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RONG聚法大:志愿服务和高校教师思政教育的关系

RONG聚法大:志愿服务和高校教师思政教育的关系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志愿者服务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组织方式,对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人们为社会、为群众尽职尽责的精神,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因此,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尤其要注意组织形式和有效供给。因此,志愿服务活动符合教师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实际状况,能有效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RONG聚法大:志愿服务和高校教师思政教育的关系

第一,志愿服务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这是服务者志愿参加的有组织、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服务者自觉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体力为社会、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做奉献,并建立了一种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道德关系;服务者通过服务过程,能够加深对这种道德关系的理解和体验;通过服务的实际效果,能够丰富感受和愉悦情感;通过社会的认可和称道,能够强化集体主义意识和奉献精神。因此,志愿者服务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组织方式,对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人们为社会、为群众尽职尽责的精神,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4]

第二,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满足高校教师成长发展的需要。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作为教育对象,其个体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学习的需要、较高的道德素养的需要、政治进步的需要、尊重和荣誉的需要、自我成就的需要等,且在自身成长发展过程中要求较高。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内涵的志愿精神,能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通过这种“助人为乐”,实现为“他人增加快乐的快乐”,使其整个身心处于一种超越自我境界的状态,获得幸福的体验。[5]可以说,志愿服务活动能够通过发展和完善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满足其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满足教师个人成长发展的需要。(www.daowen.com)

第三,志愿服务活动符合高校教师的思想实际情况。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目的和方式,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建构中,必须考虑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实际状况,包括职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情况。高校教师在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和政治觉悟等方面,都处于比较成熟的高度。因此,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尤其要注意组织形式和有效供给。志愿服务活动这一组织形式,对参与者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奉献精神的要求,尤其需要靠理想信念的支持和维系,这一内核要求与教师对崇高师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把握高度一致。因此,志愿服务活动符合教师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实际状况,能有效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