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指示:务不使粤敌逃入广西——陈赓命令4兵团昼夜追击——第14军一马当先,控制了敌人西逃的通道——李成芳军长判定敌人是在向雷州半岛逃跑——毛泽东再次指示4兵团乘胜追击——两阳追歼战——广东战役胜利结束的重大意义
广东战役发起后,我军步步进逼,敌人则闻风溃逃,整个战场形势一直是敌退我追、风卷残云般的格局。那么,广东敌军将会逃向哪里?会不会与白崇禧的桂系部队一道逃入广西?这是毛泽东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10月13日,当第15兵团即将攻入广州之际,毛泽东致电林、邓,叶、陈,提醒他们注意:“据香港十月十日电称,‘(一)据空军高级人员方面获息,蒋电李白,弃守广州,坚持广西;并表示,今后对李白做法,当不予干涉。(二)据熟悉桂系的人说,桂残军如退入桂境,当会大部逃散,丧失战斗力。现白匪正大量廉价售卖枪支给地主,拟大量组织地方反动势力,并在桂东演习坚壁清野,连谷种都要毁灭’等语。请加注意,务不使粤敌逃入广西。”(1)
10月14日,广州敌军已撤逃完毕,但具体逃往何处,情况仍不明朗。当时的情况,正如陈赓司令员所说:“迅速占领广州,对于下一步作战和尽快恢复国民经济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还必须歼灭逃跑的敌人,免遗后患。当时,余汉谋的三个兵团,除十二、十三两兵团已为我歼灭一部外,其主力二十一兵团还未遭受打击。必须迅速地判明这些敌人的逃向,加以歼灭。”(2)因此,在15兵团进抵广州市郊的同时,陈赓命令第4兵团部队一律不进广州市,昼夜兼程,追击敌军。
15日上午,陈赓、郭天民、刘志坚一面指挥部队追击,一面电告军委、林、邓:
1. 广州敌已向南及西南撤退。我左路军昨(十四)晚十九时三十分进广州。为避免混乱,右路军(四兵团)不进广州市,继续向南及西南追击。现十五军已超过广州,十四军一个师已进占三水,正继续追击中。
2. 此次行动部队甚积极,每日均以一百三十里以上的行程前进。但因山高路险行动迂回均成困难,仅右路军跌死牲口约在二百匹以上,加上敌人是有计划撤退,十四日晚十九时三十分,即于广州撤退完毕,未能达成全歼广州敌人的目的。
3. 据不完全统计,我在广州以北共俘敌约七千余人。(3)
四野首长接到这个报告,即刻分析了广东敌情。他们考虑,如果计算路程,敌人先我数日出发,其先头部队业已逃出数百里之远,而且挟有汽车、轮船等远较我军迅捷的交通工具,在这种情势下,要想追上敌人并将其歼灭,可能性不是很大。因此,他们于当日24时电复陈、郭、刘并报中央军委:“如你们已追不上敌人,则望停止追击。关于广西作战,须作整个的部署与配合,然后统一行动。”(4)
但是,此时的第4兵团犹如离弦之箭一般,想停也停不下来。14日这天,第14军解放清远城后,李成芳军长见清远北江岸边船只很多,立即下令40师师长刘锋、政委侯良辅,率部乘船直插三水西南镇;令40师副师长王砚泉带118团1、3营和119团1、2营乘船出发,不准为两岸之敌所牵制,务于15日拂晓前抢占三水西南镇,卡住北江、西江汇合口,堵击西逃之敌。在两岸尚有敌13兵团和39军、63军的情况下,李成芳敢于下这样的决心,是非常大胆的。40师先头4个营于14日黄昏登船,顺北江直下三水县城,一夜前进120多里。15日拂晓前,在三水以北约30里处追上了敌39军91师的后卫部队,立即弃船上岸。118团1、3营向三水之敌91师进攻,俘敌150余人。119团1、2营,则向西南镇急进,上午9时左右,向敌103师进攻,俘敌360余人,随即解放三水城西南镇,完成了控制北江、西江汇合点的任务,堵住了敌人西逃的通道,为下一步的追击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第42师直插四会城,歼灭守敌后,继续向高要方向追歼逃敌。
对14军这一英勇、迅捷的行动和李成芳军长机智果敢的指挥,陈赓司令员多年之后犹赞不绝口:“还在解放广州以前,我们即估计广州敌人逃跑的方向有两个:一是沿西江向西,逃入广西;二是沿广东海岸,逃向雷州半岛,逃向海南岛。因此,当我军各部冲破敌人在清远、源潭一线的防御后,我兵团一个军的主力就果敢地在两岸还有敌人的情况下,顺北江乘船南下,一夜行进一百六十里,直插广州西边的三水、高要等处。这一着非常重要。由于这一着,我们卡住了北江、西江的汇合点,控制了由广州到广西的要道;并且在占领三水、高要的战斗中,歼灭了敌人的两个师,查明了敌二十一兵团等部是在向雷州半岛逃跑。这样,我们既取得了追歼逃敌的有利地位,又查明了逃敌的去向。”(5)
10月16日,前方传来的战况汇报更是令陈赓等人信心大增:国民党军第39军第103师师长曾三元迫于我军的威力,率部4000余人,宣布接受我军和平改编。同日,我军在四会击溃国民党军第4兵团部,俘敌500余人。前方指挥员们一致反映,在战斗中,敌人毫无斗志,士气惊人低落,甚至有我军13个宣传队员赤手空拳捉到几十个俘虏,一个班的战士仅打出一颗手榴弹就迫使120多个敌人投降的战例。这说明,我军只要再加上一把劲,完全有可能追上并歼灭敌人。16日19时,陈赓等人将上述情况向军委和四野、二野作了报告。
在第4兵团追还是不追的问题上,毛泽东再次显示出了一位伟大军事家的远见卓识。他在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17日致电林彪,并告叶剑英、陈赓:“广州敌逃跑方向,不是向正西入广西就是向西南入海南岛。我四兵团似应乘胜追击,直至占高要、德庆、封川、高明、新兴、云浮、郁南、罗定等县,必要时并占领梧州,然后停下来休整待命,听候你的统一部署入桂作战。因为占领上述诸县,一则可能歼灭逃敌一部或大部,使十五兵团易于攻取海南岛,消灭残敌,平定全粤;二则即是对于入桂作战完成了部队的展开。是否可以这样做,请按情况酌定。”(6)
毛泽东的指示,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4兵团指挥员的决心。与此同时,广州之敌的逃向问题也终于弄清楚了。原来,17日这一天,我军继续追击,又取得了不少战果:在高明县松柏坑歼灭国民党军第39军第147师第441团全部;在高要东北地区歼灭第70军警卫营;在鹤山县宅梧圩迫使第39军第91师师长刘体仁率部2700余人接受和平改编。奉陈赓之命统一指挥第14、13、15军共6个师追击作战的李成芳,收集了在当天战斗中起义、投降、被俘的国民党军军官提供的情况,判定:广州地区之敌,除一部分向西流窜粤桂边境外,其主力21兵团经佛山向阳江、湛江方向撤退;敌13兵团除一部向西流窜外,主力经高要向阳春、湛江方向逃窜;敌39军残部经高明向阳江、湛江方向逃跑,余汉谋已于13日逃到湛江。因此,粤敌主力逃跑方向无疑是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目前我追击部队离敌主力约有两天的行程。随即,李成芳将上述情况报告了陈赓,并提出追击敌人的建议。
10月18日12时,林邓谭萧赵致电叶剑英、陈赓并报军委:“四兵团行动,盼按照毛主席十七日电执行。如能追上敌人,则继续猛追歼敌。如确实已无追上可能时,则可勿追击,以免粤敌主力尔后易退南宁与云南(粤敌一部会退海南岛)。”(7)
4兵团指挥员根据中央军委和四野总部的电报精神,及时召开了作战会议。大家一致认为:广东作战如能继续全歼粤系敌军,对于我军未来行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可以迅速平定全粤,并能使桂系军队更加孤立。同时,本兵团的三个军正在广州西南外围,保持着前出的机动态势,追歼上述逃跑之敌与入桂作战在战役方向上基本一致。敌人虽然已逃出100公里之外,但余汉谋残部系溃逃之敌,建制混乱,士气低落,因此,在阳江、阳春地区全歼逃敌,时机于我极为有利。
18日当天,陈赓、郭天民根据李成芳的建议,决定以先头6个师,就现态势发起阳江、阳春战役,具体部署是:以第14军第42师第125团及第40师第120团为右路,由高要南渡西江,经腰古、新兴向阳春方向追击;以第41师及第40师第118团为中路,由高明及西南地区出发,经新兴、天堂向阳春方向追击;以第15军第43、44师为左路,由西南地区出发,经鹤山、单水口向阳江方向追击。另以第13军第38师为第2梯队,由清远乘船驶三水,尔后经高明向恩平方向机动。以上部队统一由第14军指挥。
这个部署的特点是没有按原建制使用部队,而是根据部队现态势和各个部队的特点进行组织,虽然部队前后不齐,建制不全,但速度快,既便于争取时间,又便于边追边调整部署。陈赓的作战意图十分明确:即运用平行追击和超前拦阻相结合,在阳春以南构成对敌合围,陷敌于阳春、阳江绝境,尔后一举歼灭。
两阳追歼战开始了,各路追击部队在李成芳的指挥下,如下山的猛虎一样,向逃敌追去。时任15军44师师长兼政委的向守志回忆:“各部队接到追歼逃敌的命令后,广大指战员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完成任务。但是,高层指挥员深知此战的困难很多很大,一是敌人距我有200多里之远,二是时间十分紧迫。为了不失战机,各级边行动、边部署、边动员,以最快速度日夜兼程奔袭。追击作战是十分艰苦的,敌人仓皇撤逃,而我们仅凭两条腿与敌人赛跑,还要超过他们才行。当时天气又不作美,秋雨绵绵,更增加了行军作战的困难。广大指战员的政治觉悟很高,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忘记了吃饭和睡觉,忘记了日与日、夜与夜的间隔,一心想着尽快尽早追歼敌人。指战员们深深懂得,只有从艰苦到艰苦,才能从胜利到胜利,胜利就建筑在自己的脚板上。大家这样想,苦与累都被追击的胜利喜讯冲淡了。”(8)
右路军沿高要、新兴一线向阳春疾进,第40师120团1营担任前卫任务。20日拂晓,赵瑞来营长带领队伍进至距腰古圩约3公里处的河洞时,得知敌广州绥署第三纵队的一个团昨晚停留在腰古圩。赵瑞来当机立断,决心不等团主力来到,乘敌不备,立即发起进攻,吃掉这块送到嘴边的肥肉。赵营长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员,他和教导员王作仁把各连连长召集来,详细布置了任务,并特意交代:我军来的如此迅速,敌人是估计不到的,为了欺骗敌人,我们可伪称是沈发藻兵团的70军,尽量求得抵近敌人,攻其不备,出奇制胜。这一仗是我营入粤以来的第一仗,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要求全营同志,战斗打响后动作要快,冲得要猛,追得要紧,决不能给敌人以任何喘息的机会。
情况果然像赵营长分析的一样,敌人根本没有料到我军来得这么快。在遭到我军突然进攻后,许多人还未弄清楚是敌是友,就稀里糊涂地成了俘虏,有的钻进老百姓家中隐藏起来,有的夺路向村外逃窜。赵瑞来立即命令1连和2连跟踪逃敌急起直追。两个连密切配合,上压下追,将逃敌逼入一处凹地中。赵瑞来又调来机炮连,以重机枪和六〇炮向敌猛烈射击。这时,团主力及时赶到,将敌人团团围住,并向走投无路的敌人发动政治攻势。通过喊话,残敌终于放下武器向我军投降。此战,第120团全歼停留于腰古圩的国民党广州绥署第三纵队1000余人,受到了第14军军首长的通令嘉奖。(9)
其他两路我军进展同样顺利。中路军于19日解放了新兴,20日在新兴东南地区歼敌63军一部,俘敌1000余人,同日,左路军进抵鹤山县。20日晚,我军用报话机截听到敌21兵团司令官刘安琪的通话,得知该部敌军因道路狭窄,行走缓慢,目前还拥挤在开平、恩平地区,正在向阳江运动中。这样,逃敌与我中路、左路部队已趋于平行态势。尽管距离不算太远,但要构成合围,全歼该敌,我军必须再提高行军速度,超前拦阻敌人。于是,陈赓、李成芳当即命令各路军排除一切困难,务必尽力追上敌人。
21日,陈赓又严令进到新兴以南天堂圩、湾边圩地区的右路军,应不顾一切地勇猛直追,直出阳春、阳江,对逃敌形成包围,协同中路、左路军围歼逃敌。当晚,中路军、左路军分别进至恩平东北的圣堂圩和开平,均已接触敌后尾部队。据我军记者当天所见:“残匪经我昼夜穷追,溃不成军。据俘虏供称:匪军主官大多已先行溜走,军官控制不住士兵,部属找不到主官。而残匪各部之间,亦有争相夺路、吵骂殴打以至相互开枪者。恩平至阳江公路上逃匪抛弃的大车很多,沿途丢弃的军用辎重衣被财物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散兵往屋角里、树丛里钻。从腰古到阳春的公路沿线,每一村庄周围都有破烂不堪的军装,撕得一片片的文件信函,崭新的美造子弹。”(10)
22日,根据各路军报告的情况,陈赓再次命令各部队,务必将逃敌聚歼于阳江地区。严令右路军于22日进占阳春后,要不停顿地连续猛追,取捷径直出程村圩,切断阳江到电白的公路,实施超前拦阻,坚决堵击西逃之敌,并强调指出这一步对全歼逃敌至关重要。命令中、左路军迅猛前进,协同右路军围歼逃敌。还规定各师与各团之间的电台应加强联系,兵团与各师团可以直接通过电台用暗语对话联系。事实证明,陈赓的这一部署是非常高明的。向守志同志后来评价说:兵团首长的这道命令非常及时,“因为追击途中,要提高速度,尽快缩短与逃跑之敌距离,各级首长必须积极主动,充分利用一切手段,尽快查明敌人并通报给部队,调整部署,抢占要点,断敌退路,才能达到全歼敌人的目的”。(11)
遵照陈赓的命令,各路追击部队发扬敢于以少胜多和顽强机智的独立作战精神,不为小股敌人所迷惑,紧紧抓住敌主力穷追不舍。至22日晚,中路军、左路军先头部队分别在恩平、圣堂圩、新昌地区,咬住了敌人后尾,歼灭第39军、第50军各一部。右路军则以日行75公里的速度强行军向敌右翼迂回,当日解放阳春后,立即乘船顺漠阳江向阳江急进。
23日晚,右路军乘船前进的第120、125两团进至阳江西北30里处的双捷圩,从俘虏口中得知敌21兵团等部已逃至阳江、白沙圩地区,次日准备沿阳江到电白的公路西逃。事不宜迟!两团指战员立即弃船上岸,兵分两路,沿白沙圩、程村圩公路前进。拂晓前,125团进至白沙圩以西约20里处,该团3营正准备占领公路边的50高地时,首先与敌遭遇,我先头8连先敌占领了50高地,与敌展开激烈战斗。敌人连续向我军进攻,均被3营打退。团首长见敌人一片混乱,下令1、2营和加强给该团的第119团3营从3营两侧加入战斗。该团向白沙圩方向推进了七八里后,在新碑、新村、大茶山、乐竹园、佛子岗一线公路两侧,占领阵地,组织防御。
第120团也于拂晓前进至程村圩西北之瓦窑头,恰好与敌后方医院的6辆汽车相遇,当即为该团2营全部俘获,随即又在程村圩附近俘敌600余人。24日中午,120团两个主力营奉命向东南方向的旱禾庙进攻,控制与公路平行的东西大路,阻敌从大路西逃。该团在向旱禾庙进击中,在龙方岭和大岭,与西逃之敌39军残部连续遭遇,歼敌1000余名,黄昏前控制了旱禾庙。至此,右路军已将敌向雷州半岛逃跑的两条主要道路全部切断,完成了陈赓司令员22日交给的任务。与此同时,中路军进抵合山圩,左路军进抵那扶圩西南,第38师已进至阳春以北。我军就像一把把张开口的大钳子,向阳江地区的国民党军直扑过去。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敌第21兵团司令官刘安琪对我军的围歼计划竟浑然不觉,仍然以为包围他们的是些“游击队”而已。因此,他一面要求余汉谋派军舰到海陵岛,接应他们从海上撤退,一面命令第50军首先向阳江以西方向突围,开辟西逃道路。从24日拂晓起,第50军集中了3个师,倾其全力向我125团的阻击阵地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在占绝对优势的敌人面前,125团指战员毫不畏惧,英勇抗击,一天之内毙敌数百,俘敌700多人,牢牢地坚守住了阵地。黄昏后,李成芳军长通令嘉奖第125团:“你们今日打得很好,望动员全体指战员,再接再厉,为全歼刘安琪兵团而努力,以尽全功。”
直到这时,刘安琪才发觉已被陈赓指挥的大军团团围住,顿时慌成一团。24日午夜,敌人开始焚毁辎重车辆,丢弃各种物资,准备向白沙圩以南的廉村、平冈圩逃窜。他们哪里知道,这时,我中路军已经进占阳江,左路军占领了海边的北津港,第38师进至阳春以南,一举封闭了敌人南逃或西撤的所有通道。(12)
得知我军的包围圈业已合拢,陈赓等人于24日晚再次调整了围歼敌人的部署:以第41、第43、第44师及第40师第118团为东集团,从东南、东北方向进攻;以第40、第42师为西集团,从西及西北方向进攻,两集团在同一时间实施向心合击。同时要求各部大力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军。19时,陈赓、郭天民向军委、叶剑英、方方、林彪、邓子恢报告:“自占领广州后,我四兵团经过十昼夜的急行军,忍受最大的疲劳与饥饿(无粮食),终于将由穗西南退出之敌赶上,我四十师已超过敌先头(阳江以西)。现敌五十军一〇七师、二七〇师,六十二军之六七师、一五一师,三十九军之一四七师,七十军两个团,二十三军军部及两个师直,三十二军一部均被我阻击于恩平、阳江海滨地区。今晚各路共两个师均可到齐,形成合围,明(二十五)日开始聚歼。”(13)(www.daowen.com)
10月25日上午,敌人集中兵力由白沙圩向西突围,两阳追歼战到了最后的时刻。国民党军逃命心切,向我军西集团坚守的阵地一连发动了八次进攻,但均被我军击溃。下午,国民党军眼看向西突围无望,便转头向南,企图在九羌埠乘船逃跑。我东、西集团迅速出击,一面攻取海岸要点,一面以强大火力封锁九羌埠港口,击沉敌船数十艘,国民党军被击毙和溺死者约万人,只有刘安琪率少数人乘军舰逃走。
入夜,我军后续部队源源赶到,将所有敌人合围于平冈圩以北直径不到7.5公里的狭长地区内。在极度的惊恐和绝望中,被围的国民党军度过了难熬的一夜,第50军山炮营副官张俊贤被俘后供称:“二十五日军部退到平冈圩,午后解放军的炮火逼近了,兵团司令官刘安琪看事不好,带了一小部分亲信仓皇乘船逃跑啦!晚上七八点钟,军长胡家骥也悄悄地溜掉。队伍没人管,混乱成一团糟,师和团的电话、电报都联络不上,部队拥到稻田里都不走啦。乱指挥开了,有的说到九羌去,想从那里坐船再逃,哪知解放军早把九羌控制了。跑吧,没有船,打吧,没人打,大家都拿不定主意,只好等着当俘虏吧!”(14)
10月26日凌晨,我军向敌人发起总攻。十多支突击队交互插入平冈圩敌人的心脏地带,将其割裂成无数的小块,残敌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奔跑呼喊,混乱不堪,成千成百地被我军活捉。战至中午12时,被围之敌全部就歼。陈赓、郭天民当即兴奋地电告军委、林彪、邓子恢、叶剑英、方方:“我十四军全部,十五军之四四师、四三师,十三军之三八师,将由广州西南逃窜之敌主力,截击于阳江地区,经连日激战,已将该敌歼灭于阳江西南平冈圩、白沙圩地区,战斗已大体结束,现正全力搜捕俘虏,打扫战场中,战果后报。”(15)
在合围地区的外线,第15、第13军和第14军各一部,对溃逃之敌进行了追击。27日,第13军第39师占领云浮,29日续占罗定,并追歼西逃敌之23军213师637团全部,俘千余人。两阳追歼战至此胜利结束。
两阳追歼战,是人民解放军追歼作战史上的一个光辉范例。当时,4兵团各军从江西南部出发,已经连续进行了半个月的作战,强行军1000多公里,部队相当疲劳,按常规军事理论来讲,这样的部队不可能再担负重大的作战任务。但是当传达了毛主席的乘胜直追的指示以后,全体指战员又以顽强的毅力,继续以一天150华里以上的行程,进行了5天的大追击,最终在广东南海边上的阳江、阳春地区追上了逃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奇迹。四野司令部战后总结就此写道:“广东敌人在我战役未发起前,即已准备逃跑,故在战役一开始各处之敌均闻风而逃,使我奔袭部队到处扑空,但在我跟踪追击下,特别是在广州敌人西逃后我连续十余昼夜之追击,坚持追下去,如先头一日夜即追一百六十里,终于在海边追上了逃敌。由此经验证明,对追击逃跑之敌,只要能正确了解与掌握敌人情况,再接再厉跟踪追击,必然能胜利完成追歼逃敌任务。此次能追歼逃敌,我四兵团追击部队的忍劳忍饥连续的追击,是这次胜利的决定关键。”(16)
时隔40年后,已是南京军区司令员的向守志上将在《忆两阳战役》一文中谈道:“综观追击战的情况表明,部队要高速度地猛追,迅速全歼逃敌,必须不间断地进行政治动员和加强行军组织,使部队保持高昂的情绪和树立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不怕疲劳,连续战斗;同时还要想办法尽可能搜集和利用交通工具,这样既可以争取时间,及早追上逃敌,又可以使部队得到短暂的休息,以逸待劳,保护部队的战斗力。这条经验,对于指导我们夺取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有很大意义。”
两阳追歼战,我军共歼灭国民党军4万余人,其中生俘3万余人,消灭了余汉谋集团主力。10月27日,林彪、邓子恢向第4兵团全体指战员发出贺电:“庆祝你们在两阳全部歼灭由广州向西南逃窜之敌主力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对于解放琼崖和解放广西均有重大意义,对于你们坚决执行毛主席指示的精神,连续十昼夜穷追猛打精神,特予表扬。”至11月4日,第4兵团第13军乘胜追击,又连续解放信宜、茂名(今高州)、化州、廉江等县,封闭了白崇禧集团经雷州半岛向海南岛撤退的道路。
两阳追歼战的胜利为广东战役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广东战役从10月2日开始至11月4日结束,历时34天,解放了除钦州、合浦(今属广西)地区及湛江以外的广东大陆。我军共歼灭国民党军5.8052万名,其中毙伤(包括坠海溺死者在内)1.1677万名,俘虏3.5655万名,投诚者9992名,起义者728名。受降及俘虏敌将级军官17名。缴获各种炮328门,重机枪318挺,轻机枪1812挺,其他各式枪支20000余支,各种子弹、炮弹10多万发,汽车142辆,骡马247匹,以及大量军用物资,解放城市39座。(17)在广东战役中,我军伤亡1700余人。
广东战役的胜利,是在广东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取得的。在华南分局的直接领导下,粤桂湘地区、粤赣湘边区、粤中地区的人民群众踊跃支前,出动大量民工随军作战,供应了充足的粮、草、菜、物等,为保障战役的进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军所到之处,受到人民群众的热情欢迎。两阳追歼战中,我军记者记下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十月二十一日某部追歼南逃的刘安琪匪军到了鹤山县城,已离匪军后尾不过百十里,当夜继续向前进,事先听说要过三道水,天阴漆黑又刮着大风,大家心里都发愁:‘过河不晓得要耽误多少路?’但部队走到城南的谷禾镇,看见满街灯火,出村还有一排路灯摆了足有半里路,凡是下坡、转弯的地方都有煤油灯。原来的大桥被破坏,旁边有一条弯曲小路,通过一人深的草地,深一步浅一步,如果没有这些灯,不知要摔多少跤。走到河边,见有个五十来岁的老太太,两手捧着个香油灯,她一边用手挡着风,一边就高兴地和战士们问着话,她的话语感动了所有的战士。以后部队到仓华里又遇到一条河,在那难走的窄小的桥头,又有一个青年人提着灯,不顾初冬的水寒,站在河水里照亮了小桥。战士们个个感动地说:就是腿走肿了,脚走崩了,也要把敌人追上!有的说: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老妈妈,忘不了水里打着颤抖的掌灯人。小通讯员易和平惊奇地告诉指导员:‘我在国民党军队里走路也不少,可是没有见过一回这样的事,这是第一回,我现在可彻底明白了解放军和人民的关系啦!’”(18)
广东战役是中南解放战争史上极其重要的篇章,正如陈赓司令员指出的那样:“广东作战,以勇猛的进击、追击开始,以大围歼告终,是我们协同兄弟部队执行毛主席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作战计划的第一个胜利。在作战中,指战员接受了毛主席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的作战思想,又受到了毛主席乘胜直追的指示的鼓舞,因而能够克服一切困难,顽强地进行了连续二十六天的作战,终于歼灭敌余汉谋集团的主力。这个胜利,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匪帮残酷压榨华南人民借以苟延残喘的海滨巢穴,关死了美帝国主义从海上援助国民党残匪的一条通路,歼灭了余汉谋集团主力,而且完成了对白崇禧集团东南面的包围,对于解放海南岛和解放广西都有重大意义。”(19)
(1)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6页。
(2) 陈赓:《在祖国南部边疆的三次追歼战》,1961年第二次修改稿,刊载于《解放军报》1977年9月13日。
(3) 陈赓、郭天民关于广州敌已南撤向军委、林彪、邓子恢的报告,1949年10月15日。
(4) 转引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03页。
(5) 陈赓:《在祖国南部边疆的三次追歼战》,1961年第二次修改稿,刊载于《解放军报》1977年9月13日。
(6)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8页。
(7) 转引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04页。
(8) 向守志:《忆两阳战役》,载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广东党史资料》第17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0~141页。
(9) 赵瑞来:《奇袭腰古圩——忆歼灭国民党广州绥署第三纵队》,载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广东党史资料》第17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31~134页。
(10) 穆欣著:《南线巡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3年版,第136~137页。
(11) 向守志:《忆两阳战役》,载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广东党史资料》第17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1页。
(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史初稿》(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司令部1955年1月印。
(13) 陈赓、郭天民关于广州逃敌已被我追上向军委、叶剑英、方方、林彪、邓子恢的报告,1949年10月24日。
(14) 穆欣著:《南线巡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3年版,第140~141页。
(15) 陈赓、郭天民关于已将广州逃敌歼灭向军委、林彪、邓子恢、叶剑英、方方的报告,1949年10月26日。
(16) 四野司令部:《广东战役详报》。
(17) 四野司令部:《广东战役战绩公报》,1949年11月13日。
(18) 穆欣著:《南线巡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3年版,第144页。
(19) 陈赓:《在祖国南部边疆的三次追歼战》,1961年第二次修改稿,刊载于《解放军报》1977年9月1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