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奇点:生物艺术在后人类生命结构下的颠覆

奇点:生物艺术在后人类生命结构下的颠覆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BIOART UNDER THE “POST-HUMAN” EPOCHS后人类究竟将产生什么样的生命形体、将建构什么样的新审美智慧和艺术形态等,将成为后人类艺术和生物艺术讨论的焦点。“生物艺术”创作延展和探索的对象都是来自于有后生物生命的体征和行为意识,新物种的生命结构、知识智能和审美意识,将重构艺术世界、生物世界和物理世界。奇点后人类的世界将延续人类文明,包括艺术和人类情感。

奇点:生物艺术在后人类生命结构下的颠覆

BIOART UNDER THE “POST-HUMAN” EPOCHS

后人类究竟将产生什么样的生命形体、将建构什么样的新审美智慧和艺术形态等,将成为后人类艺术和生物艺术讨论的焦点。其探讨将从单纯的生命元素细胞与蛋白质的探索转到与科技奇点多层次计算智能介质的融合的探索,将从“生物艺术”转到“后生物艺术”的变革。罗伊·阿斯科特提出的“湿润媒体(Moistmedia)”的概念非常具有前瞻性,也许能解答“后生物艺术”主要外在特征的问题,即计算系统的干性(Dry)硅媒介和生物工程的湿润性(Moist)分子媒介相融合[13],即为“有机加无机的生命体”,也有人称之为“生命体+机械体”。“生物艺术”创作延展和探索的对象都是来自于有后生物生命的体征和行为意识,新物种的生命结构、知识智能和审美意识,将重构艺术世界、生物世界和物理世界。

奇点后人类的世界将延续人类文明,包括艺术和人类情感。从外貌来看,当代艺术家与奇点艺术家并无任何差异,但智能已有本质之区别。前者是人类高级进化的结果——生物智能艺术家,而后者是人类和技术智能双层高级进化的结晶。如果上述观点正确,我们可以说奇点艺术即后人类时期艺术,奇点文明是一种人机文明,最终的非生物智能将会延续人类文明。后人类的艺术不仅仅模仿和延续人类视觉情感,还能创造奇点时代的新“人技美感”。

艺术家玛塔·梅内塞斯(Marta de Menezes)也曾阐述:“从人类发展角度而言,利用生物学作为一门艺术媒介并不是一种新现象,生物学早在人类开始驯养动物和培养植物时就被选中,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生物审美价值。”它已成为可控的、改变现代生物生活的一种方式,而且还提供了如蛋白质结构分析、直接可视化的大脑神经元等许多其他的技巧。[14]近日取之皮肤组织的iPS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能培育成新生命时,她认为后生物艺术将能复制和产生限量版。

人类在生物智能进化和转换中将最终成为非生物智能的后人类,因此对非生物智能的美学情感也是学者探讨的另一方向。库兹威尔说道:“考虑到美学在人脑中的影响,即使我们大脑的主要部分是非生物,我们也很可能保留人体中美学和情感的含义”。[15]奇点艺术家(后人类主导)将可以处理自己的生物体征,可以把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的身体作为一种艺术实践。但其艺术实践过程中,人脑中所具有的审美遗传基因将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潜在作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和不同背景的奇点艺术家会具有不同的审美遗传基因,其基因与奇点艺术家的哲学历史政治宗教经历等有着相互渗透的作用。但因共同的非生物智能和奇点时代大环境,审美遗传基因又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后生物的视角(2018),©shutterstock
图源:https://www.shutterstock.com

随着生物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物艺术将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猛。生物艺术家也会越来越多,其艺术表现形式会爆炸式地拓展,生物材料的范围也会井喷式地迅速拓宽。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生物艺术将越来越与生物生活息息相关,成为人类和后人类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1]奇点研究者对后人类命名不统一,有“后智人”“后生物”等。

[2]雷·库兹威尔:《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中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182—200页;英文版,企鹅图书公司2005年版,第300—320页。

[3]雷·库兹威尔:《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中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182—200页;英文版,企鹅图书公司2005年版,第300—320页。

[4]雷·库兹威尔:《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中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227—229页;英文版,企鹅图书公司2005年版,第377页。(www.daowen.com)

[5]雷·库兹威尔:《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中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227页;英文版,企鹅图书公司2005年版,第376页。

[6]伊恩·皮尔逊个人网站:https://www.futurizon.com

[7]伊恩·皮尔逊,英国著名未来学家,出版的著作有:《人类未来》(You Tomorrow),2013;《可持续的发展》(Total Sustainability),2013;《未来社会》(Society Tomorrow),2016。

[8]伊恩·皮尔逊2009年在TEDxWarwick的演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bPaTlE1Lv8

[9]迈克斯·泰格马克:《生命3.0: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进化与重生》(Life 3.0:Being Huma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中文版,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英文版,克诺夫出版社2017年版。

[10]吕克·费希:《超人类革命:生物科技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La Révolution Transhumaniste),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版。吕克·费希是法国哲学家,2002-2004年担任法国教育部部长,曾获得美第奇奖、让·雅克·卢梭奖、今日奖等。担任许多知名杂志主笔,以及法国电视哲学节目《哲学种子》主持人。他也是颇受好评的哲学普及作家,出版了《学会生活》《宗教后的教徒》《新生态秩序》《人神:生活的意义》等三十多部作品,被翻译到世界各地。

[11]吕克·费希:《超人类革命:生物科技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La Révolution Transhumaniste),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版。

[12]凯瑟琳·海勒斯:《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How We Became Posthuman Virtual Bodies in Cybernetics,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cs),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5页。

[13]罗伊·阿斯科特:《未来就是现在:艺术,技术和意识》,金城出版社2012年版。

[14]玛塔·梅内塞斯,《艺术:在体内和体外》(Art: in Vivo and in Vitro),爱德华多·卡茨:《生命标志:生物艺术与未来》(Signs of Life: Bio Art and Beyond),英文版,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215-229页。

[15]雷·库兹威尔:《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中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188页;英文版,企鹅图书公司2005年版,第31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