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视角裂缝与传统路径的关系:揭示媒介艺术知识生产

视角裂缝与传统路径的关系:揭示媒介艺术知识生产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或许有研究者认为“自我欺骗”这个概念不够具有代表性,因而对影像的艺术创作不够有解释力。视角的裂缝对于生成“欺骗他人”这个概念似乎是不必要的。但是对于复杂的思想和概念,传统路径尚有局限。视角的裂缝作为影像意义研究的探索,并不排斥传统路径,而是与传统路径互相配合。传统路径的三个向度对于视角张力之中的思想意义未能提供充分的说明。最后,视角的裂缝不是人为的构造。视角的裂缝有别于传统路径,但具备现实基础。

视角裂缝与传统路径的关系:揭示媒介艺术知识生产

或许有研究者认为“自我欺骗”这个概念不够具有代表性,因而对影像的艺术创作不够有解释力。复杂的概念有很多,但是“自我欺骗”这个概念中的自反性却不是被所有复杂概念分享的。也许本文聚焦的概念具有的自反性有利于论点的构建,而一般不具有自反性的复杂概念的意义生成未必需要视角的裂缝。

比如,“欺骗他人”这个概念在结构上就不具有自反性,它的实现并不要求同样的主体和客体。视角的裂缝对于生成“欺骗他人”这个概念似乎是不必要的。对于这个观点,笔者回应如下。首先,视角的裂缝只是影像意义生成的一种机制,不是唯一的机制。因此,视角的裂缝不是意义生成的必要条件。如果在某个思想意义的生成里没有看到视角的裂缝,这并不构成对本文论点的反证。本文不致力于穷尽意义生成的所有层面和所有模式。在影像本身的层次上,意义生成的传统路径及其组合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释思想意义的生成。但是对于复杂的思想和概念,传统路径尚有局限。视角的裂缝作为影像意义研究的探索,并不排斥传统路径,而是与传统路径互相配合。

其次,视角的裂缝适合生成某些复杂的思想,这种复杂性未必要以自反性的概念结构表现出来。视角的裂缝适于生成的思想意义是那些本来不存在于视角内部的思想,而且是只能通过视角并置的张力才能挖掘出来的意义。德木·丹增嘉措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拍摄的西藏影像捕捉“丰富、多元甚至异质的信息”,通过“差异性符号的并置揭示了西藏面向现代的进程的独特性和复杂性”[47]。这些传统与现代、宗教与世俗、秩序与碎片等视角裂缝里“私人的影像记忆”以轻松日常的镜头抵抗了异文化记录者在“观看特权”中建构的“奇观化的场景”,实现了对西藏刻板印象的祛魅。[48]这种影像意义的生成并不需要自反性的概念结构,却需要视角并置的张力。传统路径的三个向度对于视角张力之中的思想意义未能提供充分的说明。(www.daowen.com)

最后,视角的裂缝不是人为的构造。正是现实的复杂造就了视角的裂缝,而视角的裂缝又适合影像探索某些复杂的思想意义。焦波导演的《乡村里的中国》反映了我国经济转轨、阶层分化的社会转型期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分裂,展示乡村里“矛盾的文化境地”及其引发的“生存性焦虑”需要依靠多元视角的碰撞,在视角的裂缝中寻求和把握“断裂状态”下的乡村生活,从而呈现乡村里复杂的身份认同和微妙的精神世界。[49]视角的裂缝适合生成这种思想意义,是因为复杂的现实生活里实际存在裂缝而不是基于拍摄者的个人意愿。视角的裂缝有别于传统路径,但具备现实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