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向融媒体转型。如《光明日报》社,率先开始媒体融合实验,于2014年成立融媒体中心。所谓“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新媒体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形式,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宣传理念。融媒体时代彻底打破了先前的介质割裂,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任何一家传统媒体机构都可以进行多介质运作。[3]
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到PC端网站时代,再到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媒介形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尤其是智能终端的普及,大大加快了新媒体的发展速度。新的媒体形式不断增加,不仅给传统媒体带来挑战,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部门及人员之间的分割、选题内容的重复、采编的冲突等问题也大大增加了工作量。
为适应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规律,保障学校新闻宣传工作效果,创新宣传工作机制和模式,有力构建学校“大宣传”工作格局,在全校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营造出“教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党建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和帮扶育人”的全员育人良好风气,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对部内和校内新闻宣传平台等进行了全新的平台改造和整合,并于2019年正式申请试点融媒体中心建设。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积极融合优秀媒体人才,于2016年重新整合新闻中心资源,组建了可容纳8位人员共同工作的融媒体工作室,即学校新闻的“中央厨房”。将校报、网络工作室、摄影工作室等工作人员安排在此集中工作,碰撞思维火花,策划优秀选题,在依据选题创作出基本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体内容后,各媒体平台根据不同特质进行深度加工,通过各平台进行投放,保证新闻内容的平台适应性,实现了一个选题在全媒体平台全方位覆盖的优秀宣传效果。法大融媒体工作室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和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在多个媒体平台推出专题“法言微语”系列微课堂、“青春主旋律”和“师箴”等多个专栏,积极推动学校思政工作,构建良好的学校网络思政和宣传工作新格局。融媒体工作室的建立推进了新闻资源的互融互通,集中了优势力量做好学校全媒体新闻宣传,为学校搭建起了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宣传舆论阵地,助力学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4]
融媒体中心试点建设启动以后,融合了原先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的几大新闻宣传平台:校报、广播台、电视台、新闻网,及逐步新设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抖音、B站等新媒体,同时,将头条号、教育号(教育部客户端)、强国号(学习强国客户端)等纳入统一规划管理,由专人负责。同时,融媒体中心也融合了不同的采编方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短视频等,形成策划、采访、编辑、多平台发布统一指挥、统一策划、资源共享、分工明确的“中央厨房”工作模式。(www.daowen.com)
作为传统的报道形式之一,图片报道在高校传统媒体中发挥着特殊的功能。除了弥补文字报道的不足,传播更丰富、直观的现场信息外,它还以独立报道的形式,存在于诸如画册、橱窗、电子屏等不同的场景。在网站时代,图片报道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乃至许多人纷纷惊呼“读图时代”到来。图片报道的直观属性满足了网站浏览中快速、直接的要求,对于读者配合简短文字快速了解信息、节约时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智能手机大量普及、网络传输速率大幅提升,尤其是进入5G时代之后,视频、短视频获得更多的展示机会,图片报道的重要性降低。
在融媒体时代,各种媒体形式融合发展,尽管传统报道形式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所占比例各不相同,但无论在什么样的平台,采用什么样的传播形式,传统内容生产方式并未过时,仍旧承担着各自的功能。
在融媒体传播中,图片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到法大新闻宣传工作来说,无论是校报、网站还是微信公众号,甚至短视频的制作中,图片仍是不可或缺的素材之一。同时,在学校的各类重大党政活动、学术交流活动、教学科研活动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图片报道也是非常重要的报道方式,承担着记录学校发展历史、建设大学文化、传承大学精神的重要功能。
在我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融媒体中心,摄影记者根据统一部署,积极参与选题策划与执行,除了日常新闻拍摄之外,还深入挖掘融媒体传播中的潜力,勇于探索,积极创新:①根据季节变化,定期拍摄学校标志性建筑、雕塑、校园风景,固定在学校官微定期推出法大日历壁纸,每月一期;②根据学校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及时捕捉校园景观布置中的亮点,并通过新闻网、官微、抖音等平台渲染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如开学、毕业、跨年、春节等;③根据融媒体中心统一部署和热点追踪,随时跟进师生关注的校园热点话题,如初雪、玉兰花开、法大二十四节气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