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湟惠渠修建历史与工程进展详细解析

湟惠渠修建历史与工程进展详细解析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湟惠渠始建于朱绍良主政甘肃期间,其极力提倡兴修水利,民国27年初,甘肃省政府计划兴修湟惠、溥济二渠。终于民国31年5月24日,湟惠渠建成首次通水。其间工料价格之剧烈波动,与工匠食粮之极端缺乏,影响工程进展甚巨,故湟惠渠工程不得不较原定期限延长7个月。湟惠渠修建工人所需,小工全由青海省属邻近县及窑街、苦水等地招用,大多数石工从陕、豫等省招募技工石匠90余人,路费由招募方负担。

湟惠渠修建历史与工程进展详细解析

甘肃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属于旱性气候区,农业生产属灌溉农业,农作物生长全赖水利灌溉,无灌溉就无农业。“甘肃疆域,大部属于旱区域,尤以河西走廊,雨量特少,故农田水利之发展,至感需要,而开渠灌田,亦远在汉唐”。这说明早在汉唐年间,勤劳智慧的甘肃人民就开始凿渠引水灌田了。灌溉用水大多是雪山融水。“天下有山之处,皆水发源之处,而甘肃之祁连山脉最远,其利益亦最溥,自永登至酒泉1500余里,村农所赖以灌田,取来山之雪水耳”。其后历朝历代均有开发,尤其是明清时期曾大规模屯田修渠,据《甘肃省志·大事记》统计,清代有水浇地357万亩,创历史最高水平。但是“自清季以还,沟渠失修,农事荒废,人民逃亡,户口日减”。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凋敝残破使整个社会经济跌入低谷。由于水利设施简陋,渠道紊乱,只是每年浇水时用木料、砂石、芨芨草等临时打坝,形成年年筑坝,水过坝垮,重复劳动多,遇到洪水则渠道被毁,不但贻误农业生产,而且浪费大量柴草木石。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人对开发西部越来越重视,许多社会名流纷纷呼吁开发西北,巩固国防。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在《西北实况》一书中大声疾呼,“热血青年到西北去”,呼吁人们重视西北,开发西北。开发西北,不能忽视水利建设。时任甘肃省银行总经理的朱迈沧就说:“今日国人以言开发西北,多注视交通与工业,惟若他日陇海铁路即展至兰州,交通虽属便利,工业固亦随之以兴,而水利不修,灌溉不兴,农业生产无多,则工业原料之缺自难望其发闳,故吾人欲建设西北,允宜配合工业化之实施,积极推进水利建设。”这番话正说明时任对开发西北水利的重视。

国民政府亦提倡开发甘肃的水利建设,但由于资金紧缺,开发力度不大。民国23年(1934年),国民政府经济委员会关于甘肃水利经费的决议,“甘肃宁夏两省水利事业颇关重要,预计所需经费,甘肃约为50万元”。虽说甘肃有了专项水利资金,却是从西北畜牧经费项下移过来,“所增70万元,拟先就西北畜牧经费项下,移用10万元,西北合作经费项下移用20万元,馀再另筹”。这是拆了东墙补西墙,总资金并未增加。但自民国13年(1924年)以来,全国没有一个地方实验、实行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外就提出“谁种地,谁就应该有地”的口号。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办法,只是改良主义的策略。用征收、赋买的政策,把地主多余的土地和荒滩,先由政府出钱买下来,然后再分(卖)给那些没地和少地的农户。这样地主不吃亏,没地和少地的农民亦可得到土地,变为自耕农,岂不是两全其美!然而真正实施,确非难事。

湟惠渠始建于朱绍良主政甘肃期间,其极力提倡兴修水利,民国27年(1938年)初,甘肃省政府计划兴修湟惠、溥济二渠。于5月电请国民政府经济部拨款协助,部令王力仁前往二渠灌溉区内查勘,以湟惠渠工易需殷切呈复,部方即与甘肃省政府商组湟惠渠设计队,从事测量设计,仍命王力仁为队长,9月开始,凡六月而成,当时估计建筑工程费约需60万元,土石方工程费30万元,建筑工程费由经济部借贷,土石方费由甘肃省政府筹措。民国28年(1939年)3月1日改测量队为工务所,遂正式开工修建,仍以王力仁为主任工程师,下设副工程师2,帮工程师1,工程员3,事务员5,监工员10。渠首位于时永登县属河咀之倒水沟飞石崖下,为便于监修将全渠分为3段,分别驻上花庄、马回子、张家河湾段,每段设段长1人率同技术人员负责开工修建,所址置永登县黑咀子,隶属甘肃省水利厅。由于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经济匮乏,物价飞涨,技术力量也很薄弱,资金缺乏,开工不久便草草搁置下来,成了当时的“半拉子”工程。后来谷正伦任甘肃省政府主席、张心一出任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后,开始筹措资金,重新开工续修。终于民国31年(1942年)5月24日,湟惠渠建成首次通水。渠道沿湟水的北岸而行,渠身横断面有2,自渠口起至椿号21+430止,渠底宽2公尺4,内侧侧坡1∶1,外侧侧坡1∶1.5,纵坡1/3500,标准水深1.30公尺,流量为2.50秒/立方公尺。自椿号21+430起至尾止,底宽2.00公尺,内外坡及纵坡均与上同,标准水深0.90公尺,流量为1.20秒/立方公尺。西起河咀,东至吊庄,灌区分布于湟水北岸河谷地带的Ⅱ级台地上,沿河谷串珠状。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1650~1600米之间,引湟水入渠,流经红古、西固两区,花庄镇、平安镇、达川3个乡镇,上花庄、下花庄、湟惠坝、盐庄子、马回子、果牌川、张家寺、窑洞、大沟岗、达家川、吊庄子等行政村后,泻入盐沟而达黄河,全长31.5公里。可预计灌溉土地4.3万亩,灌溉面积经测量为33470市亩,除河流、村庄、道路、坟墓等所占外,约25000市亩。同时解决灌区18万人畜饮水问题。工程有引水坝、渠道、隧洞、涵洞、渡槽、水闸、桥梁等各种建筑212座(处),其中:闸门8座,冲刷槽1段(1331公尺),隧洞9处(3697.70公尺),渠水渡槽14座,山洪渡槽4座,跌水2座,提水泵站51座。干支渠35条,共长25公里。桥梁5座,涵洞19道,水管31道,沟水入渠29处,斗门22座。干支渠挖坚石1052.05公方,挖软石22907.52公方,挖石子95649.49公方,坚隔土102180.56公方,挖土45805.06公方,填土179481.06公方,填挖共计447075.74公方。

湟惠渠全部工程之施工期限,原定于两年半完成,民国28年(1939年)3月开工,时建筑工程费已经领到一部分,故仅建筑物工程先行开工,土石方工程费于民国30年(1941年)2月间始行领到,故土石方工程开工较晚,惟湟惠渠全部工程均系于民国31年(1942年)底完工,计施工期限为3年零1个月。其间工料价格之剧烈波动,与工匠食粮之极端缺乏,影响工程进展甚巨,故湟惠渠工程不得不较原定期限延长7个月。

湟惠渠修建工人所需,小工全由青海省属邻近县及窑街、苦水等地招用,大多数石工从陕、豫等省招募技工石匠90余人,路费由招募方负担。因物价高涨,原订工资偏低,工人、工匠相继离去,工程无法正常开展,一度停工。嗣后将工资调整提高,去者陆续复返,最多时日均投入劳动力2000人。湟惠渠修建施工中因时因地制宜,采用小包工制。开工两个月内将多数巨大工程包出。包商均系工头出身,富有经验,后因工料屡次涨价,包工赔本,导致有的停工,有的弃走。针对实际情况,经过反复协商调整补救,采取“何人有工人,何人即包工”的办法,各包工者均能积极施工,加紧速度,成绩尚好。建筑材料采用当地砂石料,石料用于大渡槽和隧洞,如全部用石料,开打费时,不免迟误工程,故改变部分以砖代石,由于石料供不应求,其他部位多以砖代石,为此沿渠设砖窑17座,烧制青砖158万块。渠线多傍山根而行,所修涵洞多用缸管代替石砌。所需石灰,全由窑街购来。水泥更是紧缺物资,从重庆订购300桶(每桶170磅,合7718公斤),运输中,因船触礁沉没于合川,损失60桶;其余因交通不便,滞留广元,时以急需,另由甘肃省建设厅将甘川公路存兰州水泥拨借73桶,拨购5桶,自购二三桶。经多方筹措,工程所用水泥不超过80桶,仅用在建筑物水下部分,其余需勾缝部位则掺入石灰使用。木料系由享堂以上青海省境内采购,青海统制极严,所购无几。所需洋镐、铁锨、大锤、撬杠等铁制工具,均由外埠购进铁料,自己随时制造发用,按成本扣价,工人称便。其他如钢钎、炸药等材料均向外埠购进。引水流量每秒2.5立方米,已灌溉面积2.5万市亩,其中提水灌溉面积0.86万市亩。工程费用共6714278元(法币)。

施工难度最大的是隧洞工程共有9处,因所经地层尽属红岩石,硬度远不及各种石料,极易风化,久之变成黏土,但开凿此项红石颇为费工,每立方需3至5日不等。为预防风化崩塌,须加镶砌,方能耐用,开凿及镶砌工料费用极巨,总计隧道用款约占全渠费用的三分之一。开凿隧道,系由进出口两端迎掘,并在渠线之上每百余公尺向下开挖天井,至渠底时,再分向迎掘。因开井愈多,空气流通越好,便于操作,愈可缩短施工时间,共开天井26个。开凿隧道对工人实行超标奖励办法,虽工人干劲十足,然进度仍慢,如第一隧道仅982.1公尺,费工3年始完成,因进凿越深,空气越稀薄,渐至灯烛自灭,工人呼吸困难,如硬坚持,极易晕倒。气压低时,情况更为恶劣,每年夏季气压低,须停工一个月以上,其他季节如遇阴霾天气,久在洞内工作因空气不足,无通风设施,掘进愈深,空气愈稀薄,致使工人屡屡晕倒,导致工人百病纵生,又缺乏医药,病难医愈,甚至献出生命,为此曾建纪念亭一座,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翁文灏为工程题字纪。其艰巨困难情况就可见一斑了。

湟惠渠流经兰州市红古、西固两区,以引湟水惠民而得名,是国民政府开发大西北,借鉴国内外“谁种地,谁应该有地”,“耕者有其田”的具体体现。它是70年前建成的一处农业水利工程,也是兰州市最早修成的一条人工自流灌渠。

湟惠渠通水后的当年8月4日、23日两遭数十年未遇大雨,山洪暴发,造成严重灾害。先后冲毁渠堤70余处,第一次决口未修复者受灾更重,总计损失达34万余元,修复工程更为艰巨。须修复决口40余处,渡槽6处,涵洞1处,山洪木渡槽3处,水管2处,沟水入渠8处;填土方11000余立方米,清理淤泥5000余立方。又加做泄洪水水管1处,水管改作涵洞2处,马回子附近改线一段长94公尺。并将渠线向石山内移2公尺左右,以免冲坍。其修复工程费时极长。

全部工程进行于抗战期间,因各种条件限制,多不能按原设计标准施工,故放水未久,到处坍塌损坏,逐年筹款,择要整修加固,维持放水。民国34年(1945年)大旱,惟灌区丰收,农民受益匪浅。加固维修工程,凡小工能胜任者,均征派灌区农民担任。惟隧道工程须大宗工款整修,方可一劳永逸。

湟惠渠的施工遇到很多困难,既有施工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经济困难尤为严重,因资金没有按期到位,加之物价飞涨,资金短缺,最困难时,连工区食粮都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进展。同时,湟惠渠要打通9段隧洞,修建一大批涵洞、闸门。这在当时,都是比较大的技术难题,以至于有段时间,工程处于时修时停的状况。

在修建湟惠渠和湟惠渠建成通水的同时,甘肃省政府准备在湟惠渠进行自耕农试验,告呈送行政院。经研究后答复:“准于实验。”并将此事交由当时的土地局办理。但过了好几个月,却没有响动。于是张心一便另组人马,开展工作。“耕者有其田”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口号,也是国民政府的一项重要的农业政策。湟惠渠开通前,每亩地价只有几十元;而湟惠渠开通后,地价猛涨到几百元。为了防止土地仍然落到有钱人、地主手里,省政府发布公告:“湟惠渠开通后买卖的土地一律不能算数,多余的土地要卖给政府。”由政府把买来的2.5万亩土地,分成10亩、20亩、30亩不等的“农场”,按家中人口的多少来分配,老百姓把它叫做“拉农场”。人口少的农户可拉小一点的“农场”,人口多的可拉大一点的“农场”。没钱的农民还可以向银行申请低息贷款,10年还清。收购地主的地价款,是从当时的农民银行借贷1600多万元(国币),其余用发行土地公债的办法还清。这种改良主义的办法,要打破千百年来的土地私有制,谈何容易!在“拉农场”的动员大会上,有些地主就质问省主席谷正伦:“你讲的这是三民主义,还是共产主义?”谷听后十分恼火。

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在达川成立了“湟惠渠特种乡公所”,并配以武力。谁捣乱,谁反对“耕者有其田”,就制服谁。并任命金恒保(河北省人)为特种乡乡长。在“拉农场”时,又将那些极力反对的地主集中在兰州,让他们白天学习,晚上看戏,好吃好喝地招待,就是不让回家。直到拉完农场后,才放回去,即便不满,无理取闹,也无回天之力了。在湟惠渠灌溉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实验,这是民国时期全国唯一的一个地方,也是甘肃乃至全国民国时期的历史遗产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对湟惠渠进行了多次维修、改建、加固和保护,不仅使这条70多年前修建的水利工程更好地发挥了经济效益,而且也很好地保护了民国时期遗留下的这个历史遗产。而今,湟惠渠畔已成为兰州瓜果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灌溉区生产的蔬菜瓜果颇受兰州市民的青睐。这一长流不息的惠水,成为当地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湟惠渠整理工程计划书 1950年3月

灌溉面积 25000市亩

工程费 小麦 3300000市斤

每年增益 小麦 2334000市斤

每年增产 小麦 4830000市斤

甘肃河西水利工程处

湟惠渠整理工程计划书目录

一、提要

二、缘由

三、资料

附:湟惠渠平面图

湟惠渠干渠纵断面图

四、工程规划

五、工程设计

附:重建石砌隧洞标准断面图

三、四、五号隧洞改挖明渠标准断面图

改正三条沟渡槽原竣工图

改正灰头沟渡槽原竣工图

湟惠渠9+073、23+276、26+340涵洞工程设计图

湟惠渠死娃沟涵洞整理工程设计图

湟惠渠泄水闸工程设计图

湟惠渠19+063木渡槽设计图

湟惠渠斗门工程设计图

六、工程估计

附:湟惠渠工料单价调查表

七、工费预算

附:湟惠渠整理工程预算总表

湟惠渠整理工程各项建筑物预算总表

八、施工程序

附:湟惠渠整理工程施工程序表

九、效益

湟惠渠整理工程计划书

一、提要

湟惠渠灌溉区为湟水流域一大平原,原名达家川,位于湟水北岸,甘青公路纵贯其中;西距西宁120公里,东距兰州约80公里,全区耕地约3万市亩。

本渠兴修于1939年3月,1942年4月完成,施工时因工招募不易,工款不敷,且因建筑完成放水,多数建筑物均用青砖拱圈,青砖吸水后冬季结冰至受碱质发生渗漏破裂,多出现漏水现象,隧洞内衬砌亦多半损坏,同时因为渠道由渗漏日多,漏水时有发生,致来年水量不敷分配。湟惠渠计划灌溉面积为25000市亩,现仅能灌溉11000市亩,且时常发生争水纠纷。故应速谋改善,以增生产。本计划拟按照实际情形,将已毁建筑物加以整理,并添加配水工程,清除淤泥,零星修补各建筑物等估计共需工程费折合小麦3300000市斤,拟分两年完成,第一年计需1800000市斤,第二年需1500000市斤。整修完工后,可增产小麦4890000市斤,年纯增益折合小麦2334000市斤。

二、缘由

湟惠渠于民国27年(1938年)9月甘肃省政府组织设计测量队,开始测量设计,费时6个月告成。翌年3月改为工程所,主持开工。民国31年(1942年)4月完工。5月放水,是年秋季暴雨为数十年所未有,沿渠土方及建筑物被冲毁者甚多,随即补修又行放水。民国32年(1943年)10月工务所改组,成立管理处,以后逐年添修整理,从未达到预期灌溉面积。该区行政组织为一特种乡(直隶于省政府)地名即称湟惠渠。民国36年(1947年)8月,乡公所改为湟惠渠管理局,原渠工程管理处并为一科,隶属于管理局掌管工程养护事宜。

在施工的时候,因石工招募不易,工款不敷,为了赶快放水,多数建筑物改用青砖拱圈,青砖吸收了水分之后,到冬季冰冻,再加上碱性的侵蚀,青砖破裂的地方很多发生渗漏现象,破烂得不堪承重,如不早整理如此情势必扩大,加之渠内淤泥积久未彻底清挖,水量顿减,以致灌溉面积逐年减少,且争纷时起,影响生产很大,需亟速谋改造。现人民政府见于此项整理工程甚为迫切需要,同时为了响应生产爱国的号召,乃决定贷款整修。

三、资料

1.现状

湟惠渠灌溉区为湟水流域一大平原,原名达家川,在湟惠渠入黄河交叉口之北岸,南临湟水,西距西宁约120公里,东距兰州约80公里,甘青公路由区内穿通,尚可乘坐皮筏,由黄河航行,交通便利。全渠长约31公里,为一狭长地形,耕地面积约30000市亩,其中除较高地带外,可以灌溉面积为25000市亩。

2.已成工程概况

干渠总长31.32公里;支渠20道,共长18.74公里;建筑物有双孔潜流式进水闸1座;冲刷槽一段长约31公尺;泄水闸3座;节制闸4座;隧道9段共长3698公尺;渠水渡槽14座;山洪渡槽4座;桥梁6座;斗门22座;跌水2座;涵洞17座;水管31道;急水槽5处。全线隧洞9段及渡槽多处拱圈均用青砖砌筑。本省冬季气候严寒,且渠水质含碱甚多,侵蚀甚剧,现在已多数损坏,其中有的因基础下沉,拱圈已经开裂,通水时可使渠水冲断。经检查,计有1至5号隧洞及三条沟、石头沟、桥儿沟、格楞台、良子台、土古台、脑海沟、火沟、山神沟等渠水渡槽9处,19+063山洪木渡槽1处,死娃沟等涵洞4处及全部急水槽5处,均亟待整理,以免影响输水。

3.灌溉情形

湟惠渠原计划引水流量为2.5秒/立方公尺,灌溉麦地25000市亩,似应需有余且属浪费。但因受各种损坏建筑物的限制,加之灌途大量渗透,现能灌溉地11000市亩,其他地亩除新旧砂地3000市亩外,余均因供水不足,不能耕种,且造成彼此争水。

四、工程规划

本计划为整理工程,在不影响放水的条件下,仅能迁就即成各建筑物,而于整个用水发生阻碍者加以整修。此将各项整理方法分述如次:

1.整理隧洞工程(www.daowen.com)

隧洞9段3598公尺,其中除6、7、8、9段共长620.9公尺尚完好外,1、2、3、4、5段原修砖拱大部损坏,阻碍通水。本计划为一劳永逸计,拟将第1、2段全部改为浆砌块石墙及料石拱圈,第3、4、5段全部改挖明渠。

2.整理渡槽工程

湟惠渠渡槽大部皆为跨度5公尺与10公尺。因冬季结冰及受碱质侵蚀,多已损坏,全部拆建势必耽误农田用水,本计划拟将损坏情形最严重的3条沟渡槽和石头沟渡槽彻底整修,将砖拱改为浆砌石拱外,其余桥儿沟、格楞台、良子台、土古台、脑海沟、火沟、山神沟等渡槽均将拱顶槽内填土取出改砌片石,表面抹以洋灰砂浆,以防渠水渗漏。砖拱表面亦抹以洋灰砂浆,防止继续侵蚀。

3.整理涵洞工程

原有水管涵洞,因排水面积不够,上淤泥土,易于淤塞管口且在水管容易擅损,拟将椿号9+073、23+276、26+340处水管及死娃沟箱形石涵洞改为石拱涵洞。

4.添建泄水闸工程

上界格楞台及白马庙等3处,因下降均有重要建筑物且渠道两岸系高填土,为保护安全起见,拟添建泄水闸1座。

5.整理急水槽工程

湟惠渠5处急水槽,因原用的浆结材料强度不够,经多年高流速之冲刷,铺砌石块多已走动,拟全部加以整理。

6.改建山洪渡槽工程

椿号+063处原有山洪木渡槽1处,现已损坏无疑,拟重新换1木槽。

7.添建斗门工程

湟惠渠整理后,灌溉区内荒地开垦面积渐渐增加;原有支渠斗门不足应用,拟加添15座,并节用水。

8.清淤工程

渠道逐年沉淤未经彻底清挖,造成多控制断面,必须清除淤方,以畅水流,藉增流量和减少落淤。

9.零星工程

其他建筑物之零星修补工程。

五、工程设计

此将各项建筑物整理工程设计情形,列述如次:

1.整理隧洞工程

第1、2两段隧洞共长2068.1公尺,除历年以来管理处逐渐整修石拱衬砌数段外,尚有1048.1公尺未改,塌陷甚剧,往往阻碍通水。本计划拟将现未改修部分1048.1公尺全部改建石料衬砌,拱圈1∶3白灰砂浆砌石料,厚0.3公尺,跨度2.0公尺,采半圆状略似马蹄式;拱座用1∶3白灰砂浆衬砌块石,顶宽0.4公尺,底宽0.51公尺,高1.35公尺。第3、4、5段隧洞共长1009公尺,拟全部改挖明渠,平均挖深约8.0公尺,底宽2.4公尺,渠底以上1.7公尺,侧坡1∶1.17公尺,高处两边略留人行道宽0.8公尺,再上侧坡均用1/2∶1。(见下图)

3、4、5段隧洞改挖明渠标准断面图

2.整理渡槽工程

(1)三条沟渡槽。原建三孔砖拱石渡槽,每孔跨度10公尺,长45.80公尺,因青砖破碎、拱圈塌毁,必须彻底改建。本计划拟仍用原来渡槽尺度重新修筑,唯将拱圈改为1∶3白灰砂浆砌石料拱,以求一劳永逸。

(2)桥儿沟渡槽。原建石渡槽为砖拱,厚0.6公尺,跨度5.0公尺,槽底与拱顶平槽内用土填筑,放水时渠水由砖拱渗出,渐冲失灰缝,漏水日渐严重。本计划拟将槽内填土取出,下层用片石干砌,上层用1∶1∶4洋灰砂浆砌片石,厚2.5公分;表面抹1∶3洋灰砂浆一层,厚2.0公分,藉防渠水渗漏;砖拱表面抹1∶3洋灰砂浆一层,厚2.0公分,以防继续碱质侵蚀。

(3)石头沟渡槽。原建一孔5公尺跨度砖拱石渡槽,全长16公尺,因桥基下沉不均,砖拱破裂,两年来均用木架撑持,勉强通水。本计划拟将原砖拱拆除,改用1∶3白灰砂浆砌料石,以求坚固。

(4)格楞台渡槽。原建5孔砖拱石渡槽,每孔跨度10公尺,全长68.54公尺,现漏水甚剧。拟将槽内填土取出,改填干砌片石,上层用1∶1∶4洋灰白灰砂浆砌片石,厚2.5公分;表面抹1∶3洋灰砂浆一层,厚2.0公分,防止渠水渗漏;拱圈表面抹1∶3洋灰砂浆一层,厚2.0公分,以防碱质侵蚀。

(5)良子台渡槽。原建3孔5~10~5公尺砖拱石渡槽,全长52.20公尺。现漏水现象甚严重,整理方法同格楞台渡槽。

(6)土古台渡槽。原建3孔砖拱石渡槽,每孔跨度10公尺,全长52.20公尺。现漏水现象甚严重,整理方法同格楞台渡槽。

(7)脑海沟渡槽。原建一孔砖拱石渡槽,每孔跨度10公尺,全长34.10公尺。因渠水渗漏砖拱碱质侵蚀甚剧,整理方法同格楞台渡槽。

(8)大沟渡槽。原建9孔砖拱石渡槽,长35公尺,全长116公尺,因渠水渗漏,灰缝冲失,漏水甚剧且青砖受碱蚀渐脱落,整理方法同格楞台渡槽。

(9)山神沟渡槽。原建3孔砖拱石渡槽,长35公尺,中孔跨度10公尺,余为5公尺,槽宽3.5公尺,因该沟洪水量不大,经常仅由中孔漏泄两端2孔,无水通过。现两中墩均尚完好,中拱青砖表面被渗漏水侵蚀,已有砖皮脱落,渠水渗漏现象日渐加重,同时两端拱座已下沉,影响小孔砖拱破裂。本计划拟将中孔砖拱表面用1∶3洋灰白灰砂浆镀面,厚2.0公分,两小孔用干砌片石填实槽,填土改填片石,上层用1∶1∶4洋灰白灰砂浆砌片石,表面1∶3洋灰砂浆一层,厚2.0公分,防止渠水渗漏。

3.整理涵洞工程。椿号9+073处原建3行水管、23+276处22行水管及26+340处22行水管。因缸管排水面积过小,拟改建为石拱涵洞,每孔跨度1.0公尺,拱厚0.3公尺,用1∶3白灰砂浆砌料石,拱座用1∶3白灰砂浆砌块石。死娃沟原为箱形石涵洞,孔宽0.4公尺,高0.7公尺,拟扩大改筑拱形石涵洞,孔经1.0公尺,用1∶3白灰砂浆筑砌。

4.添建泄水闸工程。拟于上界、格楞台、白马庙3处上游各添建泄水闸1座干渠节制闸,孔宽2.60公尺,泄水闸孔宽2.00公尺,闸墙用1∶3白灰砂浆砌料石筑成,渠底和泄水道底均用1∶3白灰砂浆砌块石铺砌。

5.整理急水槽工程。湟惠渠5处急水槽共长770公尺,横断面周长3.4公尺,厚0.3公尺,面积1.02平公方,经过多年冲刷,铺砌块石及勾缝多被剥蚀走动,拟全部翻修,浆结材料用1∶1∶4洋灰砂浆。

6.改建山洪渡槽工程。椿号19+063处原有山洪木渡槽,现已损毁无疑,山洪入渠夹带大量沙泥,淤没渠底,拟改换新木槽,维持通水。

7.添建斗门工程。拟填建斗门15座,孔宽8公寸,闸墙用1∶3白灰砂浆砌粗料石,出口用1∶3白灰砂浆砌块石护坡护底。

8.清淤工程。渠道内淤泥甚多,冬水前后虽每年派工清挖,但迄未挖至设计深度,估计全线淤土约20000公方,全部清除,以畅渠水。

9.零星工程。其他如进水闸、节制闸、桥涵、跌水等多处,全须零星修补,以增加建筑物之坚固。

六、工程估计

本工程约需普通工人58500工,可在当地招雇;石工20300工,泥工5700工,木工100工,大部分须自兰州招募。重要材料需要白灰132000公斤,可在当地烧制;洋灰620桶,须由窑街水泥公司订购,运输尚便利;钢钳350公斤,火药800公斤,须由兰州购运。兹将各项需用工料调查如下表:

湟惠渠工料单价调查表

七、工费预算

本计划全部工程共需工程费小麦3300000市斤,拟自1950年起,两年内完成。第一年需用工程费小麦1800000市斤,第二年需用小麦1500000市斤,其中80%请由中央贷款,余20%拟发动当地受益农民出工折代。兹根据各项建筑物工程数量详列预算费如下表:

湟惠渠整理工程预算总表

续表

湟惠渠整理工程各项建筑物预算表 单位:小麦市斤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八、施工程序

本计划为整理工程,以不影响农田用水为原则,每年清明节时放春水,4月20日开始放夏水,至6月下旬稍停,以便整理渠道;8月1日再放秋水,11月放冬水泡田。故施工时期集中于7、9、10三个月份,拟事先积极备料,在不用水时间内集中筑砌,兹排定施工程序如下表:

湟惠渠整理工程施工程序表

九、效益

湟惠渠灌溉区共有地亩25000市亩,除已开垦水地11000市亩外,新旧砂地约有3000市亩。本工程实施后不惟11000市亩,荒地能全部开垦灌溉,原有水地及砂地自可不致缺水。现有水地和砂地平均每亩年可产小麦1.6市石,若水量充足可产2.2市石,则原有水地砂地年可增收8400市石;荒地11000市石,年可产24000市石,合计为32600市石或4890000市斤;增产之农作物成本已由熟地为30%,荒地为60%,扣除成本后,每年纯益为小麦15560市石或23340000市斤。1952年贷款小麦1200000市斤,假定贷款利率为1%换算办法,自工程全部完成后第三年开始10年还清,则自完工后第三年起,每年应还款287700市斤=287.700市斤〕,占年增益之12.3%。

1985年,张心一在清华大学校庆大会上,对清华学子们语重情长地讲道:“我来自甘肃,40年代初,我在甘肃愉快地做了6年清官,报答了我的家乡,甘肃人民培养我的恩惠……”9月,张心一携家人重回桑里,并到湟惠渠参观。看到昔日荒芜之地,而今已变成了富裕之乡;湟惠渠水行阡陌,一川绿烟;百业兴旺,人民幸福,心里颇感欣慰。并和当地曾经修过湟惠渠的老农照相合影留念,在当地至今传为佳话。“路上行人口似碑”,这口碑看似无形、听似无声,但它却口耳相传,绵延不断。至今湟惠渠畔民间,仍流传着当年张心一兴修湟惠渠的许多传奇动人的故事,令后人难忘!

附图

重建石砌隧洞拱圈标准断面图

1.湟惠渠干渠断面层;2.石头沟渡槽竣工图;3.湟惠渠死娃沟涵洞工程设计图;4.湟惠渠泄水闸工程设计图;5.二、三斗门竣工图等九幅图无法复制,存于省档案馆案卷216-001-0018-0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