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发生的时间,从2世纪后期的东汉末年起,到3世纪后期的三国灭亡、西晋统一全国止,历时约百年。在这期间的3世纪前期,以曹操、刘备为首的第一代人依次退场,之后就到了他们子孙的时代。
我们首先看看曹操的子孙吧。众所周知,围绕着曹操的后继之位,儿子曹丕和曹植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最终曹丕取得了胜利。曹丕于延康元年(220年),曹操死后九个月,接受了汉献帝形式上的禅让,建立了魏王朝,成为皇帝(魏文帝)。冷静的合理主义者曹丕不仅有权谋,而且文才也很高。与他被视为唐代以前最伟大诗人的弟弟曹植相比,他虽稍有逊色,但也极具文学才能。不过,他在位六年就去世了,长子曹睿成为第二代皇帝(魏明帝)。曹睿的母亲是曹操攻陷袁氏一族的根据地邺城时,曹丕一见钟情、娶而为妻的“命运美女”甄夫人。曹丕即位后,甄夫人被立为皇后,不久却因为惹怒曹丕而被赐死。因此,曹睿本也难以被指定为继承人,可他最终还是继承了皇位。顺便说一下,败给曹丕的曹植在侄子曹睿那一代也还活着,但是因为遭受迫害,辗转于偏僻地区的领地,几乎一直处于被软禁状态,后抑郁而死。曹植和甄夫人的悲剧,可以说是很早就为曹魏王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黄初七年(226年),刚即位的曹睿是位英明的皇帝。但是,后来他渐渐地沉溺于奢淫无度中,朝廷政务处置失当情况渐趋明显。景初三年(239年),明帝去世,被视为一族之子的年幼的齐王曹芳坐上了第三代皇帝的宝座。事实上,曹芳的出身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之后,曹魏王朝逐渐走向衰退。在此情况下,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其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以及司马昭的长子司马炎,历经三四代人谋划了周密的篡夺魏王朝政权的计划。泰始元年(265年),司马炎终于推翻魏王朝即位(晋武帝),建立了西晋王朝。在此之前,即甘露五年(260年)曾发生了高贵乡公曹髦因不堪忍受司马氏专权秉政,而举兵讨伐司马昭,惨遭杀害、横死街头的事件。曹髦是曹操的曾孙,司马氏强逼齐王曹芳退位,推他为傀儡皇帝。他妄想夺回权力而惨遭不幸。作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曹氏后代高贵乡公的遭遇,也仅仅是明显走向衰落的魏王朝做出的垂死挣扎。
与被司马氏推翻走向灭亡的曹魏及因内部纷争而混乱不堪的吴国相比,刘备的蜀王朝则是相对稳定的。黄初四年(223年),刘备将平庸的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后去世。之后,刘禅完全依赖诸葛亮,即使在诸葛亮死后约三十年,他一直都坐在皇帝的宝座上。刘禅虽然无能,但却不姑息养奸,品行也并无邪恶之处。蜀国与皇权频繁交替的魏、吴不同,没有内讧。直到景元四年(263年),被掌握魏国实权的司马昭灭亡为止,刘禅都平安无事地活了下来。灭亡后,被移送到洛阳的刘禅丝毫感觉不到亡国的悲哀,喜气洋洋地享受着洛阳的生活。司马昭看到后慨叹道:“虽使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26](见《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九回)父亲刘备虽然没有较强的领导能力,但却有着吸引众豪杰的魅力。乐不思蜀的刘禅,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率真,随遇而安,令人恨不起来的人物。(www.daowen.com)
吴国孙权是继父亲孙坚、哥哥孙策之后的第三代诸侯,他比曹操和刘备年轻二十岁以上,又很是长寿,所以一直活到三国故事的尾声。但是,进入老年的孙权再无昔日的风貌,因为继承人问题失策,留下了祸根。孙权死后,吴国内部陷入泥潭之中,孙权的儿子孙亮、孙休虽然相继即位,但均在短时间内要么被迫退位,要么病死。之后,吴王朝最后的皇帝孙皓(孙权的孙子)即位。孙皓原本头脑清晰,有着像其大祖父孙策的优秀素质,但却支撑不住已经衰落的吴王朝,最终陷入荒淫无度、疯狂残杀对其不满的臣子等极其暴虐的境地。咸宁六年(280年),在西晋军的猛攻下,孙皓被迫投降,吴国最终灭亡。然而,孙皓被俘,移送至洛阳后,却丝毫不低头,与西晋武帝司马炎针锋相对,不失吴国最后一位皇帝的尊严。在《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中对这样的孙皓进行了生动描写。最终在末世生存的孙皓,未能像在乱世中的先辈孙策和孙坚那样,在战场上大展雄风,战死沙场。
三国故事里的三位英雄曹操、刘备、孙权的后裔,从悲壮的高贵乡公、头脑简单的刘禅、与众不同的孙皓等人的例子中可以明显看出,他们与在乱世中成长、不断进取的伟大父辈、祖辈们不同,在王朝颓败,大势所趋中,以各自的方式被迫走向衰亡。即使他们演好了剧终的角色,三国乱世也终将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