感觉豁然开朗,找到了根。我在今后的学习和教学工作中,要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学国学、弘扬传统文化和传播正能量。将学习《论语》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长期坚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做一个有根的人。”这种二级培训是一种创新,若能推广,会更显教育实效。

从以上各地的培训实践看,为了落实“两办国学传承18条”中关于培训国学师资的要求,此种培训会有更大的需求,当代有条件的书院理应有更大的作为。

2.教学模式与内容不断完善,相对稳定的导师队伍日渐形成

在起初的两届,主要是请台湾的老师传授如何读《论语》、如何教《论语》。从第三届起,我们请一些从事儒学研究的学者给学员解读《论语》以及讲解《论语》的当代价值。从第五届开始,我们邀请了在教学一线的校长和教师发言,请他们介绍自己读《论语》的原因与方法,以及在办学与教学实践中运用《论语》的心得与经验。从历届在尼山圣源书院本部举办“海峡两岸‘读《论语》教《论语》’师资研修班”的人员构成来看,因为有众多学者、教师、教育界名人的加入,书院本部的师资力量十分雄厚,所以各地承办的研修班也在逐步邀请本地学者与教育界名人参与讲座,以丰富培训内容。在尼山圣源书院本部举办的班,每届都有拜谒圣地尼山夫子洞、圣城曲阜三孔和圣源沫泗泉林的活动,这对于领悟《论语》、学习儒家思想有得天独厚的启迪作用,是所有的教师终生向往的。

导师队伍名单如下:

刘示范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尼山圣源书院院长

讲题:孔子与中华文化

钱 逊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 清华大学教授 尼山圣源书院顾问

讲题:读《论语》学做人

张 践 国际儒联普及委员会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尼山圣源书院常务副院长

讲题:《论语》是中国的人生宝典

王殿卿 国际儒联顾问、普及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 尼山圣源书院荣誉院长

讲题:儒家伦理与立德树人

韩 星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讲题:孔子其人《论语》其书

赵法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教授 尼山圣源书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讲题:《论语》中的育人智慧

于建福 国际儒联宣传出版委员会主任 尼山圣源书院副院长兼副秘书长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讲题:儒学核心价值与当代学校文化

萧穗珍 台湾新竹市香山高级中学校长

讲题:《论语》之于现实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

刘桂光 台北市松山高级中学国文科教师

讲题:《论语》中的生命教育(www.daowen.com)

徐茂玮 台北市立丽山高级中学国文科教师

讲题:《论语》给人的智慧

陈严坤 台湾新竹市科园国小校长

讲题:①儒家修身思想在现今社会的运用

②仁义以内以外——从儒家的君子谈起

周萲玫 台北市立松山高级中学教师

讲题:《论语》义理与人生的教学实践

王慧茹 台北市立南湖高级中学国文科教师

讲题:①志于道据于德——《论语》中的品德,生命教育

②依于仁游于艺——多媒材融入《论语》教学示例

唐慧文 台北市第一女子高级中学教务主任

讲题:①《论语》中的君子

②从文学角度教《论语》

刘家庚 山东省济宁市教育局副局长 国际儒联宣传出版委员会委员

讲题:孔孟之乡的国学教育

武家舫 湖北省仙桃市仙源学校校长

讲题:国学教育推动学校健康发展

刘 猛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讲题:我读《论语》

3.学校传承中华文化,教师需要“恶补”国学经典

由于我们选择了走自己的路,中华文化的历史命运有了新的转折;由于我们的国力增强,中华文化再次走向世界;由于我们要建成小康、奔向大同,国家与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已经启动。文化兴衰,教育有责。教育本应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有效载体,但也有可能沦为“去中国化”的工具。当恢复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让国学经典进入学校,帮助新一代中国人强化文化认同时,人们发现,从事教育的同仁当中,尤其是当今处于青壮年时期的教育中坚力量,国学基础欠缺,当他们面对背诵着《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章句茁壮成长的一代儿童时,深感自身国学知识储备量的不足。这可能就是那些牺牲假日、头顶酷暑、千里迢迢来参加国学经典培训,真心求教,修己育人的千百万教师的动力源泉;也是那些为此种民间国学经典师资培训不求回报、不辞辛劳的任课教师和义工的精神动源。如果他们每一位平均教育和影响100名学生,就会有数十万名学生受益,这是我们最大的期待。

4.培训国学师资,落实立德树人

“培训国学师资,落实立德树人”是十八大以来,“海峡两岸‘读《论语》教《论语》’师资研修班”的主题。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中央对21世纪中国教育的“顶层”设计,是对于教育历史功能的新定位。这表明,对于百余年连续不断“克隆”外来教育的清醒反思,对于摆脱“礼崩乐坏”、重建礼仪之邦的渴望,也是直指当今教育的弊害,进行教育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教育的动员令。

立德树人,是面向未来的。今日之教育,要塑造未来的中国。

中国教育,首要任务是培养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立德树人,要通过弘扬中华文化、承接中华美德等,以文化人为新一代的生命注入中华文化基因,让他们身上流淌中华道德之血液,从精神上富裕起来。

因此,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需要所有教育界同仁认同和补习国学。全力培训国学师资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

5.培训国学师资任重道远

要强化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让国学经典进入学校,首要之举在下定决心,全面规划培训国学师资,提升所有从事教育事业人员的国学素养。明令“京剧”和“书法”进学校,若无师资准备,难以如愿。国学教育进入学校,要汲取其教训。与其为国学进学校奔走呼号,不如为培训国学师资做实事。

国学师资培训,尤其是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在教育体制内部未见作为,要得到认同与制度性的保证,尚需时日。即使从今奋起前行,也需要10~20年的时间。由于教育的周期之长,使得一些追求眼前教育“政绩”、计算教育“红利”者不为所动。

在培训国学师资如此“空档”的情况之下,一些民间机构与团体“拾遗补缺”,与体制内外有需求的教育单位、学校合作培训国学师资,既非“规定动作”,也非以营利为目的的培训“产业”,却开创了用中国精神办中国教育、培训中国国学师资的新天地。如果能够因势利导,有更多的培训模式出现,形成一种民间的教育“慈善”事业,既能弥补“空档”,有益于推动国学教育,又能为体制内逐步建立国学师资培训体系提供前期探索。

尼山圣源书院、台湾中华孔孟学会、国际儒学联合会,都是以弘扬儒家思想,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己任的民间组织。有效发挥整合之后的学术与空间资源,与有关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各界贤达通力合作培训国学师资,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我们愿意继续为此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