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诺维奇眼中的新媒体语言,是一种人机交流的语言,依靠数字界面的沟通,交流得以实现。洛特曼的文学文本符号学,如何挪移到瞬息万变的新媒体语境中使用?能够清晰看出马诺维奇对洛特曼《艺术文本的结构》中模式系统思想的借用。对照洛特曼的模式系统概念,如果把新媒体看成一种独立的语言模式,那么这种语言最终的呈现形式是什么?是影像化的数字界面或是数字化的影像——这也是一种电影。正如电影作为第二模式系统,建立在自然语言模式系统之上。马诺维奇认为,数字影像建立在计算机数据语言之上。数据语言是0和1,是字节、比特,是由数据组成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库。据此,马诺维奇提出了著名的新媒体语言五大特征:数值化、模块化、自动化、流体化、跨码化。[21]
所谓数值化,数字媒体的一切讯号都是数字格式的,即便是传统纸质媒介上的文字,转换到数字世界也是由数字符码构成。而这些离散的数据会被组织编程为可视化的媒体形式。电影、图片的背后是数字的矩阵和算法。
而模块化指的是“新媒体的分形结构”,可以理解成组成万维网的部件。万维网由无数网页组成,而每个网页又由不同像素的模块、图像化的按钮等部件组成。刷新网页,切换软件,这一切底层的数据运算与模块化的结合,都是高度自动化运算完成的。
流体化是区别旧媒体的重要特征,正因为前面三个特征,导致数字媒体是多变的、多版本的,因时间而流体多变的。同样一个网页,宽高比、排列、像素对于一对一刷网页的人来说都是可变的。(www.daowen.com)
最具开创性的可以说是跨码化特征的提出。“跨码”(transcoding),即把一个事物转成另外一种事物。这在现实世界中转化艰难的事情,在数字世界却简单不过。以计算机为中心实现文化类别之间的跨码迁移并不困难。因为,计算机的逻辑改变了传统的逻辑。当小说、诗歌、影像、电话视讯都由数据生成操控,不同的类别在用户的交互操纵中流动切换,数字界面不同内容多窗口并行成为可能。当小说阅读、游戏互动、电影放映在同一数字界面出现,这种文化类别的跨码也就出现了。
当然,针对新媒体五大特征的总结主要是基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初期的形态和环境。20多年过去,马诺维奇所列举的大多数网站产品案例已化为烟消云散的陈年往事。即使软件产业数字通信的发展一日千里,但他的理论不仅没有过时,今天看来也极为超前,惊人地预见了今天乃至明天的一切。
再回到洛特曼的研究视角,昔日他阐释的“一种文化编码具备转化为另外一种文化编码的能力”,同如今数字媒体的呈现框架恰恰吻合。从文化阐释框架上看,正如马诺维奇所言,是一次理论的启发与继承。当然,除了吸纳《艺术文本的结构》之研究框架,马诺维奇还对洛特曼研究留下的遐想之处做出了补充,而后又结合欧美符号学思想做出了当代的拓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