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ING DATA AND LIFE-ART STORAGE
生物学是关于生命和生物体研究的自然科学,包括它们的物理结构、化学组成、功能、发育和进化等方面。生物学认为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而进化则是推动新物种创造的引擎。活生物体是开放系统,通过转化能量和降低其局部熵来维持一个稳定和重要的条件,即稳态。生物数据是传记数据、测试和记载五大类别:智力能力、空间和机械能力、感知准确性、运动能力和性格测试[33]。
而活体数据一般记载着生命的八个特征和属性:进化适应、刺激反应、生长发育、繁殖能力、新陈代谢和呼吸、动态平衡、细胞组成、遗传物质。[34]科学家和艺术家们都可保存某种生命进程的活体数据,但活体生物艺术家会进一步通过颠覆性的生物技术和艺术手段,使这些保存的生命活体数据通过不同的艺术视觉效果呈现出来。
静体生物艺术家可利用可感知活体数据乃至情感数据来进行模拟,以此创作无生命艺术,它被称之为“人工仿生”。仿生学是将自然界的生命系统应用于工程系统、现代技术与艺术的研究和设计。数据模拟有架构数据模仿(宏观和微观结构)、生态功能模仿(机械性能和生物性能)、生物数据打印、智能情感模仿和生物材料艺术模仿等。[35]
具有活体数据和生命体征的作品使生物艺术家兴奋和激昂,他们认为使用活体数据就是创作生命,储藏活体数据就是保存生命。生命数据的使用手法,既可生命实体化、生命图像化、生命原理化,也可概念化。而仿生生物艺术家不再满足于基于已有的生命系统的模拟,未来生物艺术的探索将会向生命的重构、新生命的培育和生命的多元化等方面倾斜。一个崭新蜕变的、充满多重活力的、生命时间可伸缩的、可复制的、强智能的生物世界将会到来。
你从哪里来?(Where are you from?)(2007),艺术家:玛塔·梅西塞斯(Marta de Menezes)
图源:https://martademenezes.com
【注释】
[1]罗伊·阿斯科特:《未来就是现在:艺术,技术和意识》,金城出版社2012年版,第325页。
[2]凯文·凯利:《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版,第1章。
[3]罗伊·阿斯科特:《未来就是现在:艺术,技术和意识》,金城出版社2012年版,第154页。
[4]罗德尼·布鲁克斯,美国著名机器人制造专家、包容体系结构的发明者、MIT电脑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MIT AI Lab)的现任领导。布鲁克斯20世纪90年代设计了第一个火星机器人。他是一位充满幻想的科学家,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5]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是闻名世界的“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大会。“TED”由“科技”“娱乐”以及“设计”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组成,这三个广泛的领域共同塑造着我们的未来。事实上,这场盛会涉及的领域还在不断扩展,展现着涉及几乎各个领域的各种见解。参加者们称它为“超级大脑SPA”和“四日游未来”。
[6]罗德尼·布鲁克斯 TED演讲影像:《为什么我们将依靠机器人?》(Why We Will Rely on Robots?),TED网:https://www.ted.com/talks/rodney_brooks_why_we_will_rely_on_robots.html
[7]雷·库兹威尔:《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中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182—200页;英文版,企鹅图书公司2005年版,第300—320页。
[8]雷·库兹威尔:《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中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191页;英文版,企鹅图书公司2005年版,第316页。
[9]雷·库兹威尔:《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中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192页;英文版,企鹅图书公司2005年版,第317页。
[10]凯文·凯利:《科技想要什么》,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第XII页。
[11]凯文·凯利:《科技想要什么》,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第XII页。
[12]凯文·凯利:《科技想要什么》,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第46页。
[13]《加来道雄论奇点》(Michio Kaku on the Singularity),YouTube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LTPAQIvJ_1M
[14]布莱恩·阿瑟:《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进化的》(The Nature of Technology:What It is and How It Evolves),英文版,西蒙和舒斯特出版社2009年版。
[15]英文维基百科关于“进化”的条文:https://en.wikipedia.org(www.daowen.com)
[16]笔者曾推崇毕加索艺术只变化没进化观念,但随着对技术智能的研究,笔者更改了自己的看法,敬请大家一起讨论。
[17]奥龙·卡峙出生于芬兰,居住在以色列和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大学 SymbioticA主任,也任职于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研究员。其所涵盖的领域包括创造性思维和生态设计,现专注于未来设计和生物衍生技术的互动。
[18]埃那特·祖尔出生于英国,居住在澳大利亚珀斯,西澳大利亚大学生物组织文化艺术项目的创始人之一。2000—2001年间,她曾任哈佛医学院研究员。
[19]请参考本书第四章当代生物艺术之概况中有关艺术家的详细介绍。
[20]迪莫特·丝雀碧个人网站:https://diemutstrebe.altervista.org
[21]英国《连线》杂志官方网站:https://www.wired.co.uk/news/archive/2013-05/7/artist-dna-portraits/viewgallery/303841
[22]请参考本书第四章当代生物艺术之概况中有关艺术家的详细介绍。
[23]请参考本书第四章当代生物艺术之概况中有关艺术家的详细介绍。
[24]彭本禹:《后人类视域下的生物艺术》(未出版),2018年。
[25]威廉·迈尔斯:《生物设计:自然 + 科学 + 创造力》(Bio Design:Nature + Science + Creativity),英文版,泰晤士与哈德森出版社2012年版,第10—17页。
[26]大卫·本杰明:《生物热》(Bio Fever),多莫斯网(Domus):https://www.domusweb.it/en/oped/bio-fever,2011-03-30。
[27]威廉·迈尔斯:《生物设计:自然 + 科学 + 创造力》(Bio Design:Nature + Science + Creativity),英文版,泰晤士与哈德森出版社2012年版,第10—17页。
[28]美国史密森尼频道官网:https://www.smithsonianchannel.com/shows/the-incredible-bionicman/0/3378516
[29]Yuya Morimoto, Hiroaki Once, and Shoji Takeuchi, “Biohybrid Robot Powered by an Antagonistic Pair of Skeletal Muscle Tissues”, Science Robotics, Vol. 3(18), eaat 4440,2018。
[30]哈佛生物设计实验室网址:https://biodesign.seas.harvard.edu/
[31]Shelly Fan:《机器人将能够感受到这种人工神经的触觉》,https://www.singularityhub.com,2018-06-05。
[32]与中国国内所说的“5D打印机”不是一回事,观念完全不同——作者注。
[33]英文维基百科关于“生物数据”的条文:https://en.wikipedia.org/wiki/Biodata
[34]《生命的八个特征》,https://quizlet.com
[35]本书第四章4.2.2,数据功能仿生与材料生物艺术一节中,对数据仿生生物艺术有详细阐述,在此不赘述——作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