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巨幅的尺寸:世纪影像中的差异性

巨幅的尺寸:世纪影像中的差异性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巨幅化不仅推开了观众与达布罗的物理空间距离,也拉开了心理上的距离,从而确立了一种更为广泛的情景。壁上照片被认为是壁画的现代形式,它区别于架上绘画,是建筑的一部分,而非独立、可收藏的买卖对象。壁上照片虽然与达布罗一样,都拥有巨大的尺幅,但是它们二者却截然不同。其差异性有两点,第一,就图像输出和装裱工艺,达布罗拥有更高的图像精度和更微妙的色彩变化。

巨幅的尺寸:世纪影像中的差异性

如上所述,富含意图的摄影艺术家们系统地使用了绘画中的达布罗模型,并形成了今天摄影中的达布罗。他们为了让摄影作品超越一种“观看经验的结果”(一种见解和一种观看方式),于是着手于这些图像的感知空间和摄影的自身感知问题,以此回应20世纪60年代中身体与空间、语境、感知之间的难题[26],旨在将观众的感官经验转向思想,即丹托所说的“哲学思考”。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们开创性地实践出了一种“图像物件”[27](Bild-Objekte)——达布罗。他们不仅缜密地思考了达布罗的题材内容,而且有意识地控制了达布罗的物理形态,并对达布罗被感知的空间状况严加要求。为了让观众在观看达布罗中建立起一种严肃、沉思的观看体验,并产生一种开放性和碎片化的思维。他们将飘忽不定,可以轻易复制和传播的照片固定为一种富有存在感的实体物件。

其中,照片尺幅的巨幅化成为达成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诚如杰夫·沃尔(Jeff Wall)所述:“我发现,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作品的物理直接性与尺幅是与摄影产生联系的品质……我很喜欢看画作,尤其是能够在房间中轻易看到的大尺幅画作。我相信,这种尺幅是西方绘画留下的最珍贵的礼物(图3)。”[28]而绘画中的图像尺寸成为70年代以来的摄影艺术家从19世纪以来西方绘画传统中所吸取的宝贵经验之一,即一种“适合绘画艺术及其流露的伦理情感的尺幅概念”[29]。现在,摄影师们将绘画中的这一经验运用到摄影之中,通过照片的巨幅化,观众被迫与它保持距离,从而获得了一种在场感。这是单纯“靠尺寸而非艺术的外表带来的”[30]。巨幅化不仅推开了观众与达布罗的物理空间距离,也拉开了心理上的距离,从而确立了一种更为广泛的情景。[31]在此情景下,观众与达布罗共同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剧场,在走动中,在凝视中,二者产生紧密的联系,达布罗为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摄影图像感知经验。在此控制下,照片不再是一种飘忽不定、任意传播、毫无厚度的图像,“它承载起一种公众的表达,它扩散了影响;它是一种放射体、溢出体,是对空间的占有”[32]

图3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Archives,New York,in 1997.3,Photograph by Thomas Griesel(www.daowen.com)

但是,只有巨大尺幅的照片并非就是达布罗。关于巨幅照片,其实早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尺幅摄影就已获得了快速发展。这类摄影图像被称为“壁上照片”(photomural)。壁上照片被认为是壁画的现代形式,它区别于架上绘画,是建筑的一部分,而非独立、可收藏的买卖对象。这类图像富含功用性,它运用于广告宣传和政治宣传,装饰了公共空间并出现在贸易展台和宣传集会之中,它们的观众是大型公共活动中的人群,而非孤立的个人,“那时,英语中的壁上照片代表了一种高效的图像,近乎工业意义,它能改善和加速传播(与艺术让其减缓完全相反)”。另一方面,这类图像极其脆弱和笨重,需要借助专业的机器进行安装和固定,因而不具备良好的保存性和移动性,这让壁上照片根本无法收藏。

壁上照片虽然与达布罗一样,都拥有巨大的尺幅,但是它们二者却截然不同。其差异性有两点,第一,就图像输出和装裱工艺,达布罗拥有更高的图像精度和更微妙的色彩变化。达布罗的装裱也更为考究,如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诸多摄影艺术家所采用的形式,他们将照片直接裱贴在有机玻璃上,不留一丝空隙,而精致的木质相框与浅色相纸结合在一起,让其获得了一种名副其实的艺术品地位。[33]因此,只是拥有巨大尺幅,并不一定能够成为达布罗,达布罗的核心在于当你面对达布罗时,它是否能将你引入一个由它全部(内容的、物理的)塑造的一个悬置的空间中去。第二,图像被展示的空间,壁上画富含功用性,往往在公共空间、集会场所展示,它面对的对象是匆匆路过的人群,它自身是脆弱的,转瞬即逝的。因此,展示空间成为达布罗与壁上画的重要区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