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经济量与其他经济量总是处于相互作用下,如果这种相互作用达到相对静止状态的时候,经济学理论一般称该经济量处于一种均衡状态。[23]西方经济学中,学者们对于供给与需求是否均衡的分析一般引入“稳定性”的概念,认为均衡的稳定性包括静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如果一个经济系统最终在均衡的有界范围内变动,那么就认为这种均衡是稳定的。[24]
近年来,中国有部分学者开始对教育投资的均衡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教育投资均衡问题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育投资在各级教育之间具有均衡性;二是教育投资在不同地区之间具有均衡性; 三是教育投资在城乡之间具有均衡性; 四是教育投资在不同学校之间具有均衡性。[25]从收集的资料来看,中国关于高等教育投资结构均衡的研究还比较鲜见,没有形成学术争鸣。笔者认为,高等教育投资结构是否均衡,主要应当考察高等教育经费总收入与总支出能否达到均衡。下面,笔者以1999 年至2009 年的相关情况(如表4-15所示) 分析如下:
表4-15 高等教育经费总收入、总支出情况表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2000—2010 年。
从上述10 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知高等教育总收入、总支出是基本均衡的。10 年间,高等教育经费总支出占到当年总收入的比重,除2006 年为88.17% (主要原因是本年度世界银行用于教育的贷款还本付息、承诺费、手续费支出140013 千元) 之外,其他年度均在90%以上,2003、2007、2008、2009 四个年度均占到95%以上。因此,如果假定高等教育经费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比例在95% ~105%为一种均衡状态,而100%是最为理想的均衡点,那么上述10 个年度高等教育经费总支出与总收入基本上是均衡的。
从前文的研究中,笔者已经预测了2011—2020 年高等教育投资经费总需求以及财政投资和学杂费的增长可能性,我们也同样假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比为1 ∶1 是最为理想的均衡点,可以测算出每一年度社会投入的数额及比重,具体如表4-16 所示。(www.daowen.com)
表4-16 2011—2020 年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结构预测
从财政性高等教育投资与高等教育经费总需求的关系来看,预测的投资总额逐步较大幅度上升,比重却呈现逐年缓慢下降趋势,但总体保持在40%~50%之间。这种总体平均水平与过去10 年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当,是相对比较科学的。伴随国家对基础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对高等教育投资的投资总额上升但比重下降也是符合未来趋势的。
从学杂费总收入与高等教育经费总需求的关系来看,学杂费总收入的数额将从2011 年的1153.73 亿元上升到2020 年的4323.39 亿元,数额呈现逐步增长趋势。学杂费总收入占高等教育经费总需求的比重也从2011 年的18.92%逐年上升到2020 年的31.71%。2011 年学杂费的总额仅为1153.73亿元、比例仅为18.92%,这一总额和比例都低于2009 年实际值,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当前中国处于城乡二元结构,农村人口为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牺牲,学杂费总体水平明显偏高,超出了居民的整体可承受水平。笔者的预测是一种理想状态,2011 年及未来一定时期的预测值偏低是正常的,也是中国在未来必须着重考虑的政策调整方向。
从其他社会投入与高等教育经费总需求的关系来看,其他社会投入的总额从2011 年的1924.1131 亿元逐年上升到2020 年的3681.9893 亿元,这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 同时,其他社会投入所占比例却保持在31.75%~27.01%之间,这种比例关系虽然略高于过去15 年的平均水平,但体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根据上述预测数据可知,按照中国未来10 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高等教育投资总需求将从2011 年的6086 亿元达到2020 年的13634 亿元左右,而财政性高等教育投资、学杂费两项主要供给渠道也具有上升的空间,但所占比重却只能达到68.25%~72.99%,也就是达到70%左右。从供给均衡角度来看,上述两项供给是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经费需求的,必须最大限度地拓宽其他社会投入来源渠道,使之占比逐步达到30%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