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GNSS定位测量技术:作业模式简介

GNSS定位测量技术:作业模式简介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时动态测量的基本思想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NS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NSS卫星进行连续测量,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采用这种测量模式,要求GNSS接收机在每一用户站上静止进行观测。采用这种模式作业时,用户站的接收机在流动过程中,可以不必保持对GNSS卫星的连续跟踪,其定位精度可达2 cm。

GNSS定位测量技术:作业模式简介

一、静态定位

(1)作业方式。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设备,分别安置在一条或数条基线的两个端点,同步观测4颗以上卫星,每时段长45 min~2 h或更多。作业布置如图3.1.1所示。

图3.1.1 静态定位

(2)精度:基线的定位精度可达5 mm±1×10-6·D,D为基线长度(km)。

(3)应用范围:建立全球性或国家级大地控制网;建立地壳运动监测网;建立长距离检校基线;进行岛屿与大陆联测、钻井定位及建立精密工程控制网等。

(4)注意事项:所有已观测基线应组成一系列封闭图形(见图3.1.1),以利于外业检核,提高成果可靠度,并且可以通过平差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

二、快速静态定位

(1)作业方法:在测区中部选择一个基准站,并安置一台接收设备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安置另一台接收机依次到各点流动设站,每点观测数分钟。作业布置如图3.1.2所示。

图3.1.2 快速静态定位

(2)精度:流动站相对于基准站的基线中误差为5 mm±1×10-6·D。

(3)应用范围:控制网的建立及其加密、工程测量、地籍测量、大量相距百米左右的点位定位。

(4)注意事项:在测量时段内应确保有5颗及以上卫星可供观测;流动点与基准点相距应不超过20 km;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转移时,不必保持对所测卫星连续跟踪,可关闭电源以降低能耗。

(5)优缺点:

优点:作业速度快、精度高、能耗低;缺点:两台接收机工作时,构不成闭合图形(见图3.1.2),可靠性差。

三、准动态定位

(1)作业方法:在测区选择一个基准点安置接收机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将另一台流动接收机先置于1号站(见图3.1.3)观测;在保持对所测卫星连续跟踪而不失锁的情况下,将流动接收机分别安置在2,3,4,……各点观测数秒钟。

图3.1.3 准动态定位

(2)精度:基线的中误差为1~2 cm。

(3)应用范围:开阔地区的加密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碎部测量及线路测量等。

(4)注意事项:应确保在观测时段上有5颗及以上卫星可供观测;流动点与基准点距离不超过20 km;观测过程中流动接收机不能失锁,否则应在失锁的流动点上延长观测时间1~2 min。

四、往返式重复设站

(1)作业方法:建立一个基准点安置接收机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流动接收机依次到每点观测1~2 min;1 h后逆序返测各流动点1~2 min。设站布置如图3.1.4所示。

(2)精度:相对于基准点的基线中误差为5 mm±1×10-6·D。

(3)应用范围:控制测量及控制网加密、取代导线测量及三角测量、工程测量及地籍测量。

(4)注意事项:流动点与基准点距离不超过15 km;基准点上空开阔,能正常跟踪3颗及以上卫星。(www.daowen.com)

图3.1.4 往返式重复设站

五、动态定位

(1)作业方法:建立一个基准点安置接收机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流动接收机先在出发点上静态观测数分钟;然后流动接收机从出发点开始连续运动;按指定的时间间隔自动运动至载体的实时位置。作业布置如图3.1.5所示。

(2)精度:相对于基准点的瞬时点位精度1~2 cm。

(3)应用范围:精密测定运动目标的轨迹、测定道路的中心线、剖面测量、航道测量等。

(4)注意事项:需同步观测5颗及以上卫星,其中至少4颗卫星要连续跟踪;流动点与基准点距离不超过20 km。

图3.1.5 动态定位

六、实时动态测量的作业模式与应用

1.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简介

实时动态(Real Time Kinematic,RTK)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依据的实时差分GNSS(RTD GNSS)测量技术,是GNS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

实时动态测量的基本思想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NS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NSS卫星进行连续测量,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在用户站上,GNSS接收机在接收GNS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地计算并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

2.RTK作业模式与应用

根据用户的要求,目前实时动态测量采用的作业模式主要有:

(1)快速静态测量。

采用这种测量模式,要求GNSS接收机在每一用户站上静止进行观测。在观测过程中,用户站根据观测数据连同接收到的基准站的同步观测数据,即可实时解算整周未知数和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如果解算结果的变化趋于稳定,且其精度已满足设计要求,便可适时地结束观测。

采用这种模式作业时,用户站的接收机在流动过程中,可以不必保持对GNSS卫星的连续跟踪,其定位精度可达2 cm。这种方法可应用于城市、矿山等区域性的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和地籍测量等。

(2)准动态测量。

同一般的准动态测量一样,这种测量模式通常要求流动的接收机在观测工作开始之前,首先在某一起始点上静止地进行观测,以便采用快速解算整周未知数的方法实时地进行初始化工作。初始化后,流动的接收机在每一观测站,只需静止观测数历元,并连同基准站的同步观测数据,即可实时地解算流动站的三维坐标。目前,其定位的精度可达厘米级。

该方法要求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保持对所测卫星的连续跟踪。一旦发生失锁,便需重新进行初始化的工作。

准动态实时测量模式,通常主要应用于地籍测量、碎部测量、路线测量和工程放样等。

(3)动态测量。

动态测量模式,一般需先在某一起始点上静止地观测数分钟,以便进行初始化工作。之后,运动的接收机按预定的采样时间间隔自动地进行观测,并连同基准站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地确定采样点的空间位置。目前,其定位的精度可达厘米级。

这种测量模式仍要求在观测过程中,保持对观测卫星的连续跟踪。一旦发生失锁,则需重新进行初始化工作。这时,对陆上的运动目标来说,可以在卫星失锁的观测点上静止地观测数分钟,以便重新初始化;或者利用动态初始化(AROF)技术,重新初始化。而对海上和空中的运动目标来说,则只有应用AROF技术,重新完成初始化的工作。

实时动态测量模式主要应用于航空摄影测量和航空物探中采样点的实时定位、航空测量、道路中线测量以及运动目标的精度导航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