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投资来源结构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投资来源结构研究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学者一般根据统计口径来分析高等教育的来源结构,主要指标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资和集资、学费和杂费、其他五个项目。中国高等教育投资总量从1995年的292.20 亿元增长到2009 年的4782.78 亿元,呈现逐年不断上升趋势,这与中国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是相适应的。

中国高等教育投资来源结构研究

如前所述,高等教育投资来源结构依据不同标准可以做出不同划分,按照投资主体来分,国际上较为通行、比较权威的划分是四类,即政府(纳税人)、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和社会事业(私人) 捐赠。[3]这种分类对于从宏观上分析投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中国缺乏直接的统计数据作支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直接套用上述分类研究中国教育投资问题是相当困难的,不能得出准确结论。

中国学者一般根据统计口径来分析高等教育的来源结构,主要指标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资和集资、学费和杂费、其他五个项目。我们对1995 年以来各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具体数额和相关比例进行了梳理和测算(具体情况如表3-5 所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得出一些重要结论:

表3-5 中国普通高等院校教育经费来源及比例(亿元/ %) (1995—2009)

续表(www.daowen.com)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1996—2010 年。

一方面,从各项投资来源的数额分析。中国高等教育投资总量从1995年的292.20 亿元增长到2009 年的4782.78 亿元,呈现逐年不断上升趋势,这与中国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是相适应的。与此同时,中国财政性教育投资总量(包括预算内教育投资总量) 从1995 年229.72 亿元增长到2009 年2264.51 亿元,实现了相当程度的增长,反映了各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逐年加大了投入力度。社会捐资、集资则没有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最低的1996 年为3.7 亿元,最高的2008 年则达到了27.83 亿元,但是从2003年之后社会捐资、集资所占的比例出现了下降趋势。学费和杂费一直呈现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从1995 年的44.52 亿元稳步增长到2009 年1540.35 亿元。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其他来源渠道的资金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资金总额从1995 年13.05 亿元增长到2009 年的780.88 亿元。

另一方面,从各项投资来源的比例分析。如果从上述投资来源的比例变化来看,我们能够看到在一些方面与较为稳定的数额增长相反的趋势,也能得出一些更为直观的结论。中国财政性教育投资总量虽然逐步增长,但在五个项目来源中所占的比例却逐年下降后趋于稳定,从1996 年的80.34%下降到2005 年的42.77%,近年来保持在45%左右,这反映在高等教育投资的多个主体中,虽然财政投资仍是最为重要的主体,但比例逐步下降,主体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所占比例从1995 年的0.17%逐年上升到2006 年的7.92% (2007 年之后统计口径变更为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虽然所占比例仍较小,但也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投资来源渠道。社会捐资、集资所占比例一直较小,1996 年占1.13%,到1999 年上升到2.28%,但之后却呈现下降趋势,2009 年仅占0.56%,甚至低于1995年和1996 年的比例。学费和杂费从1996 年的13.65%逐步上升到2008 年的33.68%,近三年保持在33%左右,这集中反映了过去十多年间,由家长和学生负担的高等教育成本逐年增加,成为增长最快的投资主体。高等教育其他来源渠道的资金也呈现出增长趋势,从1995 年的4.46%到1998 年以后就基本稳定在17%~19%,也成为高等教育投资的重要来源渠道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