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GNIZE THE“POST-HUMAN”
目前,奇点研究者对“后人类”[1]的描述为:随着量子物理、纳米科技、生物医学和人工智能等以指数加速发展,人类的智能将在未来几十年中发生质的提升,人类未来的命运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数百万个纳米机器人流通于人类的血液,浸透于大脑和肉体中,为此,人类记忆体和思考速度将以指数发展和增强。纳米机器人同时将人类各种器官彻底升级,完全解决衰老、疾病之问题。人类将是有责任地死去,而不是自然死亡。人类和电脑将融为一体,纳米机器人可为人类和世界各种非生物物体之间提供通信联系,使万物处于永恒的交互之中。此时人类称为“后人类”或“奇点人”。[2]
从上述文字中清晰可见,奇点时期后人类在外貌上与现代人并无区别,但血液中却流动着成千上万可控制人脑神经系统、思维方式和记忆体的纳米机器人。从这点来看,奇点后人类是最可接受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类变种。
在奇点时期,人类自然属性将改变,也许不直接改变人类所做之事,但自身的蜕化将非常惊人。严格地说后人类的智能将从生物智能转化到非生物智能,人类的智慧慢慢由纳米机器人代替,但其智能程度将数百万倍高于今天的人类智能。纳米机器人在人体内会改变人类的思维过程,使人类能够更快地思考和创作。当科学家比现在聪明100万倍,其处理问题的速度比现在快100万倍的时候,那么一小时的发展也许相当于现在一个世纪的进步。[3]
奇点教父库兹威尔把此阶段分为三:第一,人脑逆向工程,开发和复制人类复杂、灵活和富有情感的生物系统;第二,真实人类情感遭遇非生物智能与思考;第三,人类本身从生物智能过渡到非生物智能。[4]奇点后人类将拥有各种链接其他生物智能和非生物智能的能力,但又保持其独特性,就像“硅”智能一样。也可以这样说,奇点后人类本身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渲染农场(Rendering Farm),既可以独立渲染,又可以联合嫁接其他各种智能进行高效率创作,这种创作将完全改变以往所有艺术的创作思路和展现效果。[5]
英国未来学家伊恩·皮尔逊(Ian Pearson)在他的《未来人类报告》中说:“我们肯定会对一些宠物甚至野生动物进行技术改良,或许还会创造出全新的物种,比如现实版的菲比精灵。”随着新技术在人类身上的不断应用,人类可能会见证从智人(Homo Apiens)到全新人类物种超智人(Homo Optimus)的转变。“我们可以期待人类的演化过程因为技术而发生改变。令人激动的是,不再是大自然驱动着我们的改变,而是我们自己的技术突破使想要的改变成为可能。”[6]
人类“电子化永生”(意识上传)的概念也是皮尔逊博士[7]提出的,他认为科技的发展不仅会使人类与电脑结合在一起,而且还将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物种,学名为“Homo Optimus”。到那时,人类或许已经被一种学名为“Homo Optimus”的超级人类——人类和电脑的结合体所取代。皮尔逊博士还宣称,目前在40岁以下的人,都将有很大机会实现电子化永生,即他们能将自己的个人意识“上传”,在死去之后依然能够发表意见,就像电影《超验骇客》中的男主角一样,将自己的意识上传到一台电脑上。皮尔逊博士认为:“通过与外界技术的连接,人们可以拥有优化的基因组和强化的身体,能够变得更美、更有智慧,情绪上更加稳重,体力更好,社会联系更多,并且整体会变得更加健康和快乐。”[8](www.daowen.com)
《生命3.0: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进化与重生》的作者迈克斯·泰格马克(Max Tegmark)[9]从1.0到2.0到3.0重新认识和定义生命的涵义。生命1.0为最原始的生命形式(如细菌),乃生命最简单的阶段,只是在不停地复制自己,无法改变自身和其他能力,仅靠进化。生命2.0为生物的文化和能力设计阶段——人类称之为文明阶段,能重新设计自我复杂技能和思想意识,能学习与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改变之。然而,生物还不能改变自身的生物遗传,其大脑和身体的特征仍受到自然进化的限制。生命3.0为人工智能重塑生物智能的高科技阶段,既能重构生物自身硬件又能重构生物智能之软件。这种形式的生命将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最终完全摆脱自然进化的束缚。这种新的智能将是不朽的,并将在整个宇宙中扩散。这将是一种人类目前尚未清晰的生命形式。
神经修复术(Neuroprosthetics)(2014),©shutterstock
图源:https:www.shutterstock.com
法国哲学家吕克·费希(Luc Ferry)博士在他的新书《超人类革命:生物科技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10] 中把“后人类主义”称为“超人类主义”。他认为,超人类主义的涵义也有两种。一种为生物性超人类主义: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此派旨在继承前人古典人文主义传统,对人类自然潜力进行“增强”,并将人文主义发扬光大和美化。也就是说,生物性超人类主义原则上“只是”使人更加人性化。
另一种为人机结合的超人类主义:此派不仅涉及生物学,更涉及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旨在创建新的人类物种。其新物种的记忆、情感、智力比现代人强大千万倍。此类超人类主义不把自己视为启蒙思想的继承者,而是作为唯物主义的化身与古典人文主义彻底决裂。费希博士把前一种类型称为生物保守主义者,后一种类型称为生物进步主义者,并提出超人类主义或者后人类主义这一术语要保留给以库兹韦尔为首的这一学术流派,因为他们是生物进步主义者,从技术的演化来预测和创建新人类物种结构。[11]
美国学者凯瑟琳·海勒斯(N.Katherine Hayles)在她的《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一书中论述,后人类主义并不是反人文主义的,后人类并非以反人类的姿态宣告人类即将终结,而只是预示着人类的某种特定概念将要终结。“后人类的主体是一种混合物,一种各种异质、异源成分的集合,一个‘物质+信息’的独立实体,持续不断地建构并且重建自己的边界。”[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