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剧受到改良京剧和日本新剧派的影响,而日本新剧派本身就是一种“改良的歌舞伎”,古老的日本歌舞伎与中国传统戏曲无论在美学原则还是在表现方法上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18]。最早的学生戏由于接触过西方戏剧的人较少而且当时只有旧戏可作参考,1967年京剧传入上海,便在上海极为红火,受到大力的追捧,风靡一时,在此之前上海舞台的主角是昆曲、徽调和各地梆子[19],故学生戏也无法跳脱旧剧。汪优游在《我的俳优生活》中提到:“一般的中国人办的学校中所演的戏,并不是学那天主教学校那么用外国语的戏剧,乃是就近抄袭那京班戏院中的时装新戏。……这可以说与京班戏院中所演的新戏,没有什么两样,不过没有锣鼓,不用唱句罢了;但也说不定内中有几个会唱几句皮黄的学生,在剧中加唱几句摇板,弄得非驴非马,也是常有的。”[20]当事人的回忆既提及了学生戏与京剧之间的紧密关系和相似性,也突出了最主要的差异:没有锣鼓,不用唱句。当时的新剧演员有不少有着京剧的底子甚至还同时是京剧演员,比如欧阳予倩,而汪优游也在文明戏衰落之后进入京剧界发展。[21]梅兰芳1913年上演的时装京戏《宦海潮》就是改编自王钟声的新剧。其他如《新茶花》《黑奴吁天录》《张演祥刺马》《珍珠塔》等一大批剧目,也都有话剧与改良京剧两种演出本。[22]这种新剧与改良京剧可以相互改编的情况也有力地证明了当时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出于这些原因,新剧起初与中国传统戏剧有相似之处,具有民族性,虽然经过改革,但是也仍旧易于被普通民众接受,有利于新剧的繁荣。最初学生们组织表演的学生剧在表演形式上与传统戏剧有了明显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仿照西方戏剧写实布景的使用,追求写实而非写意的表演风格,大量使用对白代替了唱词,这一切都显示出新剧与传统戏剧的不同之处,一是新奇,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和兴趣;二是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新剧的表演形式相较传统戏剧更加容易,吸引了想过一过戏瘾的爱好者的参与。(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