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故事里,各自独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大展身手的兄弟,首推诸葛瑾、诸葛亮兄弟二人。他们出身于琅琊郡阳都县,由于父亲早逝,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跟随任豫章郡长官的叔父诸葛玄,于初平四年(193年)左右,远渡江南。不久叔父投靠荆州的刘表,诸葛亮兄弟也移居荆州。顺便说一下,诸葛瑾和两个弟弟没有在一起,他单独前往江东。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死后,诸葛瑾成为继承人孙权的座上客,并深受其信赖,之后成为吴政权的重臣之一。
另一方面,诸葛亮在叔父死后仍留在荆州继续过隐遁生活。众所周知,建安十二年【207年,《三国演义》中为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三顾茅庐”请求诸葛亮出山,诸葛亮遂成为刘备的一位著名的军师,直至建立蜀王朝。只是,关于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在正史《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完全没有记载他远渡江南后的消息。与此相反,在《三国演义》中,他和诸葛亮一起在襄阳郊外的隆中之丘(卧龙冈)过着隐遁生活。刘备拜访的时候,他代替不在家的诸葛亮来应对的情景也被生动地描绘出来(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另外,诸葛亮应刘备的请求离开卧龙冈的草庐时,对诸葛均说:“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27](见《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当然,诸葛亮未能回来。从此以后,诸葛均在《三国演义》中再也没有出场过,但像哥哥诸葛亮的影子一样安静地生活着的他,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作为吴国政权的核心人物,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的真实形象也是与之比较相称的,是一个诚实、稳重的人。但在《三国演义》中,却被设定为诸葛亮的陪衬角色,被描绘成一个滑稽的人。例如,建安十三年(208年),诸葛亮作为刘备的使者出使吴国之际,周瑜为了让诸葛亮效忠于吴国,派诸葛瑾前去说服。然而,诸葛亮反劝他说道:“弟与兄皆汉人。今刘皇叔乃汉室之胄,兄若能去东吴,而与弟同事刘皇叔,则上不愧为汉臣,而骨肉又得相聚,此情义两全之策也。不识兄意以为何如?”[28](见《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诸葛瑾对此无以反驳。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占领蜀国,孙权要求归还借给他的荆州诸郡,派诸葛瑾前往成都进行交涉。结果,诸葛瑾却被诸葛亮施计捉弄得东奔西走,最终也未能取得任何进展(见《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www.daowen.com)
由于诸葛瑾是吴国的重臣,他实际上在诸葛亮和吴国间也起到了牵线的作用。建兴元年(223年),蜀国和吴国再次结盟时,诸葛瑾明里暗里做了不少事情。顺便说一下,诸葛瑾、诸葛亮兄弟的族弟诸葛诞辅助魏国,被称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29](见《世说新语·品藻》)。被比喻为“狗”的诸葛诞,其结果是向司马氏发动叛变而败亡。但不管怎么说,在三国鼎立状况下,从分侍三国的诸葛一族中可以窥探出中国人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很注重家族延续的,这点很有意思。
三国故事里,除诸葛氏兄弟外,还有孙策、孙权兄弟,曹丕、曹植兄弟等值得大书特书的兄弟,对他们的故事已经在本书其他章节进行了论述,请参阅相关章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