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研究—最新进展

中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研究—最新进展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投入产出模型是目前对于产业结构优化进行研究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建立模型,对产业结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6]虽然关于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在教育投资结构优化方面的研究则十分罕见。遗憾的是,中国目前在高等教育投资结构优化方面还没有较有说服力的研究结论。

中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研究—最新进展

运用优化理论对投资结构问题进行研究,在理论上比较成熟,在实践中运用较广。从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关于投资结构优化的标准、模型问题讨论相对较多,主要观点是:

关于投资结构优化的标准问题。当前,学术界对于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投资结构的优化意见并不完全一致,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种衡量标准:(1) 比例平衡度标准。中国对产业结构研究较早的周振华先生曾运用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提出可用“比例平衡度”这一标准来衡量、评价产业结构是否平衡、协调。[1](2) 结构有序度标准。刘思峰、唐学文(2004) 等学者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成长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产业结构由无序到有序,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的发展、演化、进步过程,这些学者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产业结构“有序度”这一概念具体反映产业结构相对于设定的目标结构的接近程度,来衡量产业结构是否达到合理、优化。[2](3) 测度指标群标准。宋锦剑(2000) 认为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一种永恒性的统计规律,提出应当从产业结构的三种产业的构成、各个地区的结构、组织系统的结构等方面着手,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构建产业结构优化的测度指标群。[3]

关于投资结构优化的模型问题。近年来,中国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利用数学、综合评价等理论,对投资结构优化问题进行了建模分析,主要建立了以下三种理论分析模型:

(1) 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模型是目前对于产业结构优化进行研究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比如,谢曼(2002)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通过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生产的诱发系数、最终依赖系数等指标,对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个产业的发展顺序,相关产业可能产生的波及效果等问题。[4](www.daowen.com)

(2) 计量经济学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建立模型,对产业结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比如,赵卓、孙燕东等(2003)认为经济增长主要由资本、劳动力的投入增加和技术水平的进步来推动,基于灰色理论,提出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为目标,以三次产业资本、劳动力投入为变量,建立GM (1,3) 产业结构灰色模型,并利用这一模型对鸡西市的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5]

(3) 多目标规划模型。学者们提出产业结构的优化实质上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应当通过多级模型联用,建立数学规划模型来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比如,宫清华、杨蕾、黄光庆(2011) 就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建立目标函数,以各个行业的资源消耗总量、单位资源量的产出效益为目标函数的相关系数,即:,其中T 为经济效益指标,Sj 为j个行业的资源消耗总量,Wj 为j 个行业单位资源量的产出效益。以资源供给的总量有限为约束条件:,其中R 为总资源供给量,构建了基于线性规划理论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产业结构优化模型。[6]

虽然关于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在教育投资结构优化方面的研究则十分罕见。据笔者掌握的资料,严瑾(2009) 在硕士论文中提出教育投资结构可以分为横向结构——教育投资在各地区间的分配和纵向结构——教育投资在各级教育中的分配,并从上述两个角度进行了研究。一方面,从横向结构看,提出教育经费横向分配模型,认为教育投资的横向结构优化虽然应当考虑的因素较多,但最为关键的是公平公正,建议通过适当控制中央财政统一分配的教育经费比例,以助于各级政府来适度调节对教育的横向投资结构。另一方面,从纵向结构看,提出应当从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层次的教育形式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来确定教育投资纵向结构,认为要以教育投资效率为根本导向,根据各自的贡献率来优化纵向结构。[7]这一研究对于促进教育投资优化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政策建议也比较具有针对性。遗憾的是,中国目前在高等教育投资结构优化方面还没有较有说服力的研究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