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河源地区:河流交汇,高原草甸,丘陵与中高山景观

河源地区:河流交汇,高原草甸,丘陵与中高山景观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东源平行发育的西源,名昂曲,其上游段称吉曲。东西两源在昌都汇合后始称澜沧江。河源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属高原草甸区。丘陵主要分布于扎阿曲、扎纳曲及阿曲等河流的河源及河谷平原两侧。中高山是河源地区分布最广的地貌类型。大高山主要分布在流域北部的河源地区、东北部边界地区及杂多县城以下的地区。冰川在河源地区的总面积约60平方千米,属山谷冰川。

澜沧江—湄公河属太平洋水系。昌都以北,分东西两源。东源扎曲长518千米,较西源昂曲364千米长154千米。扎曲在尕松多以上分为扎阿曲和扎纳曲两支,前者较后者长2.6千米,流域面积为577平方千米。因此,扎阿曲为澜沧江—湄公河正源。它发源于拉寨贡马山,面积为0.4平方千米、海拔5167米的小冰川。行政区划属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杂多县,地属唐古拉山脉北麓。在囊谦下游50千米处有子曲和盖曲支流注入。杂多以上海拔5000米,最高山峰海拔5876米。

与东源平行发育的西源,名昂曲,其上游段称吉曲。东西两源在昌都汇合后始称澜沧江。

河源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属高原草甸区。气候寒冷干燥,一年只有冷暖两季,冷季一般持续八九个月,暖季仅有三四个月。年季间温差相对不大,昼夜温差甚大。多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零度以上的年积温刚能满足天然牧草结籽繁衍的需要。牧草的生长期一般只有80天~90天。

年降水主要集中在暖季的七八月份,降水的特点为降水日数多,但每次降水水量少,降水强度大。降水受地形影响明显,降水发生在暖季的午后及夜间,且常伴有冰雹出现。据玉树自治州初步统计,多年平均雷电日数在60天以上。杂多县多年平均冰雹在20天以上,1965年一年内冰雹日数竟达41天。

澜沧江

该区盛行西风。八级以上的大风日每年平均在70多天以上,尤以冷季的3~4月为多,最多可持续10天以上。(www.daowen.com)

主要地貌类型可分为河谷平原、高山和冰川。河谷平原分布在主要干支流两边的河谷,平均海拔4500米。其特点是地面比较平坦,相对高差不大,地面坡度一般小于10度。这部分高原河谷平原大部分为沼泽地,具有较强的蓄水能力。

高山是澜沧江源头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海拔高度为4500米~5800米,按地面起伏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丘陵、小高山、中高山和大高山。

丘陵主要分布于扎阿曲、扎纳曲及阿曲等河流的河源及河谷平原两侧。由于起伏度较小,丘陵大部分为高山草甸,它和河谷平原一样是良好的天然牧场。小高山主要分布于扎纳曲、阿曲河的两侧及沿扎曲北部的部分地区,为高山草甸区。中高山是河源地区分布最广的地貌类型。大高山主要分布在流域北部的河源地区、东北部边界地区及杂多县城以下的地区。流域内部亦有零星分布的大起伏高山,由于海拔较高,其山峰裸露,或由冰雪覆盖。

冰川在河源地区的总面积约60平方千米,属山谷冰川。集中分布在北部边界区海拔5500米以上的大高山上。流域北面仅有零星分布的小冰川,面积为0.1平方千米~0.5平方千米不等。冰川末端海拔一般为5100米~5200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