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尼山圣源书院成立庆典,杜维明教授致辞

尼山圣源书院成立庆典,杜维明教授致辞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10月8日尊敬的牟钟鉴院长、丁冠之院长、田志锋书记、王宝海县长,各位领导、嘉宾、老师和同学: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参加尼山圣源书院的成立庆典。昨天参观了尼山夫子洞和北周创建的书院,也目睹了尼山圣源书院的“风水宝地”,又品尝了泗水的农家菜,感到身心愉悦。

尼山圣源书院成立庆典,杜维明教授致辞

2008年10月8日

尊敬的牟钟鉴院长、丁冠之院长、田志锋书记、王宝海县长,各位领导、嘉宾、老师和同学:

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参加尼山圣源书院的成立庆典。

昨天参观了尼山夫子洞和北周创建的书院,也目睹了尼山圣源书院的“风水宝地”,又品尝了泗水的农家菜,感到身心愉悦。更难得的是能和一群认同儒家、研究儒学或关怀儒家传统的朋友们同聚一堂。

我们在伏羲、虞舜的故乡,东夷文化的摇篮相聚,是为了儒学的返本开新和综合创新,这是一项有历史意义的事业。

中华民族正走出一百七十年来的困境,这是一个关键时刻。我希望文化中国的强大,可以为东亚(儒教文化圈)、亚太及全球社群提供精神资源,做出积极贡献。我们应该向世界各地传达什么信息?我们自己的文化认同是什么?我希望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是开放的(不是狭隘的、封闭的),也是多元的(不是单向的)。我们的认同当然应该扎根儒家的基本价值,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乃至天下为公的恕道、仁道。

儒家传统经过两千五百多年的潜移默化,为中华民族培养了学习文明、对话文明以及和谐文明,我们应该充分体现学习、对话以及和谐的人文精神,重新思考人类的存活、发展和繁荣等重大问题。这才是我们的终极关怀。

在泗水圣源,我想起了朱熹的两首诗,第一首大家都非常熟悉,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源头活水”: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www.daowen.com)

为有源头活水来。

另一首诗《春日》和泗水关系更加密切: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骆承烈教授告诉我,我也这样相信,朱熹肯定没有来过泗水,也没有来过山东,但是,他用“泗水滨”象征了追寻意义深远的天地,也许正说明沫泗源流就是儒家文化的命脉。同时,他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也许可以如此理解,就是这个“源头活水”在世界各地已经开花结果了。

我很高兴地看到,“望源度假村”的“望”字是繁体,简体“圣”完全不能反映儒家注重听德、口传和身教的精神。我建议:“尼山望源书院”的“望”字从耳、从口,不要再用“圣”了,这样才能显现孔子“六十而耳顺”以及孟子用“金声玉振”来理解孔子的人生境界。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在泗河源头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他有那么广阔的空间视野,对生命之流又有那么深刻的体悟。我们有幸能在孔子亲自触摸过的山水之间为儒学营建一个道场、一个家园。这是牟院长所说“天时、地利、人和”的良缘,我们应该同心协力地把握这一个难得的机会。

谢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