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额尔古纳河气候与水文特征

额尔古纳河气候与水文特征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高值出现在中游下段,为2℃左右。额尔古纳河气温向上游逐渐升高,满洲里多年平均气温-1.3℃,负气温导致流域北部出现岛状冻土分布。多年平均风速多在每秒2米左右,额尔古纳河上游及黑龙江中游可达每秒3米~4.2米。最大日降水量100毫米左右,太平沟库区为150毫米以上,最大的一场降水是1981年8月20日五常县八家子乡红光村,3小时暴雨量达500毫米。春汛洪水发生在四五月,主要由融雪水径流和冰坝壅水所形成,多出现在黑龙江上、中游。

黑龙江流域地处温带、寒温带地区。西倚东西伯利亚、蒙古大陆,东和东南濒临海洋,形成了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温暖多雨,冬季严寒干燥。自东往西,随着距海洋距离的增加,逐渐由东部的湿润气候过渡到中部的半湿润和西部的半干旱气候。

界河段多年平均气温呈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趋势。最低值出现在黑龙江最上游,为-5.1℃。最高值出现在中游下段,为2℃左右。额尔古纳河气温向上游逐渐升高,满洲里多年平均气温-1.3℃,负气温导致流域北部出现岛状冻土分布。最高气温发生在7月前后,一般在37℃~40℃范围内变化,布拉戈维申斯克曾观测到41℃,最低气温发生在1月份,一般在-52℃~-40℃之间。年内最大相对湿度在寒冬季节,其值为80%左右,最小值在5月份。

界河段在额尔古纳河上游多西南风和西风,夏季则多东风和东北风。其余大部地区盛行西北风和西风。实测最大风速的风向多为西南风。多年平均风速多在每秒2米左右,额尔古纳河上游及黑龙江中游可达每秒3米~4.2米。最大风速每秒20米,极值可达每秒35米。

黑龙江河川径流补给主要以雨水为主,季节积雪融水为辅。在全部地表径流中,雨水补给约占75%~80%,融雪水补给约占15%~20%。黑龙江上游山区,融雪水补给亦占一定比重,洛古河村以上,雨水补给约占64%,融雪补给约占19%,地下水补给约占17%。

黑龙江多年平均降水自西向东和东南递增。额尔古纳河上游仅300毫米,黑龙江上游400毫米~500毫米,中游500毫米~600毫米,太平沟库区为650毫米。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夏季降水可占年降水的70%以上。最大日降水量100毫米左右,太平沟库区为150毫米以上,最大的一场降水是1981年8月20日五常县八家子乡红光村,3小时暴雨量达500毫米。冬季雪量不大,仅占年降水量的10%~20%,多年平均最大雪深,额尔古纳河上游为10厘米左右,黑龙江上游为15厘米~20厘米,中游为20厘米~25厘米。

黑龙江流域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变化在500毫米~850毫米之间,随着纬度、地面高度和相对湿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也随着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减少而减少。

黑龙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陆地蒸发量变化在250毫米~500毫米之间,其分布总趋势是:西、东、南部大,中、北部小;平原区大,山丘区小,与年降水量分布基本相应,而变化趋势相反。(www.daowen.com)

黑龙江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大致呈东高西低的分布趋势,西部又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趋势,显示出强烈的海洋和地形影响作用。高值区为锡霍特山脉、布列亚山、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和外兴安岭,其数值达400毫米~500毫米。低值区为三江平原和结雅—布列雅平原以及远离海洋的西部地区(石勒喀河、额尔古纳河),其数值小于50毫米,甚至近于零。

黑龙江流域诸河的径流年际变化很大,黑龙江支流盘古河二十三站(流域面积3400平方千米)丰水的1958年水量为13亿立方米,枯水的1979年水量仅为2.5亿立方米。

黑龙江的洪水包括春汛和夏、秋汛洪水。春汛洪水发生在四五月,主要由融雪水径流和冰坝壅水所形成,多出现在黑龙江上、中游。

黑龙江属少沙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在额尔古纳河和黑龙江上游仅每立方米50克左右,黑龙江中游为每立方米75克左右,松花江口以下至哈巴罗夫斯克为每立方米100克左右。黑龙江上游断面多年平均输沙量273万吨,其中一半以上的沙量来自恰索瓦亚,可见石勒喀河是产沙中心,其多年平均含沙量接近每立方米90克。中游太平沟断面多年平均输沙量1180万吨,一半以上来自结雅河,其河口多年平均含沙量超过每立方米100克。

额尔古纳河和黑龙江上游段多年平均年侵蚀模数不及每平方千米5吨,中游在松花江口以上为每平方千米12吨左右,在松花江口以下为每平方千米15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