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的修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与理想的合理性

人的修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与理想的合理性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想,简言之,就是合理的想法。理想一定不可能是不合理的,即理想不是臆想,也不是妄想和幻想。上千年来,总有人冒出头想发明永动机,但违背基本的能量守恒定理,注定了投身于这项发明只是个人的臆想、幻想,而不可能称作理想。我们说不能,不能否定他们的理想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所以,作为理想的“理”的一面,是说理想必须是基于理智的,合乎逻辑的,拥有理据的。理想在价值上高于现实,这就是理想的超越性。

人的修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与理想的合理性

我们打小就被教导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何谓远大的理想呢?保家卫国,发明创造,为民族进步而做出贡献,毫无疑问是远大理想,那么像庄子那样,谢绝楚王高官厚禄的邀请,宁愿做个摇尾于泥中的乌龟,是不是远大的理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是远大的理想,那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不是远大的理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远大的理想,那么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是不是远大的理想?

我们暂时不说理想的具体指向,仅从形式上分析,可以把理想视作“理”与“想”的结合。理,就是合理。想,就是想法。理想,简言之,就是合理的想法。

人是很奇妙的动物,脑子里总会冒出不三不四、稀奇古怪的想法。有些合理,有些一定不合理。有年轻人仰慕爱迪生,向他讨教,说想发明个能溶解一切东西的溶剂,爱迪生大吃一惊,叫道:天哪,那你用什么器皿盛放这个万能溶剂呢?显然,年轻人的念头不合逻辑。就人类社会之理而言,不同于物理,人类社会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社会之理是把人性中自由、平等和尊严等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上进行普及和推广,变成社会继续前进的前提。所以,如现在有人立志,要以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为榜样,把征服世界当成是为之奋斗的理想,这就有悖社会的常理了。所以,理想之所以有意义,就一定不可能是不合理的。

理想一定不可能是不合理的,即理想不是臆想,也不是妄想和幻想。

臆想、妄想和狂想,都是基于片面的主观揣测,不合逻辑,反理性,缺乏实现的可能性。我们之所以把臆想、妄想和狂想从理想中划分出来,不是说臆想者、狂想者不敢想,而是说他们太敢想,想到无视道理的存在。上千年来,总有人冒出头想发明永动机,但违背基本的能量守恒定理,注定了投身于这项发明只是个人的臆想、幻想,而不可能称作理想。

也有人说了,像古往今来许多圣贤,为人类提出了理想国乌托邦、大同社会等社会理想,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要以毕生精力去呼吁和推动。既然我们知道人类在现实中不可能建立地上的天国,那么这些圣贤是否也可以说是在臆想、妄想?我们说不能,不能否定他们的理想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即使社会理想不可能实现,也自有其意义。其一,社会理想之所以为理想,首先是因为它满足了人性的某些期待,像儒家致力于建立的“仁”的社会,就是个明显的例子;其二,社会理想即使不能实现,也能够以理想的形式作为一个检验和评价现实社会的标准,使人们能立足于理想的高度来评判现实的不合理性——就像自然界中不存在百分之百的纯金,但不妨碍我们使用这个概念来检验现实中金子的纯度,否则对于现实,人们就只能无条件地接受和认同而不能有所评议了。从儒家的立场来看,礼崩乐坏就可谓不“仁”,必须大加挞伐;其三,即使社会理想不可能完全实现,也不等于不该去实现,它的存在意味着有待实现,所以,人们不但能从理想的高度来批判现实,还可以努力促成现实的不断改善,以求无限接近于理想的境界。总之,理想是可实现的,但不必一定实现,最主要的,是能供人观照和批判现实并推动人去实现。(www.daowen.com)

所以,作为理想的“理”的一面,是说理想必须是基于理智的,合乎逻辑的,拥有理据的。其反面则是强调:荒谬的东西不可能成为人的理想。至于作为理想的“想”的一面,则是说理想源于人内心的一种念想。

合理的想法同样无穷无尽,但是,有的想法是人自发形成的,有的想法则是从外部强行输入的。“我”天生对形而上的抽象问题感兴趣,愿以从事哲学研究为理想,但是供养读书的父母根据他们的人生经验,认为哲学这条路走不通,所以强令改成更易就业的金融、管理等专业,这两个意志发生不可调和的碰撞,多半是由暂不能自食其力的“我”来妥协。即使后来“我”成了金领,衣冠楚楚,收入丰厚,在很多人还在挣扎的时候已经实现财务自由,但是对哲学的关注从未像格式化电脑一样干净彻底地被清除,仍有探索形而上的世界的兴趣。没别的原因,因为这是自己内生的想法,这是“我”的理想。把自己的日子过好点,过精致点,过自由点,是很多人的想法,如果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中,将此作为腐化、堕落的思想来批判,而输入更宏大、高远的解放全人类的理想,即使胳膊拗不过大腿,人们暂时接受了,时刻挂在口头上,一旦形势有变,外在的压力消失,人们还是会回到自个儿当初的那点想法上。没别的原因,因为这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愿望。所以,理想之所以有意义,就一定不可能是强制的。

理想,既然只是人植根于内心的自发的想法,那么它就还未实现,或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理性中,或以图像的样态存在于感觉中,总之,它与现实还有一段距离,是尚未实现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想法要比现实来得“好”、“美”——至少在个人看来。所以,“理想”还隐藏着一个价值评判的尺度。因为,只有“想得美”,才值得去想,想了后才觉得更要去想;否则,就是做噩梦了。这就可以看出,理想高于现实。所谓“高”,是价值意义上的高,理想比现实更好,更有价值。理想在价值上高于现实,这就是理想的超越性。

一般人所理解的价值,是“量”上的超过。百分制的考试,考九十分就比八十分要好;月薪两千元的肯定赶不上月薪两万元的;住五十平方米房子的在五千平方米豪宅的面前未免气短;开百万豪车的人对骑电瓶车的多少有些优越感。但“量”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其边际效用锐减。对饥肠辘辘的人来说,头几个肉包子滋味是最好的,越吃到后面越腻味;对穷惯的人来说,突发一笔横财,兴奋之状,无以言喻,等到赚钱渐多渐易,再也很难变得更加兴奋了,甚至还有些倦怠。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我们发现哈勒尔在一首著名的描写上帝的无限性的诗里,说道:‘我们积累起庞大的数字,一山又一山,一万又一万,世界之上,我堆起世界,时间之上,我加上时间。当我从可怕的高峰,仰望着你,以眩晕的眼:所有数的乘方,再乘以万千遍,距你的一部分还是很远。’这里我们首先便遇着量,特别是数,不断地超越起自身,这种超越,康德形容为‘令人恐怖的’。其实真正令人恐怖之处只在于永远不断地规定其界限,又永远不断地超出界限,而并未进展一步的厌倦性。”[1]所以,就理想的超越性而言,仅仅着眼于“量”,如赚更多的钱、买更大面积的房子等,只能称为人生的奋斗目标,而不是理想。

因之,把小目标和真理想区别开来的,是理想之于现实在“质”的方面的超越,而不是“量”的方面的超过。真实是对虚伪的超越,清白是对污浊的超越,自由是对奴役的超越,利群是对利己的超越,宽容是对报复的超越,高贵是对卑贱的超越,公正是对自私的超越,等等,无论实际情况中有多少虚伪、污浊、奴役、利己、报复、卑贱和自私,但都掩不住人们对真实、清白、自由、利群、宽容、高贵和公正的向往与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