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的英雄中,要说有大度量的人,当首选曹操。特别是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对手袁绍,成为中原霸主后的曹操,兼具准确的决策力和大度量,充满当红人物的光辉。当时,有两件事突显了曹操的度量之大。
一件是对关羽的处理方式。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对谋反的刘备占据的徐州进行猛攻,刘备败逃投奔袁绍,关羽战败被生擒。应张辽的劝说,关羽提出三个附带条件才投降,其中之一便是一得知刘备去向,即请辞。虽如此,但对他赞赏有加的曹操仍不死心,许以高位,赠送贵重物品,想方设法欲将他收归麾下,可是却没能打动对刘备忠心耿耿的关羽。所以,关羽在得知刘备的去处后,没有征得曹操许可就离开了曹营,一路冲破了阻挡去路的曹军五个关口,怒斩阻拦的六个曹军守将,成功逃脱。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24](见《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的故事情节。当时,曹操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制止了愤怒的部下,还说“此等人吾深敬之”,并为他饯别,爽快地目送关羽离去。正是由于他如此大的气量,曹操和关羽之间才产生了超越敌我的羁绊。后来赤壁之战后,战败的曹操被围追堵截,走投无路,身陷险境时,反被关羽所救,于华容道放其归去。
另一件事,就是官渡之战胜利后,对一些信件的处理方式。袁绍撤退后,从一些战利品中检出曹操的部下私下送给袁绍的信。当时,曹操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25]就命人把信全部烧掉,不再追究写信人的罪行(见《三国演义》第三十回)。这时的曹操充满了自信,是一位胸襟开阔、宽宏大量的英雄。但是,晚年时的曹操权力欲突增,猜疑心增强,宽容之心也随之锐减。他成为中原霸者,是在心胸宽广,宽宏大度之时,可以说那是曹操的全盛期。(www.daowen.com)
除此之外,战力生猛的吴国孙策也是一位有度量之人。他对战败投降的太史慈深信不疑,力排众议,准许了太史慈提出的带着军队前来的请求。太史慈也投桃报李,诚心追随孙策。这是一个有名的小插曲,从中可以看出孙策的宽容大量。曹操和孙策关键时刻都能心怀大度,彰显出自己知人善任、不计前嫌的容人之量。然而乍看之下具有包容力的刘备,实际上却难以称得上有此度量。由于接受了因无处安身而四处逃窜的吕布,结果却导致被吕布夺去自己安身的城池徐州,只能说是识人不明。有度量和识人不明是根本不同的。乱世英雄的气度,必须拥有敏锐的判断力与洞察力,即使接受了异类或难以容忍的人,自己也不会因此受到损害,才能适得其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