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三国故事中的军纪:曹操与诸葛亮严格执行法律

三国故事中的军纪:曹操与诸葛亮严格执行法律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三国故事中,因特别重视“军纪”而闻名的是曹操和诸葛亮。他们在思想上属于重视法律和刑罚的“法家”,对违反军纪、法令者毫不留情,严格处罚。曹操为了服众,认为自己也应该严守军纪,就挥刀欲自刎,被手下阻止。可以说这是一场演技相当完美的表演,但也因此让曹操军的官兵胆战心惊,之后就没有人敢违反军纪了。班师回朝后,诸葛亮查明真相,打算对违反军纪的李严处刑。

在三国故事中,因特别重视“军纪”而闻名的是曹操诸葛亮。他们在思想上属于重视法律和刑罚的“法家”,对违反军纪、法令者毫不留情,严格处罚。比较有名的是《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注的《曹瞒传》中记载的一段故事。曹操年轻的时候曾任洛阳北部尉,负责首都洛阳北部的治安。一到任,他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备五色大棒悬挂衙门,凡违反禁令者皆用五色棍棒打死。所以,曹操任职期间,违反夜间通行禁止令的人被常备的五色棒打死是常态,就连汉灵帝宠爱的宦官的叔父也因违反了夜间通行禁令,被曹操用五色棒打死。洛阳居民都震惊不已,没有敢再犯的人。因此,曹操军纪严格是自不必说的,在《三国演义》第十七回中,就有彰显其钢铁般军纪的一幕。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出征讨伐张绣,恰逢麦子成熟的季节,曹操让人告诉沿村的父老乡亲,自己军队中凡是有践踏麦田者,全部格杀勿论。村民感激不已,纷纷欢迎曹操的军队。哪里知道曹操的马竟然跳入麦田,践踏了小麦。曹操为了服众,认为自己也应该严守军纪,就挥刀欲自刎,被手下阻止。于是,曹操就割发以示服刑。可以说这是一场演技相当完美的表演,但也因此让曹操军的官兵胆战心惊,之后就没有人敢违反军纪了。

诸葛亮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行政家。在蜀王朝建立后,奉行严格的法治主义以巩固政权基础。同时,作为一个军事家,他也是一个不讲情面、相当严厉的人。建兴六年(228年),第一次北伐是因为诸葛亮的得意门生马谡违背军令而作战失误,最后以失败告终。这时,诸葛亮对马谡说:“汝今犯法,休得怨吾。”并告诉他身后事不用担心,然后挥泪把马谡斩首,看到马谡尸首时,诸葛亮大哭不已。这就是《三国演义》中有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见多识广的刘备对诸葛亮高估马谡才能感到担忧,临终之际,他提醒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尽管如此,诸葛亮还是重用马谡而导致失败,但他不沉溺于个人感情,按律泪斩马谡,真不愧是诸葛亮。(www.daowen.com)

建兴九年(231年)的第四次(也有说法是第五次)北伐之际,尽管战况进展顺利,但是负责押运粮草的总负责人李严因遭遇下雨导致的道路泥泞,延误了时间。他为了推卸责任,掩盖过失,还放出了虚假的信息,致使诸葛亮率领的蜀军不得不撤军。班师回朝后,诸葛亮查明真相,打算对违反军纪的李严处刑。但是,重臣蒋琬鉴于李严的功绩而恳求饶他一命,最终李严被剥夺官位,贬为平民(见《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回)。之后,李严每天都过着忧郁的生活。三年后的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李严复出的希望破灭,不久就绝望地发病而死。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严惩主义绝对不是不讲理的,而是基于让受罚者信服之上的。

曹操和诸葛亮虽然都处于以力量对决的乱世中,但却一直保持着重视法律和规则的冷静。可以说,他们有建立组织的逻辑性头脑,其超群的“组织感”和普通英雄是截然不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