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与个人:成人之思与大学生的修养

社会与个人:成人之思与大学生的修养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庞大、复杂,对比之下,个人显得微不足道。社会有名目繁多的规章制度,法律条文、风俗习惯,无一不在限制人的自由位移。各种制度严厉的制约,使个人的责任意识减退,负责范围缩减。身居庞大的社会之中,对个人而言,比较理智的做法不再是树立宏大的理想,而是定准现实的目标。

社会与个人:成人之思与大学生的修养

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庞大、复杂,对比之下,个人显得微不足道。

第一,限制太严。社会有名目繁多的规章制度,法律条文、风俗习惯,无一不在限制人的自由位移。我们都以为政治人物的自由度相对来说应是最大的,个性的保存也是最完整的,因为他们掌握权力,拥有资源。事实却非如此,他们所能感受到的限制更大。隋文帝说过,“朕贵为天子,不得自由”,他面对妒忌的皇后无能为力,只能靠纵马狂奔来发泄怒气。黄仁宇先生的史学名著《万历十五年》,提到万历皇帝身为皇帝,居然也怠工,因为他感到他的文官们自成一系,不受他掌控,站在他的对立面,令他无法畅行意志,连换个皇后、重立太子的想法也实现不了。到了现代社会,表现得更明显。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总统号称是地球上最有权力的人,实际上,总统的权力被精心设计的政治制度以及各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所制约,再加上严格的任期规定,所以做不成多么了不起的事。各种制度严厉的制约,使个人的责任意识减退,负责范围缩减。我们还是引用黑格尔的话:“许多个人所成就的,比起他们各有贡献的那个全部事业和整个目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有些站在最高地位的人物,在情感和意识上觉到全部事业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业,但就连他们也显得是纠缠在多方面的个别情况、条件、阻碍和相对关系的复杂网里。从这一切方面看,个人在这个领域里都不能使人见出独立完整的生命和自由。”[3]

第二,知识无涯。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他在两千多年前都已感受到知识的无限性。有人说21世纪是知识的世纪,人皆为知识人,连经济模式也发展到知识经济的程度。我们普通人但凡智力正常的,没有谁不感受到知识的爆炸,以及个人所知的有限。中国传统社会崇尚“通人”,什么都通,什么都了解,譬如儒者,以一物不知为耻。然而在今天,这是做不到的,已经不可能再出现百科全书式的“通人”,而只有各式各样的专家。专家只对自己所从事和研究的专业有了解,甚至仅仅是精通本专业内的具体某个方向,而离开了他所熟知的专业方向,他的知识与大众区别不大。

第三,人工的智能化和个人的低能化。人工智能替代人做很多事,譬如记忆。我们今天已经不再以照相机式的记忆力为值得夸耀的事情。从前的人文类学者,以记诵为做学问的必备基础,他们从小接受这方面的严格训练,像十三经之类的经书、前四史之类的史书,都须烂熟于心,提到一段立刻可以接着大段大段地背下去。钱锺书先生的记忆力早已成了神话,号称是照相机式的。我们今天的时代再难以诞生此类学者,再也不以渊博的记忆为能事——计算机强大的存储与搜索功能足以取代枯燥机械的记诵。还有生活能力,过去许多人有好手艺,一个人打全套家具不是稀罕事;今天大多数人可能连做个家务、换个插座、掏个下水道之类的家务活都需要请人。(www.daowen.com)

恩格斯说过,文艺复兴是“需要巨人也产生巨人的时代”。现代社会不再需要巨人,所以也产生不了巨人。现代社会更常见的是“蚁人”。有社会学者提出过“蚁族”的概念,是就当前中国大城市里初入职场的低收入年轻群体而言。如果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用蚂蚁来比拟,倒也普遍、贴切,不仅仅是指漂浮于大城市的特定人群。首先是忙碌,现代人面临的竞争压力大,工作节奏快,每天像上紧的发条一样不停转动,像蚂蚁一样扎堆,忙碌是常态。再就是充实。日常生活被安排得满满的,几无透气,生命中的每个片段都会被无孔不入的资讯包围、淹没,根本抽不出闲暇来深入、细致和从容地思考。从前人内心的空荡荡体现在无聊,今天人的虚空体现在充实。

身居庞大的社会之中,对个人而言,比较理智的做法不再是树立宏大的理想,而是定准现实的目标。理想一定着眼于社会的,是关怀社会,是要为社会做点什么。北宋的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理想。范仲淹的时代,时值五代残唐之后,赵匡胤建立新朝,制定了“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国策,扶植知识人的崛起,要把政治的力量和文化的力量结合起来,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所以,当时读书人一个个心气儿都大,像王安石,觉得连唐太宗都不足取法。范仲淹有这样的豪情壮志,有这样的理想,并不稀奇。上世纪80年代也是个理想主义高扬的时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4]。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奋发有为的景象,社会上上下下都有种只争朝夕的意识,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去做该做的事,推动中国社会的不断变革和持续进步。别的不说,就以教育界为例,大学恢复高考招生后,青年们又有机会重回校园。当时的大学生年龄参差不齐,经历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带有共性,就是把学习和思考当成大学生涯的主题,忘我学习的人比比皆是。

北宋理学家张载说过,中国古代知识人最豪迈壮阔的人生理想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话曾经激励过古代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即使身无半亩,也要心忧天下。但是今天,个人和社会已然脱节,而且今天的世界也不是张载那个时代的世界,芸芸众生如说要为天地、生民、往圣和万世作出贡献,人们或许嗤之以鼻,笑他好高骛远,不自量力,脱离实际。我们最多只能是说在顺应时代潮流、趋势的基础上,抓住机会,拼搏努力,把个人的生活改善一点,把家庭照顾好一点,行有余力,再能把社会阶层往上提升一点,已是幸运之极了。所以,个人没了宏大、高远的理想,就只剩下一个个具体而琐细、量化的小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