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洋务运动的经历也对马相伯教育思想的发展至关重要。1876年,马相伯离开教会,同年便成为其兄马建勋的密友、山东布政使余紫垣的幕僚。接着,他由李鸿章委派,再往山东调查矿务。后来又担任一些外交工作,先后去日本、朝鲜、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
尽管马氏对洋务抱有着热情,但终其始末,他是不得意的。他的建设性建议屡屡碰壁,甚至受人非议。1886年,李鸿章创办海军,扩充洋务,因军械处给的银子太少而在马氏兄弟(马相伯、马建忠)面前大发牢骚。马相伯了解到一些美国商人愿意借款给中国振兴实业,因此就建议李鸿章向美国商人借款,组织银行,不仅可以解决兴办实业所缺的经费,还可以为各项新政提供经费。李鸿章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决定派马相伯到美国去洽谈借款事项。马氏兄弟要求李鸿章禀明政府,但李认为这在他权力范围之内,并打了一个申报给美国总统。李鸿章到美国后受到国宾待遇,因美国资产阶级正渴望输出资本,所以短期内就有20多家银行愿意向清政府提供巨款贷款,总金额高达5亿,远远超过原先商定的借款数额2 500万两银子。于是与美国商人商定以5 000万为正式借款,以3亿美元为银行存款。马相伯随后打电话请示李鸿章,不料朝廷内外纷纷指责李鸿章出卖国家利益,中饱私囊。李鸿章回电说:“朝议大哗,舆论沸腾,万难照准。”[10]马相伯进退维谷,只好装病不见客,随后悄悄离开美国转赴欧洲。此事的失败也是甲午海战中中国未有强大的海军、中国的中央银行(大清户部银行)推迟了16年在1904年才设立的原因之一。马相伯回国路上又听说了不少清朝外交界的丑闻,感慨清朝外交的失败“半由于满廷官吏懵然于国际情势,因应无方,动辄得咎”[11]。
可以想象,马相伯毅然由圣转俗,是对这场好似能改变国家命运的运动抱有很大希望的。可现实让他看到了中国人整个思想层面的守旧、死板和对空虚形式的盲目崇拜。洋务运动中的所见所闻让马相伯对于国际局势和官场有了更深的了解,刺激了马相伯的民族认同,也让他对国人思想中的根源性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从马相伯在政治上的成就看,他不算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倒是和他一起参与洋务运动的弟弟马建忠后被认为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可马相伯的脑海中也有较为强烈的政治愿望,而这会渗透到他对学生的教育中去。马对社会改造的观点或多或少影响了下一代的学子。(www.daowen.com)
另外,参与洋务运动对马相伯积累人脉也非常重要。办学校需要高费用、大场地,经费何从来,场地何从来,这不是一般人能执掌的。人言马相伯在洋务运动这一失败的运动中浪费了最好的壮年,这恐怕有失偏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