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湟惠渠:湟水惠百姓的工程

湟惠渠:湟水惠百姓的工程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顾名思义,湟惠渠包含着引来湟水惠泽百姓的意思。作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轰动兰州的工程,湟惠渠曾经是许多老兰州人关心的话题。达毓相老人自幼生长在达家川,解放前,在达川等地担任过六七年的小学教员,1952年在湟惠渠区公所任财粮助理员,曾任达川乡文书、民建乡第一副乡长等职务。他从17岁时就参与了湟惠渠的修建和维护。他给我们详细介绍了他所看到的听到的湟惠渠。

湟惠渠:湟水惠百姓的工程

顾名思义,湟惠渠包含着引来湟水惠泽百姓的意思。作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轰动兰州的工程,湟惠渠曾经是许多老兰州人关心的话题。在许多人的眼中,它不仅是一条长达30多公里的渠道,而且还是民族危难时期,人们以己之力报效国家的行动,更是他们盼望获得土地的一次大试验。

18日上午,十点多,记者来到了西固区达川乡岔路村,在一个漂亮的农家院落内找到了82岁的达毓相老人。

达毓相老人留着长长的白胡子,戴着一副石头眼镜,给人一种非常温和的感觉。达毓相老人自幼生长在达家川,解放前,在达川等地担任过六七年的小学教员,1952年在湟惠渠区公所任财粮助理员,曾任达川乡文书、民建乡第一副乡长等职务。

他从17岁时就参与了湟惠渠的修建和维护。他给我们详细介绍了他所看到的听到的湟惠渠。我们的话题从湟惠渠修建之前开始讲起:(www.daowen.com)

“在湟惠渠没有修通之前,西固达川、红古花庄等地基本上都是旱地。人们靠天吃饭,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我家14口人,仅仅只有七亩多旱地、两亩多水地,统共不到十亩地。当时,旱地两年才能耕种一次,而且产量非常低;水地的产量虽然高一点,但和现在的产量相比,可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人多地少,尽管达毓相一家人一年四季不停地劳作,但收入却远远无法填饱肚子。一年仅有四个月能吃到粮食,其他的时间只好用各种杂粮和野菜代替,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达毓相老人告诉我们每年到了青黄不接时,为了吃饱肚子只好采取兑粮食的办法,渡过最艰难的日子。兑粮食是穷人为度过荒年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一般是今年借一斗粮食明年还一斗半,等于是今年预支了明年的口粮。一斗半的利息非常高,但并不是家家都能在粮食不够吃的情况下兑到粮食。家有余粮的人往往要看看,要求兑粮者是否有能力还上,以此来决定粮食是不是兑出。

在人多地少的窘境中,他们家的近10亩地也全部兑了出去,最后只好租种着原本属于自己的十亩地来维持生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