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会猜疑和反对揭露:海上的记忆与寻踪

教会猜疑和反对揭露:海上的记忆与寻踪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相伯以教会人员的身份开办学校,尤其是开办震旦学院时很大程度上凭教会的资助,可以说,没有教会的支持,他的教育事业绝难成功。可是教会又不时阻挠他的事业。从开始接受捐款却不办学到改制震旦,教会对马相伯办学的态度,犹疑不定。理解这一切先从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兴办学堂的目的入手。马相伯反对教育为宗教服务,这就使两者的分歧从根本上难以和解。马相伯的办学与西方传教士们想达成的目的越来越背道而驰,他们必然起而反对。

教会猜疑和反对揭露:海上的记忆与寻踪

马相伯以教会人员的身份开办学校,尤其是开办震旦学院时很大程度上凭教会的资助,可以说,没有教会的支持,他的教育事业绝难成功。可是教会又不时阻挠他的事业。从开始接受捐款却不办学到改制震旦,教会对马相伯办学的态度,犹疑不定。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法国耶稣会欲改震旦学院由私立学校为教会学校,由此矛盾爆发。教会强迫马相伯无病而“养病”,并委任法国神父南从周为总教习,从而“尽改旧章,别定规则”。按照法国教会学校的路线重新组织震旦后,学生大哗,全体退学,使人觉得,这是当年“墨水瓶事件”的重演。震旦的首届学生未能毕业。

理解这一切先从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兴办学堂的目的入手。“我们的学校和大学,就是设在中国的西点军校。”教会大学圣约翰大学校长美国人卜舫济曾这样说。[12]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外国传教士办学,并不为了“救中国”,而在于控制中国未来的社会领袖和知识精英,以把握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其目的说是文化侵略恐不妥当,但毕竟是基于西方人利益的一种文化扩张。而马相伯则不同,始终站在民族本位的立场。天主教是他的信仰,但马相伯认为没有理由强迫它成为所有人的信仰。他传教,也倡导用宗教信仰来开导中国人价值观,但教育的目的本身却绝不是为了宣扬一种宗教或者灌输一种文化。(www.daowen.com)

马相伯反对教育为宗教服务,这就使两者的分歧从根本上难以和解。震旦学院不强迫学生接受宗教课程。颂唱圣歌、早晚祷告、做礼拜这些一般教会学生必须执行的义务,在这里皆成了不必要,甚至出现了学生张灯结彩纪念孔子诞辰的情况。马相伯的办学与西方传教士们想达成的目的越来越背道而驰,他们必然起而反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