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生物艺术教学机构之奇点:颠覆性生物艺术

中国生物艺术教学机构之奇点:颠覆性生物艺术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CHINESE BIOART ACADEMIC INSTITUTES中国生物艺术家不多,也没有形成生物专业群体。其中最突出的当数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是中国最早设立生物艺术教学探讨方向的院校,其师生的生物艺术作品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并起到了前沿带领作用。期间组建了“T-ART”小组,并以生物艺术作为主要教学研究方向。[3]请查看本书4.3.3章节中有关“生物群体智能行为艺术”的定义与介绍。

中国生物艺术教学机构之奇点:颠覆性生物艺术

CHINESE BIOART ACADEMIC INSTITUTES

中国生物艺术家不多,也没有形成生物专业群体。但艺术教学机构从2013年开始,开设了生物艺术课程,建立了生物艺术教学实验室和确定了生物艺术教学方向。其中最突出的当数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是中国最早设立生物艺术教学探讨方向的院校,其师生的生物艺术作品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并起到了前沿带领作用。2013年,该校成立了艺术科技系,确立了生物、物理人工智能对未来艺术设计的基础作用。期间组建了“T-ART”小组,并以生物艺术作为主要教学研究方向。2014年和2015年,他们举办了以生物艺术为内容的“向达·芬奇致敬!——国际艺术科技展”,2016年和2017年,他们举办了以大连工业大学艺术科技系师生生物艺术作品为主的“中国海创周艺术与科技创新展”。

该校的生物艺术探讨得力于思想开放的领导团队和综合大学的技术优势。该校王守平(院长)、任戬(副院长)、李波(艺术科技系主任)对生物艺术和艺术科技的教学设计和设备提供起到了关键作用。任戬教学团队建立了“艺术设计生态教学体系”,其团队被国家教育部评为2009年度“艺术设计生态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当2012年国家学科确定了艺术科技专业之后,该校又在李波教授努力下,于2013年成立了艺术科技系。

系里组建的T-ART小组,是一个以艺术与科技融合为实验的艺术小组。小组名称由艺术(ART)和科技(TECHNOLOGY)组成,宗旨是“融合、创新、革命”,其主要成员为李波、石献琮、徐微微、成硕磊、郭靖雅、田影、李良箫、谢宇、闫妍等艺术与科技专业的教师与研究生

该校为综合性教学大学,拥有大型生物实验室。艺术科技系老师与生物学院建立合作教学关系,充分利用了其优势让学生安全地使用生物实验室进行艺术创作。由于受技术限制,该校生物教学和学生作品探讨目前主要集中于微生物(如细菌、藻类)植物和矿物质培育生长上,其中生物装置和生物多媒体手段较多。

例如张镜如的《绽》选择了拓印方式与生物媒介(鱼眼睛部位有微生物生长)。拓印是中国悠久的诸多传统文化技艺中的佼佼者,特别是在石雕刻、石书法和古化石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艺术地位;微生物的生长象征古化石鱼生命复苏过程。拓印与生物媒介的结合,能让古老生物以另外一种新生命形式呈现。作品《向上生长》是王思宇用生物细菌培育的一种生物艺术装置,它以细菌发酵中呈现的上升力量来象征人生轨迹。每个球都是一个个体,它们各自向上生长,同样又遵循着一定的轨迹不断攀升,仰望最高的那个。不管前途,只管在途中,时间总会告诉我们终点。

绽(2017),艺术家:张镜如
图源:大连工业大学提供

向上生长(2017),艺术家:王思宇
图源:大连工业大学提供

水·微(2017),艺术家:张蕴璐
图源:大连工业大学提供

溶(2017),艺术家:徐晔
图源:大连工业大学提供

张蕴璐的《水·微》是一个激光投射装置,它利用激光定向发光、单色和相干光等原理,另加上水滴天然凸透镜的特性,投射出水里的微生物生长和生命动态。光合被发散开来的投影,相当于千倍显微镜。《溶》是徐晔用冰、枯草、鲜草和土组成的装置,作品利用冰化水去浇灌鲜草,而边上没有水滋润的草则变成枯草。

《匿》是学生车婧以苔藓为媒介创作的作品。在一丛盛大的茂密阴影里,朝露既洞养土地也食泥土,把它搬来,隐置于画框之中。作品采用大灰苏和青鲜两种不同形态的苔藓完成,苔藓植物虽小却生命力顽强并生生不息地繁衍着。赵琳倩的作品《空想家》代表着一种幻想的理想世界,一种放空时的状态。作品元素中的透明球就像泡泡,其中的晶体既象征着空想主义中人们所幻想的美好世界,也抽象代表着蓝天,种子不断向上生长,象征着空想的状态,虽无根基但依然生长。

宋瑶、陈默的作品《涅槃》系列,矿物质在水的包容之下,生命不断孕育与蔓延,它的肆意绽放和旋转,象征着生命时间和韧力。九个依次等比递减的玻璃器容纳了主要矿物质聚丙烯酸钠、硫酸铜和色素,聚丙烯酸钠在水的作用下生出白色物质附着其表面生长而涨大,它与钙反应而钙化,与重金属铜、镍、镉产生反应而沉淀,并形成硫酸镁和碳酸钙,艺术家借此来表达“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槃”之观念。(www.daowen.com)

匿(2017),艺术家:车婧
图源:大连工业大学提供

空想家(2017),艺术家:赵琳倩
图源:大连工业大学提供

涅槃(2017),艺术家:宋瑶、陈默
图源:大连工业大学提供

生物实验室的图片1-2-3(2017)
图源:大连工业大学提供

【注释】

[1]这是李山2012年在台北当代艺术馆生物主题个展中的艺术阐述。

[2]顾振清:《演化批判:陈友桐艺术宣言》,2014。

[3]请查看本书4.3.3章节中有关“生物群体智能行为艺术”的定义与介绍。

[4]非艺术空间网:http://mp.weixin.qq.com,2016-07-31。

[5]中国古诗中“丝”“竹”“烛”“云”均为转瞬即逝、悲情、奉献的生命象征。

[6]邹萍:《云上雲——梁绍基的顿悟与渐修》,雅昌艺术网,2016-09-28。

[7]任日:《“元塑”我的“造物”观》,《美术大观》,2015。

[8]大连工业大学生物艺术材料由该校任戬和李波两位教授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