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博学杯:寻踪和记忆在海上

博学杯:寻踪和记忆在海上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林则徐先后亲自勘查的八城垦地,达689 718亩,行程三万余里。如今边疆风光美丽赛江南,林则徐是功不可没的。林则徐还注意到民族间存在放高利贷剥削的现象。[26]林则徐认为要维护好和谐的民族关系,必须打击这种恶意税负行为。林则徐建议政府重新制定税负,将原来的平分入管改为亩征五升,减轻了承重者的负担。这一举措对促进南疆社会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博学杯:寻踪和记忆在海上

新疆地处亚洲内陆干旱区,灌溉短板制约着农业发展。林则徐在前期建设“大渠”时就意识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当他勘查到吐鲁番,就被当地的地下引水工程所震撼,此地下引水工程就是卡井(现称坎儿井),经了解后,林公知道此井起到了浇灌“高阜之田”的重要作用。当时坎儿井仅在吐鲁番就有30余处,便极立主张将此工程推广到整个南疆,他鼓励民户自挖,于是伊拉里克等地也有60余处的卡井,后达到百余处。为防止水土流失,林则徐又从广东、福建等地引进了榕树、柳树苗等。一片绿树垂柳沙漠交相辉映,当地民众感念,建碑立祠纪念。同样他在新疆棉区推广棉纺车,把内地纺纱技术传授给当地人。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林则徐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所以后人为纪念他,又称坎儿井为“林公井”,称树林为“林公林”,称棉纺车为“林公车”。

林则徐先后亲自勘查的八城垦地,达689 718亩,行程三万余里。另外,他还勘查验收了哈密扎萨克郡王伯锡尔交出的熟田、生地10 552亩,以及乌鲁木齐、伊犁等处近19万亩,以上共丈量886 789亩,就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一位垂暮多病的60岁老人一步一步一地一地,勘水和勘地同时进行,日夜奔波,风餐露宿,在险象环生的考察途中,创造了清代新疆屯垦史上前所未有的勘荒查地奇迹。他的这一实干壮举,顺应了历史需要和边疆各族人民的需要。如今边疆风光美丽赛江南,林则徐是功不可没的。当时的伊犁将军布彦泰敬佩之情溢于“密陈”,“称平生所见之人,实无出其右者”;邓廷桢也在诗作中盛赞林公“八城户版输泉赋,千骑旃裘拥节华。载笔它年增掌故,羁臣乘传尽流沙”;道光帝也不得不承认“伊犁前办开垦事宜……林则徐查勘办理,尚为妥协……候朕施恩”[25]

新疆实行改屯兵为操防和屯垦实边后,即允许换房兵丁带家属来南疆承担种植,允许北疆遣犯携家属在南疆定居,并招募内地汉民,直接将土地分配给当地维吾尔人耕种。当时,朝廷以惯例为由,将粮赋强定为按亩平分上税,对此,林则徐从体察民情出发,积极推动布彦泰奏请朝廷推行税负减免,实行富民安民政策。(www.daowen.com)

林则徐还注意到民族间存在放高利贷剥削的现象。1845年,林则徐在喀什噶尔发现汉回杂居地区,在此开商铺的20余户汉民都放债给回民,并且利息很高,每七天就算一次利息,还不了就利滚利,恶性循环,造成汉回矛盾尖锐。[26]林则徐认为要维护好和谐的民族关系,必须打击这种恶意税负行为。林则徐建议政府重新制定税负,将原来的平分入管改为亩征五升,减轻了承重者的负担。在以后的五年中,南疆各城安置了维吾尔族农民5 600余户,每户分地七八十亩,甚至更多,有的地方还赊账提供耕具和种子等,极大地提高了各族人民建设边疆的热情,使大片荒瘠土地变为了良田。这一举措对促进南疆社会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因为农业的发展,内地汉族民众进入南疆数量增多,各族人民杂居共处,一起生产、一起生活,培养出了深厚的民族感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