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剑桥大学的发展历程: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

剑桥大学的发展历程: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剑桥大学的建立得益于中世纪大学所享有的自由迁徙的权利。剑桥大学建立后,1231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授予其独立的教学权。但是,宗教矛盾和冲突激化,剑桥大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英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庇护下,剑桥大学保留了所享有的特权。受此影响,剑桥大学入学人数不断下降。剑桥大学仍然与教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学院的大门只向国教徒开放。

剑桥大学的发展历程: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

剑桥大学的建立得益于中世纪大学所享有的自由迁徙的权利。1209年,为了躲避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殴斗,一批牛津大学的学者和学生迁徙到剑桥,聚众教学,从而建立了一所新的大学,这就是剑桥大学。从此在英国大学历史上,有了一对双子星座,两所大学因其辉煌的成就在世界文化教育史上熠熠生辉。剑桥大学建立后,1231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授予其独立的教学权。历经800多年曲折的发展历史,剑桥大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教育成就,成为与牛津大学齐名的两所英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

1.18世纪以前的剑桥大学

剑桥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剑桥市,著名的剑河横贯其间。1226年,剑桥大学建立了其最早的教学机构。起初,教学方式以阅读和讲解课文为主,考试主要采用口头辩论的方式,由“教学同仁会”认可是否毕业取得学位。与牛津大学一样,剑桥大学的基本课程为“文科七艺”,即语法、逻辑学修辞学、算术、音乐、天文学和几何学等,后来陆续增加了三门哲学玄学道德哲学自然哲学。学生经过7年左右的学习,如果通过了文科考试,就成为文科硕士,并获得教学资格。但是,如果想成为法学、医学或神学博士,将来在王室或教会发展,还得再学习10年,并且在总共17年左右的学习期间,不能享受分文助学金。其间,剑桥大学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幢大楼,学院都以其为中心,分布于四周。

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传入剑桥,一批人文主义者汇聚到剑桥,剑桥大学有了新的发展。其中,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就是此时来到剑桥大学执教。他教授神学和希腊语,并从事写作和翻译。从这时起,在剑桥大学的教育中,古代语言和文学取得了重要的地位,教育改革由此拉开了帷幕,原始文献的研究取代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教学重心从神学开始转向修辞、语法和逻辑学,教育目标实现了从培养牧师向培养有学问的政治领袖的转变。[2]这时学生人数也有了显著增加,许多人来到剑桥大学并非为了通过长期的学习获得剑桥大学毕业证书,而是为了通过与剑桥大学建立非正式的联系或参加课外活动,获得一种经历,然后去伦敦谋职。[3]

17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制度障碍。但是,宗教矛盾和冲突激化,剑桥大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尽管17世纪30年代剑桥大学的学院数量达到了一个顶峰,注册学生超过了4000人,其学生占剑桥市总人口的比例比20世纪前的任何时候都要高。另一个变化是,大学的管理权力从学院院长们的手中转移到了大学行政管理人员的手中,各学院之间的差别也变得更为显著。在英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庇护下,剑桥大学保留了所享有的特权。到17世纪80年代,剑桥大学招生人数开始减少,18世纪五六十年代降到了最低点。由于其排挤新教徒和罗马天主教教徒,剑桥大学并未能成为非宗教化的专业教育机构,由此陷入了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严重的衰退时期。与中世纪时期相比,此时它逐渐演变成了贵族化色彩浓厚的特权机构,宗教限制严格,考试僵化死板,学术风气滑坡,教学水平下降。

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工业革命爆发,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然而,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浇灭了人们对教育改革的美好憧憬,使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陷于停滞状态。受此影响,剑桥大学入学人数不断下降。虽然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阻碍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不断深入、宗教改革运动的广泛兴起,加上工业革命的影响,剑桥大学的教学内容开始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尽管当时剑桥大学的世俗化并未能对工业革命产生多大的直接影响,但自然科学确实逐步深入到了课堂。

2.19世纪的变革

在工业革命洪流的影响下,英国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迅速发展,最终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于19世纪中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工业国。随着英国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加上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大学也开始进行一系列适应性变革。伦敦大学以及一系列城市学院的建立,改变了传统的高等教育概念,开创了英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4]剑桥大学响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始将科技教育引入校园,稍后女性也开始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在这一时期,维护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与提倡科学的功利主义教育的激烈论争是英国大学教育发展面临尖锐矛盾的反应。面对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激烈变化,剑桥大学迈出了改革的步伐,实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引领了英国大学教育进步的方向,为英国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到19世纪上半叶,剑桥大学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例如,拓宽课程的范围,严格考试制度,但其保守性、贵族性和宗教排他性依然非常明显。剑桥大学仍然与教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学院的大门只向国教徒开放。当时,剑桥大学学生一年的学习费用高达200~250英镑(1830年),[5]只有那些贵族、绅士和富商的子弟才能付起如此高昂的费用,而且课程教学以古典教育为主,不能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需求。到19世纪中叶,剑桥大学虽然进行了一些内部变革,但改革步伐依然缓慢,难以赶上社会进步的步伐。在激烈的资本主义竞争中,人们期望大学能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斯宾塞·珀西瓦尔于1870年在全国社会科学促进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Social Science)年会上说:“谁能不为古典大学与大商业和工业中心之间没能建立活生生的联系慨叹?我希望看到牛津和剑桥在每一个大城市都设置系科,并……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工业和商业企业中而得以繁荣。”[6]随着英国社会对科技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剑桥大学培养绅士的教育目标不断受到教育界、舆论界的严厉批判,而且这种批判引起了政府的重视。英国政府于1850年成立了皇家委员会(Royal Commission),先后于1850年和1872年两次来到剑桥大学调查。面对内外部的重重压力,剑桥大学终于在19世纪中后期勇敢地迈出了新的改革步伐。

1849年剑桥大学增设了自然科学的荣誉学位考试,但当时科技教育还没能真正进入剑桥大学。直到六七十年代以后,剑桥大学在外部压力下增设了新的自然科学教授职位,创立了自然科学实验室,这时科技教育才真正进入了剑桥大学。1873年剑桥大学接受了三一学院詹姆斯·斯图尔特(James Stewart)的建议,实施大学推广运动,在全国各地开设了100多门课程,并于1878年成立了地方讲座委员会。大学推广运动虽不是正规的高等教育,但是,它使以往与大学教育无缘的人们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大学在教学和研究之外开始为国家和社会直接服务。

学院制是剑桥大学的特色制度。学院虽然隶属于大学,但并不由大学管理,而是由院长及院士共同管理。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领导机构和章程。学院的章程服从大学章程中的有关规定,未经大学同意,学院章程不得擅自改动。学院按自己的章程行事,学院拥有自己的财产和收入。学院负责自身的教学和行政事务,大学的最高管理机构最初是由各学院院长组成的大学管理委员会。但改革以后,评议会获得了大学的管理权。(www.daowen.com)

在皇家委员会调查的基础上,1856年议会通过了剑桥大学法令。法令规定大学的最高权力机构仍然是评议会,法令还对评议会进行了改革,规定全体毕业硕士、博士、校长、副校长都可以成为评议会成员。评议会有权对大学管理委员会做出的决议提出修正案或否决。[7]大学经费用于大学管理人员、教授、考官、图书馆、研究所、博物馆和讲堂;学院的主要开支项目是院士薪金、导师费用和日常维持费用,各学院按一定比例向大学上交教育经费[8]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剑桥大学的管理权逐步由各学院掌控过渡到大学管理委员会和主要由全校教师组成的评议会控制。在加强大学一级管理权限的同时,教授或学术人员更多地参与到了大学管理中来。[9]

剑桥大学一直以训练心智或思维的神学、古典人文主义教育课程等为其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和人文主义思潮的引入,剑桥大学开始变革教学内容。1848年,剑桥大学正式将道德科学(moral sciences)和自然科学列为考试课程。1871年,卡文迪什物理实验室(Cavendish Laboratory)建立,1874年建成。该实验室的建立和初期发展历经曲折,1868年有人提出建立实验室和实验物理教授职位,但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1873年,剑桥大学校长卡文迪什(William Cavendish)提供8450英镑的资助建立实验室,并提出以18世纪杰出的化学家亨利·卡文迪什的名字命名。19世纪末,剑桥大学建立了科学奖学金制度,鼓励学者到卡文迪什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卡文迪什实验室的建立,将物理实验室从科学家私人住宅迁移到大学,成为大学专门的教学研究单位,适应了19世纪后半叶工业技术对教学、研究发展的要求,促进了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同一时期,剑桥大学还设立了医学、化学、动物学、解剖学、工程和机械科学的实验场所。文科、植物学地质学、农学、生理学考古学人类学等也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和博物馆。[10]剑桥大学决定允许其他大学的毕业生来校攻读博士学位,这一重要的战略决策很快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杰出的学者,如来自新西兰的核物理学家卢瑟福(Rutherford)等。此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剑桥大学一直保持着在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进入20世纪的剑桥大学

20世纪以来,英国高等教育完成了从贵族教育向平民教育的转型,高等教育结构日益多元化。20世纪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剑桥大学早就存在的经济困难变得更加严重。1919年,剑桥大学开始接受英国财政部的拨款,条件是接受政府对其财政和运作进行质询。1920年英国政府向剑桥大学提出明确要求,今后大学每年将得到财政部的拨款,但应进行改组,收回原来由学院开展的部分教学工作。为此,剑桥大学的章程进行了相应的修改,调整了院系设置,增聘了更多的大学讲师。 自此以后,大学承担了所有的课程及其他公共教学工作,学院只通过其辅导教师,对本学院学生安排个别辅导。20世纪初期,学院导师制取代了19世纪的私人导师制,成为剑桥大学颇具特色的教育制度。

在新兴大学积极回应社会需要的同时,剑桥大学在激烈的社会变革面前,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进一步巩固了以往的改革成果,并在课程设置、环境设备、研究成果、大学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在19世纪,剑桥大学便开始扩大理科、建立实验室的尝试,同时也加强了对政治学和现代史的研究。进入20世纪后,社会日益增长的对科学和工业效率的追求,使剑桥大学教育发展依然落后于时代。1903年,剑桥大学将经济学单独列为荣誉学士学位专业,在1900年和1906—1907年度两次对数学课内容进行了实质性的更新;1905年又增设了采矿专业。[11] 1935年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剑桥大学建成了新的图书馆。随着环境设施的改善,剑桥大学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在各实验室,学生大多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1921年,剑桥大学设立了哲学博士学位。[12]这不仅反映了剑桥大学一贯注重理论研究的传统,同时也使英国的学位制度得到了完善。

1922年,根据政府的建议,剑桥大学增设了新的学位、院系和课程。20世纪20年代,为了进一步发展已经形成的科学研究优势,剑桥大学加强了系的结构和作用。与牛津大学重视学院相比,在剑桥大学,系与学部具有更重要的地位。1944年的教育法使几乎所有英国大学生都能得到经济补助,这样,贫困家庭的子女也能接受大学教育,从而使剑桥大学的招生竞争更加激烈了。为此,剑桥大学增设了新的系和新的荣誉学位,有些系分出了新的系,开设了许多新的课程。教学人员增加了,实验室、博物馆和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增加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剑桥大学优越的教学、研究条件吸引了全英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成绩优秀的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大量增加,也使得许多已毕业的学生不愿离去。从1938年到1954年间,剑桥大学毕业生在母校任教的人数增加了82%。[13] 20世纪60年代后期,剑桥大学委员会提交的著名的莫特报告(Mott Report)指出:“必须加强教学与科研的联系,同时也必须大力将研究成果用于工业、医药和农业。”[14]

1970年以来,由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发起建立的科学园成为了高新技术研究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孵化站,由此而形成的所谓的“剑桥现象”享誉海内外。早在1878年,剑桥大学毕业生杜-史密斯(Du Smith)与人合作在剑桥创办了一家科学仪器公司,利用剑桥大学建立不久的实验物理学和生理学学科力量,生产当地市场需要的科学仪器。1881年剑桥大学毕业生霍拉斯·达尔文(Horace Darwin)与杜-史密斯合作,成立了剑桥科学仪器公司(Cambridge Scientific Instrument Company)。这家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与大学相关联的公司,是形成“剑桥现象”的第一家公司。[15] 1896年,剑桥成立了一家供应教学、科研及工业用途的实验室设备的集团公司。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个集团公司带头发展无线电和电视技术、雷达及其他侦察系统,以及医学仪器等。20世纪30年代,这个集团公司与剑桥大学杰出的科学家卢瑟福和阿德里安(Adrian)等人密切合作,供应他们特制的设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个集团公司又率先发展高保真系统、电信技术及分析仪器。20世纪60年代,剑桥又建立了几家科技公司。1981年剑桥只有3家生物科学公司,现在已发展到约20家。剑桥大学众多的研究机构和雄厚的研究力量是剑桥众多科技公司产生和发展的沃土。1987年,剑桥地区约有450~500家高技术公司,其中多半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后。这些公司的高技术职位数相当于剑桥地区13%的就业人口数,远远高于英国高技术职位占就业人口的平均比例。[16]英国6%的生物技术公司开设在剑桥。[17] 目前,剑桥科学园已进入第四代计算机革命,卡文迪什实验室的基础物理研究已进入到食品以及与食品生产有关的微型粒子研究领域。[18]与时代密切相关的通信设备、多孔电话、数据记录、传真机等新技术工艺发展正日新月异。[19]

20世纪60年代后期,莫特报告的发表标志着剑桥大学对工业发展和与当地行政当局的合作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剑桥大学成为剑桥市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引擎。由一所大学引领所在地区的高科技产业发展与规划,这在当时的英国还没有先例,即使在今天也不多见。[20]莫特报告指出,在剑桥市内及其附近,鼓励有限度地发展科技工业及其他应用研究部门,对剑桥和大学都有好处。“剑桥现象”作为大学与工业界合作的成功范例,被英国和欧洲大陆的高教界和企业界广泛借鉴,剑桥大学与工业界成功的结合,大大地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剑桥大学保持世界一流大学的地位。正如剑桥大学副校长阿莱克·布罗尔斯(Alec Broers)勋爵所说:“我们也许曾经被认为是一座象牙塔——但今天,全世界都可以看到,我们是一座拥有高技术和工商才能的宝塔。”[21]

剑桥大学是维新的。它将工程系发展成了工学院。与牛津大学一样,剑桥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绅士,而不是培养商人。这已经成为古老的精英教育遗产。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担任政府首相,提出大学应该遵循新的、商业化的优先政策。为此,政府鼓励大学引进效率评估、产品认证等管理手段,同时大幅度削减对大学的财政补贴。剑桥大学受到的影响尤其严重。为了应对新的挑战,1989年,剑桥大学基金会成立,计划募集2.5亿英镑资金,以支持学校研究和开发。1999年,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研究院成立,试图通过联合研究促进英国的产业创新。2000年开始,剑桥大学西扩计划开始实施,且总额为2.1亿美元的盖茨奖学金设立,用以支持国际学术交流。2006年,剑桥大学投资理事会成立,学校所有捐赠事务都接受该理事会指导。[22]这样,剑桥大学不但从容地应对了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紧缩,而且在新的时代坚守了其教育的传统。1986年,《亚洲华尔街日报》选出了亚洲学者心目中的世界10所顶尖大学,剑桥大学与牛津大学并列第二。[23]在各类英国最佳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上,剑桥大学几乎都名列前茅,世界一流大学的地位十分稳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