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职业规划:双向选择与择业心态

职业规划:双向选择与择业心态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择业是双向选择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展露才华、敲开工作大门以及用人单位考察、选拔人才的过程。良好的求职择业心态有助于大学生在“双向选择,供需见面”时,既有自觉性,又有果断性,避免优柔寡断和盲目草率,面对现实,能够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和挫折,从而正确实施择业目标。“双向选择”不等于自由择业,有关部门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调控,合理配置人才资源,这是由国情决定的。

职业规划:双向选择与择业心态

求职择业对大学生来说,是对自己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大考验。大学生以正常的心理状态来面对择业,能够帮助自己客观地分析自我和现实环境,充分发挥自己智慧和能力,乐观应对现实带来的严峻挑战,坦然面对各种可能的失利,积极把握机会,合理做出抉择。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不仅能帮自己比较顺利地找到工作,而且对于将来适应社会和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保持良好择业心态的重要性

择业是大学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保持良好的求职择业心态,对于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落实择业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大学生择业目标的正确选择和合理定位。求职择业是大学生完成学业、成绩合格,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需要。求职择业中的首要问题是目标的选定。择业目标选定的是否合理,对于目标的实现起着首要性的作用。良好的求职择业心态有助于大学生能够客观地分析自我、认识自我,能够客观地分析现实和社会的需求,从而使自己的理想与现实、抱负与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择业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第一位置,或者说首次位置,而不至于过低或过高地估计自己;良好的求职择业心态还有助于大学生能够及时协调个别志愿与社会需要的关系,理智地调整好自己的目标,使自己的主观愿望尽可能地与客观实际相吻合,从而使自己作出恰到好处的选择。

2.有利于大学生择业目标的全面实施和顺利完成。择业是双向选择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展露才华、敲开工作大门以及用人单位考察、选拔人才的过程。良好的求职择业心态有助于大学生在择业目标实施,如自荐、面试中保持健康良好的情绪,乐观向上、积极进取,面对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勇于创新,无论成功与否,都能及时进行情绪的自我调整,合理支配自己的情感和行动,对外界刺激作出能为社会认可的反应。特别是在不成功时,更能有效地克制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尽快摆脱消极因素的影响,以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另辟蹊径。良好的求职择业心态有助于大学生在“双向选择,供需见面”时,既有自觉性,又有果断性,避免优柔寡断和盲目草率,面对现实,能够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和挫折,从而正确实施择业目标。

3.有利于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和职业适应就业是大学生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这会极大地触动他们的心态。良好的择业心态,使毕业生能够应对这一转变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防止心理紧张和异常。从学校到社会,从学习到工作,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它有长有短,有快有慢,有顺利也有曲折,除受其他因素影响外,是否具有良好的择业心态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二、大学生应具有的择业心态

1.正视现实、正视自身、合理定位

就业现实是客观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个现实,既不幻想,也不逃避。无论它对自己有利或不利,都应当以一种乐观自信的心态去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毕业生,在遭遇挫折后,常常抱怨,抱怨现实,抱怨社会,如抱怨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太少,抱怨就业的机制不完善,抱怨国家就业制度改革的步伐太慢等等。然而,作为毕业生应该认识到这是现实的客观存在,是每位毕业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国家将尽可能为大学生求职择业提供合适的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天地。当然,要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机制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仍需一个探索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夜之间使所有的问题都得到解决,大学生就业也不可能做到随心所欲。“双向选择”不等于自由择业,有关部门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调控,合理配置人才资源,这是由国情决定的。大学生应理智地面对现实,在现实中求发展。

正视自身就是要对自我有充分的认识。正确认识自我能帮助大学毕业生合理设定自己的就业目标,它是求职者迈出择业成功的第一步。正确认识自我,包括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性格等生理和心理因素以及职业岗位与自己的关系,认识到自己具备的优势、劣势和发展潜力,做到既不高估自己,也不贬低自己。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有助于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结合起来。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帕森斯认为职业选择包括了三个主要步骤:一是认识自我,即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志向、能力、性格等因素;二是了解职业环境,即清楚各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不同职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各种职业的利弊、报酬和晋升机会等;三是决策,即在对前面两个因素进行明智思考的基础上做出合理选择。可见,在职业选择中,正确评估自身特征及其与职业活动相关的因素,是正确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

合理定位应包括择业目标(职业、单位、地区、经济条件等)、实现目标的条件(专业、能力、性格、健康状况等)、实现目标的方法步骤(自荐、面试、试讲或试用)几个方面。合理定位就是大学生要根据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向和特点,全面结合自己的综合情况,确立求职应聘的指导思想与基本条件。合理定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学生以社会的需求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为背景,深入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品质、心理等因素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判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理性、客观、科学,就能准确地测定出自己到底适合干什么样的工作,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到底有多深,自己的发展潜力到底有多大。可见,只有合理定位,才能客观确定自己求职的方向和目标,才能科学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找到适合发挥自己优势的工作岗位。因此,大学生在正视现实、正确认识自身以后,在求职应聘中必须学会正确定位,抛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积极争取就业机会,将自己的心理调整到一个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和社会的对接、专业和岗位的接轨、成功和发展的统一。在科学定位上,大学生一是要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和人才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在改革大环境下,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成功的条件与过程;二是要全面深入地评价自己的现实条件和综合素质,确定自己的职业趋向和职业价值;三是要探索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社会需求结合的环节与策略,切实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需要的高度统一。

【案例】

小刘的准备

小刘是2009年的市场营 专业大专生,毕业时她选择了某家电销售公司的销售岗位作为自己求职的目标。为了顺利应聘,她决定利用招聘会前的一周时间,为那家公司拿出一份市场调研报告。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她对该公司所有的产品做了细致的市场调查,从市场份额、产品到竞争对手等各方面的情况都了解得清清楚楚,拿出了一份有分量的市场调研报告,最后在招聘会上击败了众多学历高于她的竞聘者,被公司录用。

(摘自“河南省教育网”2009年11月30日,作者:殷实)

小刘针对目标公司和岗位,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应聘单位提供了可行性知识型成果。用人单位最希望的就是招聘到的人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的人最能获得应聘单位的认可。

2.主动出击、勇于竞争、善于竞争

就业良机是客观存在的,它需要求职者主动去注意、发现、获取。有这样一则故事:三个人一同散步,其中一人发现地上有一枚闪闪发光的金币,他的眼睛顿时凝固不动了!几乎同时,另一人也惊喜地大叫起来:“金币!金币!”但话音未落,第三个人已经俯身把金币拾到手里。这说明了机会是属于那些善于主动采取行动的人。如果你光是在一边抱怨和等待,而不是采取行动,好的工作岗位是不会白白送到你面前的。在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过去那种“我是天之骄子”、“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求职择业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以每位求职者都不能抱有幻想和侥幸心理,要正视现实,积极行动。因为“双向选择”的过程,就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间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认可的过程。在求职择业时期,要积极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关注就业信息,在没有目标的条件下,可以有选择地全面“撒网”。因此毕业生要学会毛遂自荐,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主动宣传自己、推销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以引起招聘方的关注和认可,让用人单位真正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最终选择自己,早日达到就业目标。

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大学生提供了公平参与竞争的环境和机会。一方面,在“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就业原则下,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主体,拥有对用人单位、就业方式的选择权。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在拥有就业主动性的同时,也将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在就业市场上,大学毕业生之间为了能选择到既可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又能满足其生存、发展需要的职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用人单位之间为了能招聘到素质高、能充分满足自己工作需要的人才,也在进行竞争。这种种竞争,对资源配置和人才的配置组合起着优化作用,是调节择业行为的基本手段。就业竞争不可避免地给强者带来机遇,使弱者面临危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界生存和发展的普遍法则,大学生就业也无法逾越此法则。大学生应珍惜这个机遇,勇于竞争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

要想在求职择业中取得成功,仅仅拥有竞争的勇气是不够的,还必须善于竞争。善于竞争体现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实力和良好的竞技状态。在求职面试时情绪一定要轻松自如,要克服情绪上的焦虑和波动。如果一个人自始至终地以良好的情绪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那他就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要做到善于竞争,还要做到在面试时仪表端庄、举止得体,给人留下良好印象;锻炼出良好的口才,交流时口齿伶俐、表达清晰;合理利用有关规则等。此外,个人简历书本化,求职面试套装化,交往个性公开化,也同样是推销自己的竞争手段之一。

【案例】

高职走出的“风云人物”

1名专科生与150名本科生一起竞争一个岗位还能过关斩将,脱颖而出!小钟的一段成功的求职经历,使他成了某高职学院的“风云人物”。他回忆起11月的那次应聘经历时说:“当时等待面试的150多人中,几乎没有专科生。虽然已经觉得没戏了,但我一定要试试,什么岗位我都愿意做。”小钟表示,能在最后胜出,除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外,自己的优势还在于务实的作风,“我对工资、岗位、地方都没有特别的要求,这一点本科生很难做到。”弃高学历的本科生不选,而选专科生,精明的企业家自然有他们的理由:“专科生特别是高职生心态务实又扎实肯干,还能留得下来,也易于管理。”不少企业正是尝到了“甜头”才又频频吃“回头草”。

(摘选自“胶东在线”2007年7月6日,作者:隋方元)

3.正视挫折、沉着应对、自信豁达

有的毕业生觉得面试失败后无颜面对老师和同学,畏缩不前,不敢与用人单位面谈;一旦失败,便觉得无地自容,情绪低落,更有甚者从此一蹶不振,听天由命。其实这是心理素质脆弱的表现,与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很不相称。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是一种鞭策。

崇高的职业理想与现实总会有差距,失败者常叹求职择业真难。现实确实如此,尤其是理想或热门职业更是如此,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是商品经济社会的普遍现象。职业理想的追求与实现,并不一定取决于职业本身。纵观中外众多伟大科学家的成长过程,他们的职业起点也并非那么“理想”。富兰克林曾是个钉书工人,华罗庚初中毕业后便帮助家里料理小杂货铺,也曾在母校干过杂务。可见,较低的职业起点,并不贬低职业理想的价值,从现实的生活起步,也正是大多数科学家的职业理想迸发、形成的环境。毕业生在择业时,应保持健康、稳定的心理,采取积极的态度。勇于向挫折挑战,克服困难,百折不挠,有利于累积社会经验,走向成熟,为日后的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毕业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消极退缩。要沉着冷静地分析应聘失败的原因,正确地估计就业市场的形势和恰如其分地评价自身的素质,及时从失败中汲取教训,重新进行新的尝试。要始终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充分自信地参加下一轮的人才招聘会。当然,从根本上说,一个人战胜挫折的能力绝不是一时的努力能奏效的。它还有赖于学生平日不断地增强自身修养,学会科学地认识、分析事物。特别是应主动接受一些磨难,增加一些挫折经历,提高自己的耐挫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

自信是成功的秘诀之一,没有自信,人生便失去意义;缺乏自信,人生便失去成功的可能。许多学生求职失败,不是因为他们不能成功,而是因为他们不敢去争取,或不敢不断争取。自信是大学毕业生择业成功应当具备的重要心理素质。自信是对个人自我价值的表达,是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估计,坚信自己能完成任务、达到目标。对任何人来说,只要相信“我一定行”,相信自己的实力,就会满怀热情地向既定目标前进。一个求职者,只有坚信自己有实力能胜任某项工作,才能表现出坚定的态度和从容不迫的风度,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和信任。而缺乏自信的人常常为一点小的挫折而过分自卑,或盲目羡慕别人,忽略自身长处、低估自身能力等,这些行为表现都不利于毕业生就业时的自我推荐。A·克拉克说得好:“自信的人力量强大,怀疑的人力量薄弱。强烈的信念远胜于盛大的行动。”有了自信,就会相信自己。求职择业往往是这样的,相信你能,你就能!自信是推动求职择业成功的动力源泉。(www.daowen.com)

【案例】

张明的执著

北京某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张明曾到一家著名软件公司应聘,因为没有工作经验遭拒。为了能到这家心仪的公司工作,他没有气馁,偷偷花了几天时间在那家公司的废纸堆里寻找,发现了公司废弃的部分程序资料,并逐一修正,然后再次跑到公司求职,详细分析了公司程序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公司老板被他的才华所折服,破例给他安排了一个职位。

(摘自“河南省教育网”2009年11月30日,作者:殷实)

高职院校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要想获得择业的成功,首先就要摆正位置,正确评价自己。有的同学盲目自信,认为自己成绩优秀、专业需求旺、求职门路广,对未来就业的期望很高,而对自己的劣势和困难估计不足,在求职中高不成低不就。另一些同学则在求职中显得过于自卑畏怯,他们尽管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但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缺乏竞争勇气和自信,一旦受挫,更加沮丧泄气。还有一些同学在择业时存在盲目的从众心理,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评价,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适合做什么工作,择业时人云亦云,什么岗位热门就往什么岗位挤,比如很多人一心只想进大城市,工资福利要好一点,工作压力要小一点,全然不顾自己的实际条件。

4.总结经验、从长计议、放眼未来

大学生在进行择业求职时,并非一帆风顺,因为诸多原因,常出现理想无法实现,需要暂时得不到满足的时候。遇到挫折,要认真地分析失败的原因,正确地估计就业市场的形势和恰如其分地评价自身的素质:是客观条件的苛刻,还是主观条件不具备,抑或求职的策略欠佳?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心中有数,调节好心态,迎接新的挑战,取得胜利。

尽管社会为学生择业提供了“双向选择”的机会,多数大学生可以通过“双向选择”获得较满意的职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学生的志愿难以实现:也许专业较为对口,但地域偏僻或工作在基层;也许地域优越,但专业不对口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大学生应该有充分的估计,要从长计议,正视现实,适应现实。要有“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不追求工作一步到位,要消除一锤定终身的恐惧,首次择业未能如愿,还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的择业机会,要把第一份工作看成是聚集实力和竞争资本的好机会。

不少毕业生都希望一出校门就能在单位的中上层参与决策和管理,而不愿意到基层去从事第一线的工作。其实,基层是锻炼人的好地方。因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必然是了解基层工作的人,只有熟悉单位各个方面具体运行情况及规律的人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有长远眼光的人不会害怕在基层被埋没,而会把基层当成一个良好的起点。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边远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正在缩小,这些地区还制定了不少吸引人才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措施,为毕业生带来很多机会。2005年中办、国办18号文件的出台,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旋律越来越响亮,并且了于始了向建立制度化、长效机制化方向发展的探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国企股份制改革的成功,我国第三次人才浪潮即将来到,很显然,人才自主择业、大有可为的春天即将来临。

三、怎样步出职业性别化的心理误区

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客观的、主观的种种原因,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表现出如下特有的心理障碍:

【案例】

女生的自信

某用人单位到学校来招毕业生时,女生小李去面试,可没有几分钟就被淘汰下来了。据了解,小李只是因为听说用人单位不想多录用女生,深信自己无用武之地,一时间信心全无,结果很快就被淘汰下来了。

1.自愧不如的心理

不少女大学生容易在择业难的情况下产生自卑心理和示弱心态。“我能竞争过男同学吗?”“万一失败怎么办?”这种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心理障碍,往往使女大学生缺乏勇气和获胜的信心。所以说,女性成功的主要障碍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2.依赖心理

有的女大学生依赖学校分配工作、家长帮助找工作,总把自己当成弱者。试想,一个缺乏自立、自主、自强意识的大学生,怎么能做出符合自己特点的职业选择呢?又怎么能去主动地适应社会进而能动地改造社会呢?

3.犹豫不决的心理

有的女大学生由于缺乏主见,在从学校到社会这个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分不清主次矛盾,同时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再加上自卑心理作怪,一些女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优柔寡断,产生困惑与谜茫,以致丧失择业的良机。

【案例】

“这山望着那山高”要不得

小刘是一位好胜心极强的女孩,在校期间品学兼优,还入了党。她与一家公司谈好了条件,只差签字盖章了。这时,她曾实习过的单位,问她是否有意前去,小刘开始犹豫不决。没多久,她又听说南方一家公司要来招人,她更担心如果草率决定,可能会失掉更好的选择。

小、刘的“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态,使她在不断的比较中挑花了眼,而在这个过程中她又没有注意给自己留条后路,错失了许多良机,最后只能后悔不迭。

4.自视过高的心理

一些女大学生或者因自己的学习成绩好,家庭条件优越;或者因自己的能力强,在同学中有一定的竞争实力;或者因自己容貌出众,有特长等,往往产生一种自命不凡的优越感,一种自视过高的心理。这种心理在择业过程中往往会导致失败。

女大学生要步出职业性别化的心理误区,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门和用人单位转变观念;另一方面,关键在于女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第一,性别优势:女性温柔,做事精细,善于体谅别人,适合从事公关、营销、文秘、导游、财会等工作。第二,在热门的职业和未来发展的职业中,女性更是炙手可热。从能力上讲,女性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忍耐力都较强,在文字、播音、解说、信息分析、资料整理等职业上有男性无法比拟的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