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荒课示范:与大学生谈人的修养

荒课示范:与大学生谈人的修养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荒诞表现于人的日常生活中,通常有自欺、将就和取消等情形。鲁迅笔下的阿Q,是习惯性自欺的典型。庄子尽管说得高远而玄妙,也确实是智慧之言,不失为一种处世妙法,但从常人的眼光来看,不过就是鼓吹无条件地迁就现实环境而已。

荒课示范:与大学生谈人的修养

荒诞表现于人的日常生活中,通常有自欺、将就和取消等情形。

拿自欺来说,所谓自欺,是明知意义不大但假装行动很有意义。我们开个会,会刚开完,就迫不及待地宣称,该会将产生非凡的影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等。其实,真正的影响力,必须经过长时间充分的酝酿、发酵才得以逐步体现出来,绝不会即开即显。但如果不渲染它的意义,不高抬它的价值,与会之人又怎么煞有其事地摆出严肃认真状?再如,我们的研究者申报科研课题,在申报书上必须把该项目的社会意义和学术意义予以浓墨重彩,好像有项伟大的研究成果即将诞生。实际上,无论是申报者,还是评审者,都知道课题尚在构想和论证阶段,其最终意义究竟如何,仍然是个未知数,很有可能该研究不过是人云亦云、追时跟风的平庸之作。但是,如果不郑重其事地大书特书其假拟的意义,申报游戏就进行不下去。一方面用华丽的辞藻尽量渲染行动之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又心知肚明,私下里并不当回事儿,荒诞就在表里的不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鲁迅笔下的阿Q,是习惯性自欺的典型。阿Q被闲人们揪住辫子往墙壁上叩了几个响头,明明大受其辱,心里却说:“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心满意足地得胜走了。通过自欺,便有了无往而不利的立足点,在精神上不可战胜。阿Q式的自欺之所以在精神上永不可战胜,不是说他自此有了强大的精神底气,因之坚强不可屈,而是在精神世界中营造有利于自己的幻想,沉浸于此,闭上眼睛,拒绝向外作真实的探视,所以,无论在现实环境中有何遭遇,都可循此路径来消解。

还有就是将就。所谓将就,就是随波逐流,随着环境的指挥而翩翩起舞,且自以为通达,识时务,节点踩得准,舞姿优美。《庄子·德充符》中有段议论:“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隙,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大意是死生存亡等生命的种种变化,都是在所难免的,人的认识能力不足以找到变化的确切起因,不要因为这些而激动原本和悦的内心,最好保持与环境的同步,节奏一致。庄子尽管说得高远而玄妙,也确实是智慧之言,不失为一种处世妙法,但从常人的眼光来看,不过就是鼓吹无条件地迁就现实环境而已。就像时下流行的一句话: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就是把人和环境的关系单方面转移到人自身,把现实问题简化、还原为心态问题,最后心态的调整到位与否,乃成为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其实,无非是把将就当成洒脱,把沉沦当成旷达。(www.daowen.com)

再说取消。所谓取消,就是不承认是个问题,以此解决问题。人确实会碰到很多烦心的事,不好过,不好解决,又不能听之任之,有人就说了“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是典型地用取消问题来解决问题。若能往这个方向去想,所谓“想得开”,那么烦心、焦虑、紧张等种种情绪自然消失。冯友兰先生认为,先秦道家有个固定的关怀主题,就是人如何“全生避害”,保全自己,避免危害。当然,具体的、物理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过庄子却采取了另外的思路,就是取消问题,不把这个问题当成是问题——“它既不能使人长生不死,也不能使人致富不穷。可是它能够给人一种观点,从这种观点可以看出生死相同,得失相等。”[4]这当然是很有智慧的了,站在精神的绝对制高点上俯视熙熙攘攘的人生,仅仅只需要转换个角度,就可以从生死、得失的对立中超脱出来。但这毕竟不是真正去撼动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