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傈僳学史料丛刊:手工业与商业成果解析

傈僳学史料丛刊:手工业与商业成果解析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刈获则多酿为酒,昼夜酖酣,数日尽之。女性较温和,除帮助男子业农外,则纺织麻布。夏秋炎热,雨量减少,瘴疫传染,死伤甚众。在昔与内地不相往来,因之商贾裹足,行人稀少。现时怒、傈渐次开化,商旅日多,行人来往,络绎不绝。怒、傈于深山岩畔取得后零售与汉人。怒、傈采取后售与汉人。(乙)木器上帕怒、傈,仅能造木柜一项,大小皆有。(丙)铁器上帕铁器,向无工匠。(丁)竹器帕属产竹甚多。

傈僳学史料丛刊:手工业与商业成果解析

栗粟,近城四山,康普、弓笼、奔子栏皆有之。……垦山而种……刈获则多酿为酒,昼夜酖酣,数日尽之。

[清·乾隆]余庆远:《维西见闻纪·夷人》

傈僳,居高山极冷之地……种火麻以为衣,猎野兽以为食。

光绪《永昌府志》卷57《群蛮志·种人》

傈僳……削竹为矢,采毒熬膏作箭头之药。利刀强弩不离其身。

光绪《云龙州志》卷5《秩官志·附夷地风俗人情》六库土司

丽江井相邻傈僳、巴苴、俅人、怒人等类,无附近街市,买卖不惯用钱,米粮柴薪惟盐可换,是以向来煎盐不给薪本,惟以煎获盐斤半给各灶作薪,与各夷人换易柴枝杂粮,以资煎办用度,余为官盐,入府境行销。

乾隆《丽江府志略》上卷《财用略·行盐》

傈僳……每取山禽野兽,并松明、苫片等入市货卖。多嗜酒,醉辄狂荡。

乾隆《白盐井志》卷1《户口·种人》

黄连……滇之维西、丽江、中甸接壤打箭炉,与川为近,傈僳夷地亦产连,枝壮刺疏,色深黄章,江贾携细布、绒线易之,杂雅产以货。

[清·乾隆]张泓:《滇南新语·黄连》

查曲江,系从藏属擦瓦龙地流入,自色赖汪以上为上江,以下为下江,拉打阁以下为江尾……下江曲民,则又苦江尾傈僳,勾结怒江吉匪,[16]出没无常,横行抢杀,恒有旦夕难安之势。上下江与江尾,又均有所谓骨尸钱粮者傈言为俄普骨牙。缘傈僳到处抢劫,亦到处贸易,然无不凶横霸道,倘被人殴死,或即病死,傈又集众往其所死之一带地方抢劫烧杀,累月连年,迄无休息,不得已与之讲和,愿上骨尸钱粮;于是议定某项若干,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每年照上一份。傈人往收此分钱粮,尤必好为供应。地方出一傈僳命件,则此骨尸钱粮,曲人必世代上纳,傈僳亦世代收受。各村上此钱粮,有多至五六起、七八起者。……

民国《永昌府文征》纪载卷23《清十二》夏瑚:《怒俅边隘详情》

乙二十一号 拉拇上接鸡鸣大耶

自鸡鸣大耶沿潞江西岸高黎贡山东麓北上……仲窳近江边,二十余户,傈僳,较殷实,放有头目。此地盐井质佳且旺,前经该地夷民煎熬,后因病疫,以为煎盐触鬼之怒,将井封闭。嗣丽江商人来集资开煎,该地夷民不许,且不时抢杀,故仍封闭。光绪三十一年腊月,有英国测量生羊一嬉者,沿途测量至此,为大雪所阻,踅由浪僳回缅,所带铁丝行军床尚寄存于此。

[清·宣统]李根源著,[民国]李根沄录:《滇西兵要界务图注》卷2《乙线》

小江之茶山人,傈僳种也……最畏汉人,汉兵差役尤甚。汉人至此无投宿处,赠以盐、线、糖、针等物,彼即煮酒杀鸡相款,以暖糯笋味最美。

[清·宣统]李根源著,[民国]李根沄录:《滇西兵要界务图注》卷2《乙线》

傈僳,又作傈苏。……女性较温和,除帮助男子业农外,则纺织麻布。

民国《腾冲县志稿》卷23《第十五·种人》

上帕气候与内地迥别。沿江两岸为两雪山所阻,空气郁塞,蛮烟瘴雨、云雾迷朦、温度最高,潮湿尤重。每年春季,大雨滂沱,连绵数月,阴风暗霾,怵目惊心,蛟翻水泛,声闻数里。夏秋炎热,雨量减少,瘴疫传染,死伤甚众。冬季则逐日晴早,雨水全无,惟气候寒冷,霜雪早降,瘴疫减退,尚称安适。其温度以华氏表计,在六七月间最高至九十五度,在二三月间最低至四十五度,平均月份皆在六十度至七十度之间。在昔与内地不相往来,因之商贾裹足,行人稀少。每至十月,大雪即行封山,内外隔绝,消息不通。至次年五、六月间,雪始融化,可以通行。现时怒、傈渐次开化,商旅日多,行人来往,络绎不绝。每年至十二月,雪始封山,及次年三月,即可破雪出入。将来边地进化,商业发展,行旅相续于道,或可无雪封之患也欤。

民国《纂修云南上帕沿边志》(3)气候

沙金 帕属沙金并无矿厂,概系各怒、傈于怒江两岸水浅之处捞沙细淘而出。淘出之金皆薄茸细片,复以水银火炼结而为砂,圆如豆形,每粒一二分、二三分不等,故名为沙金。

铁 帕属铁矿无人开采,亦无产硐。产铁之处,如马吉沱主扒亥碧果等处,矿苗甚旺,铁质极佳。各怒、傈自行前往该处,于地面挖取矿石数十斤,用打铁小炉化炼成铁,以之制为锄斧刀矛各器,然为数无多,必俟将来官府商贾集资开办,始能成厂发展。

贝母 入药用。产于碧罗、高黎两大山寒冷之处。一茎直出,无分枝,杆尺余,花白色,开于顶茎,如胡荽,其根小者如豆。名曰雀嘴贝最佳,比如算盘子者次之。亦系草本,现在价甚昂贵。每年三四月间,怒、傈结伴往碧罗、高黎两山采取,各得数两至十余两者为多。含水甚重,需二、三斤始晒干一斤,仍销内地。

漆油 帕地怒、傈遍种漆树,多不割漆,结籽后取籽榨油,以碗盛之,凝结后去碗取出,状似牛油。怒、傈生活简单,中等人家使用猪油、胡桃油等,然亦掺杂漆油食用,贫寒之户概食漆油。惟出数甚广,每年除本地食用外,尚余数万斤,运销内地。

飞鼠皮 飞鼠原系兽类,惟怒地始有。常居林中食果实,两腋皮毛如翅能飞,故名。怒、傈最善用弩弓射之。其皮甚薄,以之制裘。仅背脊一路,他处则皮板太薄,概不能用。每年出数甚广,运销内地。

黄草 黄草亦系药材,产于岩石之上。细小者色甚黄如金钗,故药名为金钗石斛。粗大者名土石斛,惟细小者方佳。土石斛不堪入药。怒、傈于深山岩畔取得后零售与汉人。又复去其根及粗皮,始运销内地。(www.daowen.com)

茯苓 亦系药材,产于松树之下。怒、傈采取后售与汉人。汉人则用米汁喷湿,以草盖覆四五日取出,则皮色变黑。佳者皮面有花纹,名为胡椒。皮形圆者最佳,长者次之。

民国《纂修云南上帕沿边志》(4)物产

(甲)纺织

上帕麻布,概系怒、傈妇女自行纺织,并供给男子衣服。每户均种大麻,收取后煮洗洁净,纺而为线,织之成布。其法甚简,各户门前均立二桩,用竹竿二根排列于上,以绳系扣,将麻排为经线,置于竿下,无梭子,概用纬线结团,抛织而成。宽不过六寸,质量细密,全境皆然。将来能改良,用机织成,亦为最良之工艺品也。

(乙)木器

上帕怒、傈,仅能造木柜一项,大小皆有。大者高三四尺,能盛粮数石,小者尺许,为居家所常用者。然无锯斧各器,仅以砍刀及小尖刀刻削而成。因此槽榫处太浅,不其持久。向无技师教授,皆自行研究成也。

(丙)铁器

上帕铁器,向无工匠。怒、傈自制锤钳等件,用旧铁器改造;或往有矿之处,拾矿石数十斤,锻炼为铁,造成锄斧刀矛各器,其质料与内地所造者比较,相差无几。然不能造他项器皿者,因无技师教授改良也。

(丁)竹器

帕属产竹甚多。怒、傈最精竹器,即居家日用簸箕、筛子、箩筐、竹盒等物,均属自行制造。更有一种竹子,节长三四尺,名过江竹,以之造器甚佳。怒、傈常以此编造竹器,光华异常,诚他属所不能及者也。

民国《纂修云南上帕沿边志》(14)工艺

泥木工:各夷人住房,尽系自造,手续简单。木料接榫处尽用刀斧刻削,或用篾扎成:因无锯、锛等器,不能造制榫口,难以持久。曲子、傈僳之房四面无墙,因无人会做泥工。古宗、怒子之房四围筑土,尽系自筑,尽人能为之。

石工:无。

造纸:无。

酿榨:菖属夷人尽皆嗜酒,人人能酿。其法甚简,将粮煮熟后拌以酒药,置于瓶中十余日后,将粮取出用木甑蒸之,用一槽插于甑中,其酒即由糟内流出。惟无榨油、榨糖之人。

竹工:菖属产竹甚多,夷人尽能制造器,如居家日用簸箕、筛、箩、筐、篮等物均系自编。

民国《征集菖蒲桶沿边志》第十二《工业》

器用 夷人居家用器,极为简单。木器系木桶、木碗、木勺、木瓢。铁器系怒锄(即条锄)、铁刀、铁斧。竹器系竹筛、竹簸、竹箕、竹篮、竹筐。

民国《征集菖蒲桶沿边志》第十七《礼俗》

查上帕地面,银币尚未通行,即生银、铜、铁,亦不使用。汉商与怒、傈等交易,向系以其所有,易其所无。现在逐渐进化,银币虽已通行,而零星菜蔬等物,仍以盐布互相更换,以物易物之俗,尚不能免。必俟将来市场繁盛,钱币流通,此风或可转移也。

民国《纂修云南上帕沿边志》(15)交易

上帕僻处滇边,居怒江上游,为西北屏障。人种原为怒子,后渐始有傈僳,由沧江、六库一带移来杂居其间,名虽归丽江府管辖,其实则怒、傈自成部落,亦无土司统属。……且赋性犷悍,桀骜不驯,反复无常,汉人无敢深入此地。虽有小贩商人冒险前来,皆有怒目等负责保护,始敢深入,然居少数,不过二三人而已。

民国《纂修云南上帕沿边志》(1)沿革

上帕夷民,虽分三种,而性质则互相传变,习染成风。素性犷悍,桀骜不驯,身傍随时带有刀弩,无分稚老,专以抢劫为生。……且赋性顽梗,全无欺诈。汉商来往,始则以利诱之,终则以奸计害之,尚服从信仰,而不知其诈也。近来逐渐进化,知识略开,社会变迁,直性稍减。将来交通便利,汉人繁多,风气一开,其浑朴之性,将随之而变也欤!

民国《纂修云南上帕沿边志》(7)性质

五、职业 昔日皆种山地,近亦有佃汉人田而种稻者。耕之外,采薪烧炭,采茯苓、防风等药,养蜂、打猎、牧牛羊,皆其所长。

六、衣食住 自制毛布,虽粗而暖。……毛布外兼纫麻为布,纫火草叶之纤维质为布。织无机,故其为布也窄。食则玉蜀黍为正粮,稍裕者或搀用米。荞子、洋芋、萝卜等品,皆自种而食,常以其余售与汉人。喜饮酒。……用具率多粗恶。

民国《西昌县志》卷12《夷族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