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谭力勤:《科技乃艺术灵感源泉之一》,《绝对艺术》,V08,2018年4月,第62—66页。
谭力勤从事先锋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近四十年,是世界奇点艺术的倡导者和实验者,重点探索未来艺术在科技奇点冲击下的蜕变。目前,谭力勤为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终身教授和美术部共同主任,北京大学与中国传媒大学特聘教授,致力于推动奇点艺术的教育、研究、创作和传播。专著《奇点艺术》已于2018年出版,待出版的专著有《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奇点:强人工智能艺术》《奇点:无界面虚拟艺术》《奇点:纳米艺术》和《奇点:4D智能打印艺术》等。本刊借专题策划之际,特邀谭力勤与我们畅谈“艺术与科技”“未来艺术可能性”等前瞻性话题。
ART ABSOLUTE与谭力勤的对话
ART ABSOLUTE:是什么原因让您开创了“奇点艺术”这个全新概念,其中所包含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谭力勤:2000年,我在SIGGRAPH(美国国际图形图像学大会)聆听了未来学家雷·库兹威尔的讲座“人类与机器的融合:为什么人类21世纪需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虚拟现实”后,触动颇深,也翻阅了他当时划时代的新著《机器之心》,但并未进一步跟进。
2012年,观看了库兹威尔的纪录片《奇点临近》和加来道雄的纪录片《未来景象》,其触动深度比看他们的著作来得直接,并下决心为“科技奇点”这个影响人类进展的思潮做点什么。后发现有关科技奇点的研究已普及到各行各业,但独缺有关奇点时期艺术的书籍和相关研究。为此,我开始琢磨此事与此概念,并于当年在SIGGRAPH数字艺术协会常务理事会上正式提出该概念。
“奇点艺术”概念的提出也许是我个性所使,我生性好奇,喜欢琢磨未来之事,喜欢看科幻片和写魔幻美术诗歌。奇点艺术主要是研究未来艺术在科技奇点冲击下的蜕变观念和形式,探索在科技智能语境下的“后智人”(后人类、后生物人)的艺术创新。也就是说奇点艺术是以科技发展为前提和核心基础的,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称“科技乃艺术灵感源泉之一”便是建立于此思维的基础之上。
因奇点艺术研究几乎涉猎所有科技领域的应用和学习,且面广而深,并还需紧随其发展和变化,所以奇点艺术研究是未来艺术学界的一个庞大工程,需数代人的勤奋努力和探索。目前,我们的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强弱人工智能艺术、智能交互艺术、颠覆性的生物艺术、纳米智能材料艺术、无界面的虚拟艺术、4D智能打印艺术、未来建筑艺术和智能穿戴艺术等。
我们的研究不仅是理论,更重要的是创作大量未来艺术案例,有的现在可实施,有的需等几年,有的却需等到奇点时期。
ART ABSOLUTE:对于“奇点艺术”,大部分人是比较陌生的,也存在有很多质疑的声音,您如何看待这些质疑?
谭力勤:能理解,但不会花费精力和时间去解释和辩论,因科技是以指数速度发展,其影响力完全出于直线思维人类的意料之外。当我还未解释清楚时,前沿科技早已证实它对艺术的卓越冲击能力了。
1985年,我在《美术思潮》上发表的文章就招来质疑,当时拙文中重点强调了“未来指导现在”的思维方式,提出了“艺术成集群式交替出现”“用商业的杠杆来鞭策艺术家”“各种科技手段进入艺术作品”等当时的激进观念和预测。非常欣慰的是,这些“不得人心”的预测在数年后都得以实现。
我深知,未来指导现在的思维方式在我们的社会没有文化基础和“DNA遗传基因”,以致很难涌现著名未来学家和科幻电影名作。坦率地说,这种侧重于现实和过去的思维方式在某一程度上影响了一个民族科技文化、爆破式创作力和卓越的前瞻性。
中国社会发展很快,人们已慢慢学会接受一些别出一格、怪异奇想的思维和观念。如能照此快速发展下去,将来中国肯定能拥有世界级的未来学家,并迎来科幻电影文学普及的时代。
ART ABSOLUTE:艺术与科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似乎正在验证您的观点是对的,但想要真正达到“奇点”状态还需要时间,您认为这个过程还需要多久?人类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承担怎样的角色?
谭力勤:库兹威尔通过摩尔定律推算,认为奇点时期在2045年前后,但各位未来学家预测都不同。不过,学术界目前普遍接受库兹威尔的观念。
奇点艺术研究当然包括奇点时期和奇点艺术家的艺术,但也包括奇点来临之前的科技艺术,也就是你问题中所提的“过程”。怎样迎接科技奇点的来临确为奇点艺术研究和教学中的核心部分。我在各大学开的奇点艺术、强人工智能艺术和4D智能艺术工作坊中,就极力推荐艺术家在这智能时代采用与众不同的艺术思维方式和创作方法。
“未来指导现在”的艺术思维方式非常重要,我们提倡当代艺术家特别是年轻的艺术家、策展人和评论家的行为方式应该为:未来发生什么,我们现在该怎么办,而不是过去发生什么,我们现在该怎么做?八五美术思潮之所以史上留名,是因当时涌现一大批年轻有为的艺术家和评论家,他们反传统,挑战权威。更为可贵的是他们非常清楚未来中国艺术是怎样的(对西方艺术的借鉴),并为此拼搏——这便是未来指导现在思维方式的典范。(www.daowen.com)
还需强调的是“指数”思维方式也同样重要,当前提出质疑的人们大多用直线思维方式,而后者很难理解和期待未来。其次,我的工作坊中大力推荐学生采用一种“3S”模式来进行艺术创新:即Sexy(新颖刺激)科技 + Sexy哲理内涵+Sexy艺术形式 。
ART ABSOLUTE:当奇点来临时,艺术不再需要“技能”,而是爆发性的创造力、想象力,那么现在的艺术家还有没有必要学习技能?技能会在未来变得一无所用吗?
谭力勤:我个人一贯认为“智能”高于“技能”,学校应以培养学生“智慧能力”为主而不是以“技能”为主。我在1980年《教育研究》发表的论文上重点论述过此观念。沿着此思路,当各种智能画笔、画布、宣纸、墨水代替艺术家写生、写实和各种手上技能时,艺术学校就不再需要这种“技能”教学了,取而代之的是培养学生的爆破式创作力、想象力、凌驾科技能力和前瞻性的思维能力。
ART ABSOLUTE:现在的科技水平还不能达到“奇点”状态,那么您如何利用已有科技实现自己的“奇点艺术”构想?
谭力勤:奇点艺术研究也包括奇点来临之前的未来科技艺术的创作——即如何利用已有科技和数年内能实施的技术来进行艺术创作和构思。一般科技在实验室的成功到现实应用,大约还需三到五年时间。奇点艺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就是抓住这段时段差,拜访前沿科学家,并了解和寻找现已发明的、崭新的、对艺术产生根本性冲击的技术。在此基础上,构思一些前所未有、独特的艺术形式作品。
需要补充的是,奇点艺术教学不仅培育艺术家,也培养创新企业家。我在中美奇点艺术班教学后,有不少实例被马上投入创业中,因抓住了技术和市场先机而得以成功,如广州暨南大学某老师成立的虚拟游戏公司便是一例。2014年,他邀请我从北京大学到暨南大学办一个月的奇点艺术工作坊,他全程陪同教学并认真组织学生构思创作。我把当时最前沿的虚拟现实技术带到工作坊,并讲述了许多VR艺术实例和游戏的发展,并鼓励师生探索VR游戏艺术实例。事后,此老师与学生马上把VR游戏实例展开研究和实施,2015年成立了公司,目前公司市值一个亿,公司游戏作品获多项国家级大奖。这样的实例在美国奇点艺术教学中也有好几个。
ART ABSOLUTE:如何利用现有的展览空间、展览方式呈现您的艺术作品?随着科技、艺术形态的不断发展,展览空间和展览方式需要做出哪些调整?
谭力勤:我专注未来艺术创作构思,却少触及展览空间思考。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未来展览空间、美术馆、画廊都将是智能和生态建筑。也就是说,智能材料的建筑能自我组合、自我调整和自我演变,而内部所需的一切都是可生态循环和自我提供的。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未来建筑案例:人类发射一颗卫星到太空,然后用碳纳米管材料圈住卫星并吊挂一个大型建筑群在空中,我想,未来艺术展览空间也许就在这种大型空中建筑群里。
ART ABSOLUTE:您一直在美国教授“奇点艺术”,西方的艺术家和您的学生对您的艺术理念是否认可?西方艺术家是否更擅长于将艺术和科技结合?
谭力勤:中国当代艺术家时下谈得更多的是谁在打破新艺术市场买卖纪录,以破纪录者为“英雄”;美国部分先锋艺术家则在以谁首次使用新技术来创作新型艺术为“英雄”,他们追赶新科技的现象很普遍。美国在21世纪初的前十年内便创办了奇点大学、奇点研究机构、奇点专家峰会和各种其他奇点研究组织。但很难说西方艺术界对我的观念全部认同,也同样存在质疑声,主要来自较传统的艺术界人士,因他们都不关注科技的发展。
2013年,我在北京大学开设了奇点艺术课程,带了几位奇点艺术研究生。后陆续在全国七十几所高校做了演讲,也算为中国做了一些科技奇点艺术教育的普及工作。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有关人工智能精神的推动下,全国各行各业好像同时被“人工智能”化了,各种质疑声也相对少了许多。清华大学成立了国家级的未来艺术实验室,中央美院也在大量造势,举办大型和重量级的科技与艺术大会。此刻,我才真正看到在科技奇点冲击下,中国艺术界重要学部开始重视奇点艺术。
西方媒体有一统计报道:在当代世界艺术圈中,近二十年来最突出的西方艺术家80%都不是来自美术学院而是综合性大学。如果这个统计报道是对的话,那能说明两个问题:其一,当今最突出的西方艺术家大多为科技艺术家;其二,科技在美术学院是短板,而综合性大学的长处得以发挥。国内大连工业大学便是一例,他们在艺术与设计学院中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生物艺术专业,并将很快成立能让前沿科学教授和艺术教授共同制作艺术的新型艺术与科技学院。
ART ABSOLUTE: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发达,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您是否也会在自己的艺术研究和创作中运用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将这项技术与艺术结合?
谭力勤:肯定会的,当我完成一系列奇点艺术专著后,我会集中精力用已知的各种前沿技术来制作系列科技奇点艺术作品,已经有很多方案,只等基金和设备到位,便可进行制作。我正与中国和美国的科学家们接洽,力争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至于是什么样的构思作品、会采用哪些技术,那不便在此透露了,如有人确想知道,那就请购买我的新书《奇点艺术:未来艺术在科技奇点冲击下的蜕变》(机械工业出版社)和《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广东人民出版社),上面有大量未来科技奇点艺术案例可供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