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粟栗、雷蛮、梦蛮的分布与族源|《傈僳学史料丛刊》

粟栗、雷蛮、梦蛮的分布与族源|《傈僳学史料丛刊》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粟栗两姓蛮、雷蛮、梦蛮,皆在茫部台登城,东西散居,皆乌蛮、白蛮之种族。无部落,散居姚安、大理、永昌四府。其居赤石崖、金江边地与永江连界者,依树木岩穴,迁徙无常。以上共设傈僳三百七十户,随带眷口一千一百十七名,分扎十五卡。光绪《续云南通志稿》卷160《南蛮志·种人一》栗粟,维西、中甸、剑浪、云龙、腾越各边地皆有之。……近惟居澜沧江边者,称为熟僳。

粟栗、雷蛮、梦蛮的分布与族源|《傈僳学史料丛刊》

粟栗两姓蛮、雷蛮、梦蛮,皆在茫部台登城,东西散居,皆乌蛮、白蛮之种族。

[唐]樊绰:《云南志》卷4《名类第四》

丽江路……蛮有八种,曰磨些,曰白,曰罗落,曰冬闷,曰峨昌,曰撬,曰吐蕃,曰卢,参错而居,故称一族。

[元]孛兰肹等:《元一统志》卷7《丽江路军民宣抚司·风俗形势》

有名栗些者,亦罗罗之别种也……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4《北胜州风俗》

风俗……巢处山林。《云南志》:有名栗些者,亦罗罗之别种,巢处山林,无室屋,猎取禽兽,以给日食

[明·景泰]陈循等:《寰宇通志》卷113《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北胜州》

风俗……巢处山林,同上。有蛮栗些,亦罗罗别种,巢处山林,猎取禽兽以给食。人物勇厉。旧志:人物勇厉,大概与丽江府同。

[明·天顺]李贤等:《大明一统志》卷87《云南布政司·北胜州》

有蛮栗些,亦罗罗种。巢处山林,猎取禽兽以食。

正德《云南志》卷12《风俗》北胜州

力些,惟云龙州有之……

天启《滇志》卷30《羁縻志·种人》

力些,惟云龙州有之……

康熙《云南通志》卷27《土司·种人》

云龙州……栗粟,于诸彝中最悍。……浪宋,栗粟居多,壤据丽江兰州之石门关。旧有十二寨,缘土州段表章妻罗氏兰州酋之女,表章昵其妾,故罗氏携其子奔归兰州,割去七寨,遂久据,今止五寨:若表村,若槽牙,若桑岔,居江之西,与汉洞为邻;若柯利、若老末,居江之东,与师井为邻。

康熙《大理府志》卷12《风俗》

力些,惟云龙州有之……

[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云南备录》种人

力些,惟云龙州有之……

[清]《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1519《云南土司部汇考五》

傈苏,潜居深山,板片为屋,种荞稗为食。

[清]《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1503《武定府土司考·种人》

地近西域……种类不一,曰么些,曰傈僳,曰古宗,语言各异。……傈僳最为枭悍……

[清]《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1505《丽江府风俗考》

彝种有七:……迁徙无常居,在铁锁箐内外者为傈……

[清]《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1498《姚安府土司考·种人》

姚安等府傈僳蛮 傈僳,相传楚庄蹻开滇时,便有此种。无部落,散居姚安、大理、永昌四府。其居六库山谷者,在诸夷中为最悍。其居赤石崖、金江边地与永江连界者,依树木岩穴,迁徙无常。

[清]乾隆朝官编绘:《皇清职贡图》卷7

丽郡夷人有九种,如民家、白夷、鲁倮之类,散处各乡;山外江外,则俅人、怒子、生熟栗粟四种,已远于人类,有茹毛饮血、巢居穴处之风。……《居易录》:栗粟作栗苏,云多百余岁者,死辄化为虎、豹、熊、罴、毛人诸物……余在滇十年,未闻此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信然。……山:东西北皆山也。江:澜沧江、怒江

[清·乾隆]吴大勋:《滇南闻见录》上卷《人部·丽夷》

《皇朝职贡图》:傈僳,相传楚庄蹻开滇时,便有此种。无部落,散居姚安、大理、永昌四府。其居六库山谷者,在诸夷中为最悍。其居赤石崖、金江边地与永江连界者,依树木岩穴,迁徙无常。……旧《云南通志》:迤西皆有之,在大理名栗粟,在姚安名傈,有生熟二种。……《武定府志》:潜居深山,板片为屋,种荞稗为食。《永北府志》:性枭雄,能远视,崖居穴处。……《大理府志》:栗粟,于诸夷中最悍。……《丽江府志》:崖居穴处,或架木为巢。……近惟居澜沧江边者,称为熟僳。余庆远《维西闻见录》:近城四山,康普、弓笼、奔子兰皆有之。……栗粟种类,在滇省各夷中为最劣。维西者杂处于各夷中,而受治于么些长,犹较驯顺。

道光《云南通志稿》卷184《南蛮志三之三·种人三》

道光七年,署腾越厅广裕详请设立河西外围香柏岭十五卡,招募傈僳三百七十户分驻,于盐课溢余留半银支给口粮盐菜,限满听其种地守卡。嗣因山地硗确,不敷口粮,永昌府胡启荣、腾越厅周澍,详请奏明借藩库银二万两置买练田,分给各傈僳口粮;府、厅各捐银一万两,五年归款。内香柏岭立二卡,安设傈僳六十户;三级箐一卡,安设傈僳三十户;麦瓜林二卡,安设傈僳七十户;平野山一卡,安设傈僳二十户;三股疆一卡,安设傈僳十五户;三台山一卡,安设傈僳十五户;喂羊路二卡,安设傈僳四十户;春花地、大草坡两处分扎三卡,春花地安设傈僳四十户,大草坡安设傈僳四十户,莳竹脑安设傈僳四十户。以上共设傈僳三百七十户,随带眷口一千一百十七名,分扎十五卡。又马安山一卡,捐设傈僳二十户;象脑山一卡,捐设傈僳十五户。谨按,右新建碉堡屯田为现在边防要务。

道光《云南通志稿》卷106《武备志三之一·边防上》

傈僳,相传楚庄蹻开滇时,便有此种。无部落,散居姚安、大理、永昌四府。其居六库山谷者,在诸夷中为最悍。其居赤石崖、金江边地与永江连界者,依树木岩穴,迁徙无常。……在大理名栗粟,在姚安名傈,有生熟二种。……近城四山,康普、弓笼、奔子兰皆有之。……性刚很嗜杀,然么些头目、土官能治之。……栗粟种类,在滇省各夷中为最劣;在维西者杂处于各夷中,而受治于么些长,犹较驯顺。

光绪《续云南通志稿》卷160《南蛮志·种人一》

栗粟,维西、中甸、剑浪、云龙、腾越各边地皆有之。……性刚很嗜杀。然么些头目土官能治之。年奉头目麦黍多升,新春必率而拜焉。栗粟种类,在滇省各夷中为最劣云。

[清·光绪]杨琼:《滇中琐记·栗粟》

其民,有种类若僰夷、古倧、西番、力些、妙罗罗、剌毛、怒人、俅人、白人皆是。

[清·光绪]刘慰三:《滇南志略》卷3《丽江府》

力些,惟云龙州有之……

[清·嘉庆]师范:《滇系》十之二《属夷系》

倮苏,潜居深山……又名倮罗。

康熙《元谋县志》卷2《风俗·种人附》

嘉靖)三十五年,(段)文显卒,(段)耀率傈僳五百人余,抄其家,尽杀其妻子。……

老窝土司:自土知州段保十四世至段德寿之子段元臣,于康熙三十五年袭职……

夷人种目:傈僳。

[清]董善庆撰,王文凤整理:《云龙记往·段保世职传》

傈僳,于诸夷中最悍,不栉不沐,语亦与诸彝别。处兰州界,连云龙,依山负谷,射猎为生。

雍正《云龙州志》卷5《风俗·附种人》

傈僳,以拉等为字。……语与诸夷别。依山负谷,射猎为生,……不通汉语。

光绪《云龙州志》卷5《秩官志·附夷地风俗人情》老窝土司

傈僳,有生熟二种,岩居穴处,或架木为巢。……近惟居澜沧江边者,称为熟僳。

乾隆《丽江府志略》上卷《官师略·种人》

丽江古荒服地,汉西南夷裔也。其名分类有九:江以内者,曰么些,曰傈僳,曰倮罗,曰西番,曰巴苴,曰剌毛,又有俅人,居澜沧江西,茹毛饮血,不知王化。

乾隆《丽江府志略》下卷《艺文略》杨馝《建丽江府治记》

盘口箐,飞崖峭壁,人亦罕至。种人傈僳,蓬首黎面,春夏临江穴处,秋冬岩居,无尺地可耕,以野药充饥。近亦有愿入内为农矣。

雍正《宾川州志》卷4《疆域山川》

傈僳,亦名倮苏,本末世系无考。现在户口十余家,散居近山村落。

光绪《元谋县乡土志·人类》

傈僳,性强悍……

乾隆《白盐井志》卷1《户口·种人》

彝种有七:……在铁锁箐内外者为傈僳,好强悍……

康熙《姚州志》卷1《风俗》

傈僳,即力些,性狂悍,不通汉语……北界丙海、班别一带有。

道光《大姚县志》卷7《种人志》

傈苏,潜居深山,板片为屋,种荞稗为食。

康熙《武定府志》卷1《风俗》

力些,潜居深山,板片为屋,种荞麦为食。

[清·光绪]刘慰三:《滇南志略》卷6《武定直隶州》

傈苏,潜居深山,板片为屋,种荞稗为食。

光绪《武定直隶州志》卷2《风俗》

力些,迤西皆有之,在大理名栗粟,在姚安名傈。有生熟二种。

雍正《云南通志》卷24《土司·附种人》

滇省鹤庆、大理、永昌三府所属之维西、云龙、腾越等厅州边外,有蛮名力些,一名傈僳,又名赤发野人,原分生熟二种……

[清·乾隆]《张允随奏稿》

栗粟,散入姚安、丽江、大理、永昌四府。……圣纶按:栗粟凶悍,在宾川州赤石崖、永北金沙江边者为尤甚。……维西亦有栗粟,其性颇淳……。

[清·乾隆]谢圣纶:《滇黔志略》卷15《云南·种人》

力些,迤西皆有之,大理曰栗粟,姚安名傈,有生、熟二种。

[清·乾隆]倪蜕:《滇小记·滇云夷种》

滇夷种多,而俗异性殊。……惟丽郡中甸、维西之把傈、傈僳、模僳剽悍……

[清·乾隆]张泓:《滇南新语·夷异》

栗粟,近城四山,康普、弓笼、奔子栏皆有之。……栗粟种类,在滇省各夷中为最劣。维西者杂处于各夷中,而受治于么些长,犹较驯顺。

[清·乾隆]余庆远:《维西见闻纪·夷人》

力些,即栗粟,于诸夷中最悍……

[清·光绪]刘慰三:《滇南志略》卷2《大理府》

维西厅,在府西北,唐吐蕃铁桥节度使地,元为丽江路地,明为丽江府地,国朝因之。吴逆之变,以地与达赖喇嘛。雍正五年,属鹤庆府。六年,移通判驻防其地,乾隆二十一年来属,设通判一。

夷人则有力些、西番诸种。力些,近城四山,康普、弓笼、奔子栏皆有之。杂处于各夷中,而受治于么些长,犹较驯顺。

[清·光绪]刘慰三:《滇南志略》卷3《维西厅》

北胜州土司 所属夷人种类:力些一种,性枭雄,能远视。

北胜州土州同……所属夷人种类:力些一种,原无姓氏,居处山崖箐岭之中。

乾隆《永北府志》卷25《土司·种人附》

北胜州知州……所属夷人种类:力些一种,性枭雄,能远视。

北胜州土州同……所属夷人种类:力些一种,无姓氏。居山崖箐岭之中。

羊坪土千总……所属夷人种类:力些一种,住居高山。

光绪《永北直隶厅志》卷7《人物志下·土司·种人附》

力些,一名傈苏,一名栗粟,一名傈,有生熟二种。……现在维西跳梁者,即是此种。

[清·嘉庆]檀萃:《滇海虞衡志》第13《志蛮》

力些,即傈僳。衣麻披毡,岩居穴处。

[明]杨慎编辑,[清]胡蔚订正:《南诏野史》下卷《南诏各种蛮夷》

傈僳,居高山极冷之地,与崩龙稍异。……凡江外深山之间皆有。

光绪《永昌府志》卷57《群蛮志·种人》

傈僳,《通志》:傈僳,相传楚庄蹻开滇时,便有此种。无部落,散居姚安、大理、永昌四府。其居六库山谷者,在诸夷中为最悍。其居赤石崖、金江边地,与永江连界者,依树木岩穴,迁徙无常。

光绪《腾越厅志稿》卷15《诸夷志·种人》

茨竹寨土弁 左文伟,漕涧人。九夷为患,官招文伟率弩手五十三名,驻防明光。传至正邦,以秤戛军务,奏准世袭土把总。传时望,望传华国至大雄。道光二十一年,平滇滩傈僳乱,擒贼首余小老;续征上江黑傈僳,获首犯。……

光绪《腾越厅志稿》卷8《秩官志下·土官》

傈僳族《余氏孺人墓》碑 (www.daowen.com)

此碑位于古永旧街东坡,大理石质,无额无座,长52厘米,宽35.5厘米,楷书17行。余氏迁徙年代,为康熙十年前后。碑文主要内容为:

原籍江头,祖太余家。创业古永,居住胆扎。领来三子,喇庆为大,次子富官,庆波嗣乏。祖太余氏,寿高福大。乾隆年间,坟墓造打,日久年深,碑记歪斜。相传九代,人多昌华。喇庆富官,两枝发达。光绪丙申,另行设法,重换碑座,略叙根芽。盘龙吉穴,芬芳瓞瓜。清故醇柔,享阳八十尚寿。祖太余氏孺人墓。(下略后裔奉祀名单22人)

大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季冬月上浣朔十日吉旦腾冲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腾冲县志》中华书局1995年,第819页[1]

力些,迤西皆有之,在大理、维西名栗粟,在姚安名傈,有生熟二种。

光绪《清代滇黔民族图谱·云南种人图说》

一查曲江,系从藏属擦瓦龙地流入,自色赖汪以上为上江,以下为下江,拉打阁以下为江尾,曲言呼为独龙汪洞。……江尾曲、傈杂处,居民较上、下江为稍密,每村有多至二三十户者。……

一查脱落江自藏属松噶曲宗地流入,江头为阿独鲁,即与松噶地接壤。……两岸地势较曲江为平。曲、傈杂处,人烟亦极稀少。

民国《永昌府文征》纪载卷23《清十二》夏瑚《怒俅边隘详情》

宣统二年之冬,英兵犯我片马,伯兄印泉先生奉云贵总督李公命往勘其地,乔装傈僳,身历穷荒,得茶山、浪宋、怒、俅各地属我行省之左证甚具,著有略图,附注百二十有六幅,图目一卷。根沄为摘抄图之批注,编成三卷,名曰《滇西兵要界务图注抄》云。民国十九年十月,李根沄谨识。

[清·宣统]李根源著,[民国]李根沄录:《滇西兵要界务图注》卷1

乙十二号 茨竹地、火草地……

又自把仰沿滚马河东岸南上,辛地[此地对于把仰方面可作防御阵地]、茨竹地[距他戛约百里,距茨竹哑口约七十里。两寨共四十户,均茶山人,左抚夷管辖,能驻军队二百人,饮水便,给养难。门户钱被英人逼收。左大雄住宅旧址在寨之北端,其寨之对面茨竹河西岸高地,左氏建碉二座,遗址尚存。英人曾到此宿营两夜。……]、小石山[……小江流域,气候温和,冬不极冷,夏不酷热。下通茨竹丫口。小江之茶山人,傈僳种也,妇女服饰颇有欧美遗风,未进化耳。两耳穿洞,缀大若手镯之环,环质有银有铜。蓄发长三四寸,上衣长及腹,袖长及肩,下体着裙甚长,在家时有及地者。无裤跣足,行路态度绝似欧女。官寨、上楼、派赖等地多白皙而美艳者。此次英之带兵官,对此数寨女子颇遗丑声,谁谓文明国人无奸淫之事耶?据余所闻,较野蛮人尤甚。男子特穿左耳,缀径寸许之竹筒。无论男女,均佩长刀一柄,寝息不卸。衣服与汉制之短衫同,多用麻。最畏汉人,汉兵差役尤甚。汉人至此无投宿处,赠以盐、线、糖、针等物,彼即煮酒杀鸡相款,以暖糯笋味最美。其食品以牛为贵,遇婚丧、祭祀或酬神、报赛,必杀牛,牛头悬之大门或中庭.愈多愈荣。人死火葬。男女以歌跳恋爱而成婚媾,父母不能为主。吹芦笙、打铜鼓为乐。信鬼,以鸡骨问卜。房屋制式与内地土人不同,人尽楼居,牲畜宿其下。语言声音极轻细。无文字,用木刻记事。男子多通汉语,且讲汉礼者。漆齿文身。嗜芦子、撒飺、草烟,一日不离口。性情犷悍,臂力强劲,多以猎鸟兽为业,药弩鸟铳,百发百中。倘临之以组织,化之以仁政,施之以教育,以之捍卫边疆,未始非国之武士道也。《滇志》载:“茶山、里麻栗粟,名曰野蛮,居无屋庐,夜宿于树巅。赤发黄睛。以树皮、毛巾为衣,掩其脐下。手戴圈,插鸡毛,缠红藤,执钩刀大刃。采捕禽兽,茹毛饮血,食蛇鼠。性至凶悍,登高涉险如飞,逢人即杀。在茶山、里麻之外,去腾越千余里。无约束,二长官为所戕贼,避之滇滩关内。”言之何其凶怪如是耶?并附录于此。]

乙十三号 定蛮关上接茨竹地、火草地。分三路:东为大竹坝路,中为茨竹哑口路,西为甘稗地路。

东路……大竹坝……二户,一为傈僳,一为沙板商人吴姓之转运店,屋宇宽大,可宿百人。……小干河在大竹坝河西岸,二户,傈僳。……下分两路:

一、渡过空树桥木桥……空树河寨在大竹坝河东岸,二户,汉人,尚殷实,蓄牛羊甚多,房舍可容二百人住宿。沙腊树七户,傈僳。大水沟二户,傈僳。下河克二户,傈僳。大岔河二户,傈僳,西北方射界广阔,展望自如,可作阵地。下通大尖山至大塘。

二、沿空树河桥西岸南下石板塘在明光河西岸,三户,傈僳。……

乙十六号 卯照秤戛此幅系由鲁掌北上至卯照秤戛,以下历怒夷地,逾高黎贡山入俅夷地,至恩梅开江仰高山,图凡二十一幅。

自鲁掌、干吗整沿潞江西岸向西北上,过听命河……双米哩在半山上,西去听命桥十五里,七八户,傈僳。自鲁掌至此,山势倾斜急峻,自四十度乃至七十度,道路窄狭,只容单人步队行进。悲督三户,傈僳,距双米哩西三里。天寨八户,傈僳,在悲督西二里。鲁吗五户,傈僳。在天寨西二里。自别挖几在半山东,有南哈罗河,距双米哩十二里,五户,傈僳。里五拔十户,傈僳。卯照土司署距双米哩二十五里,距登埂百二十五里,距鲁掌七十里。土司段姓,其祖段联甲,乾隆十二年从征秤戛有功,授卯照世袭土把总,管地东至老窝,南联鲁掌、登埂,西至雪山顶外傈僳野人地。北至秤戛老窝地,居民二十七户,傈僳。全司属民六百十余户。两边山势雄大,较鲁掌尤高二百五十余米突。物产有苞谷、棉花、芦子、油漆等,山货则有鹿茸、麝香、豹皮,不产米菽。山泉最佳,气候高寒,无烟瘴,可驻兵二百名。西南有路可通七里密、少枯里。凹迫挖的五户,傈僳,在卯照西半里。……斯培乃多距卯照二十五里,八户,傈僳。阿米挖的七户,傈僳。基顶五户,傈僳,西距阿米挖的二里。下至潞江边,过巴朱底河有桥,河水在此入潞江。拉马里渡距巴朱底河五里,距卯照五十里,由此溜绳渡过潞江,东岸可通兰州土司,直至营盘街等处。由巴朱底河至此,道路颇平。自此分为二路:一、过江,东岸行,一、不过江,西行登山。秤戛在潞江西岸山半,老窝土司管,东距拉马里渡十里,古为傈僳最强盛之地。乾隆之初,有弄更扒者,凶悍异常,上至丽江、永北,下至古永、盏西,千余里间之傈僳皆奉之为首领,号称傈僳皇帝,凡今傈僳言之,其余威犹有存者。考阮《志》:乾隆十二年,云龙州属秤戛夷人弄更扒,系土巡捕段连第属下熟傈僳,(按:云龙江外傈僳,一名力些,一名赤发野人,有生熟二种,熟者耕地,生者抢劫为生。)劫掠潞江、芒市等土司地方。又,腾越边外官寨夷人早可,劫掠段连第所管片马、鱼洞二寨,经官兵剿平,议定以江东之孙足、栗柴坝、蒙古,江西之鲁掌、把卡、胧腮、登弄、听命、登埂、坝竹、蛮蚌、松坡、排楼、卯照、阿勒、挖底、排巴、坝竹、河巴、中罗各寨归保山县管辖;官寨、上楼、痴戛、把仰、大塘、明光、派赖、茨竹、习降、古勇、滇滩各寨,归腾越州管辖;将永顺镇江内之猛赖汛移居旧乃,其十五喧新关原设之兵,亦归旧乃与保山之康浪渡,腾越之马面关犄角声援。昔有二百余户,今存二十余户。其地低于卯照二百余米突,中有耕种地二里余,每年产谷可供五六百人之食,惟水量少,故多种棉花、苞谷,杂粮等类。气候冬春平和,秋夏有瘴。自拉马里渡至此,道路崎岖。西北有歧路可通排扒以至七里密。根源躬亲至此,以上则派王秉钧、潘万成、景绍武三生往勘。里依岩河四户,傈僳,下通少枯里。

潞江西岸歧路:自卯照东下,至照卡近潞江边,烟瘴仍烈,距卯照二十五里,有土司守卡者数人,无住户。自卯照至此,皆下坡路,道路狭隘,可容步兵一列纵队通过。过大戛河 江岩距卯照卡七八里,巨石壁立,耸峭玲珑,高十余丈,无路可通,傈僳用横木数根,以藤絙拴于岩头树上,涉险通过。

自潞江东岸碧罗山西麓北上,过爷柯罗河 大奎在山上,五户,傈僳。箕嘴六户,傈僳。你多在山半,四户,傈僳。距爷柯罗河约三十里。过阿锡底河河水在此入潞江。大粗鲁在高山上,三户,傈僳。过怒拉河河水在此入潞江,江之西岸即江岩。阿尼铺在高山上,十户,傈僳,距你多约三四十里。狗顿罗五户,傈僳。近潞江边。距拉马里渡二里,距阿尼罗十里。坪子寨傈僳,近江边,距狗顿罗一里,过江至秤戛十一里。抱璞子都八户,傈僳。在坪予寨之西高山上。距拉马里渡约五里。

乙十七号 少枯里上接秤戛、卯照。分三路:西样作洛路,中艳丽卡路,东潞江东岸洛马奶路。

一、西路 样作洛路:自秤戛西北上山,此路所有野寨均在高黎贡山。培把十户,傈僳。在山半,距秤戛五里。七里密十余户,傈僳。西距培把二十里,在高黎贡山最高处。西南歧路通板厂山、茶山、片马,西北歧路可通审鬼、布等、妥郎。四迫多低三户,傈僳。赤奈奶三户,傈僳。姆基登十余户,傈僳。东距七里密十五里。得来海子在最高山,二户,傈僳。日古错 沙米里六户,傈僳。距姆基登十五里。样作洛八户,傈僳。距沙米里三里。崖作洛二户,傈僳。米勿三户,傈僳。在高山,距样作洛十里。泥几一户,傈僳。陀里二户,傈僳,在高山。少枯里距阿盖是罗河十五里,距样作洛二十五里,十户,傈僳。有一大丛头家,颇殷实。全寨饮水,由山下汲运,颇困难。耕种地尽在江边山上,多苞谷、棉花等,其地势比秤戛高百余米突,路东有打握的河。下通瓦培。

二、中路 艳丽卡路:自秤戛北上,多沿潞江西岸行……那本妾一户,傈僳。夜化三户,傈僳。……是赤的上山西行,寨在山上,距艳丽河十五里。八户,傈僳,贫,寨无谷米可食,亦无油盐,仅食苞谷杂粮而已。此去西北傈僳,大都如此。……

三、东路 潞江东岸洛马奶路:沿碧罗山东野寨,多居山半。潞江东岸北上四皮奢三户,傈僳。容孟堵三户,傈僳。衣拉及的三户,傈僳。约衣五户,傈僳。奔堵底二户,傈僳。此间潞江两岸稍阔,可种稻百余亩。洛马奶 勒美哈都五户,傈僳。勒的卡二户,傈僳。勒的一户,傈僳。若耶四户,傈僳。双米的四户,傈僳。龙潭在潞江东岸,距阿尼大的卡渡十里,龙潭长五十余米突,宽四十余米,水色澄绿清澈见底,每年三月至九月时,出瘴气,在此受瘴,重者必死,轻者患疟,其水行人万不可饮。月前,潭中有巨蛇两条,为傈僳用弩射死。江西岸有田数十亩,可耕。下通瓦培。

乙十八号 瓦培上接少枯里。分二路:西秋卡培路,东潞江东岸哀夺的路。

一、西路 秋卡培路:山行,沿高黎贡山自少枯里北上……桃坞里距弩子洛河二里,傈僳,二十余户。自少枯里至此,道路颇平,惟狭窄异常。智拔距桃坞里五里,七八户,傈僳,房屋用木板,高搭丈余,修室舍于上,如楼房然,底屋中设有火坑,炊饭即在此处,凡傈僳人家大都如是。……夜口距智拔十五里,十余户,傈僳,少殷实,不知伦常,不剃发,不洗面,父母、子妇相集而卧,绝无隔别。自桃坞里至此,道路狭窄崎岖,单行步队亦难通过。……夜口哇里距夜口十里,十余户,傈僳,贫寒。路西有娃子多茂 黑石娃排……马蒲乃里距秋培卡三里,六户,傈僳,少殷实,产棉花、漆树、漆油、苞谷等物。自秋培卡至此,道路尚平,然甚狭窄,可容一列步队通过,地势较少枯里高四百余米突。以上所见,皆傈僳、怒子,绝不见一汉人也。……

路之西北有黑山挖里 打着洛河此河距达卓里三里,宽二十余米突,藤桥,单人徒手过之亦属困难,水流涌猛,不能徒涉。板拉古渡此寨距打着洛河四里,六七户,傈僳,贫寒。瓦培距板拉古渡六皇,十余户,傈僳,在倾斜六十度之山腰上居住,甚贫苦。比马蒲乃里低百余米突,由此再向北行进,属兰州土司管辖,实与化外无异。

二、东路 潞江东岸哀夺的路:沿碧罗山西麓北上,纳可石二户,傈僳。哀夺的五户,傈僳。期米铺的八户,傈僳,近江边。石龙河可徒涉。阿夺洛五户,傈僳。吃吃的八户,傈僳。洛甫奶三户,傈僳。

乙十九号 蛇打着上接瓦培

一、西路 自瓦培北上在潞江西岸,自此沿潞江两岸而上,统称曰怒夷地。恶马里二十户,傈僳。四招里二十户,傈僳。距瓦培二十里,道路崎岖,行进困难。康主瓦培五户,傈僳。蛇打着六十余户,傈僳,皆荍姓。有一头人,名杂马日折,弟兄七人,子七人,极狡猾强悍,自称“大清国百姓”,归兰州土司管辖,惟兰州土司赏以银牌,又不受,谓:“受此花红,是投降土司也。”一带野夷甚蛮,常以抢掠为生,若剑川、丽江有兵来时,各持枪、弩匿于深箐中,官兵退去,又照常抢劫。打崩三户,傈僳。

二、东路 沿潞江东岸碧罗山北上 挖勒石四户,傈僳。卡本掇五二十余户,丁口百余,傈僳。洛干吃二十余户,傈僳,近潞江边。双买卡瓦基五户,丁口二十余,欧勒种。石米瓦基在半山顶,五户,怒子。拉比安三户,怒子。佤珀九户,丁口三十余,傈僳。白吃二十五户,丁口九十余,傈僳。兰州土司置,有头目名碟卜扒,前面部及周身刺有花文,有七子,因其人强霸,常与附近村寨斗殴,已被杀死四子,只存三子,凶暴气犹未销减。马跨的三户,傈僳。过牙壳河河在此入江,此处潞江极窄。牙壳四户,傈僳。……拉打阁十三户,傈僳,有头人名化文扒,尚知王化,略识汉语。……

乙二十号 鸡鸣大耶

自蛇打着沿潞江西岸高黎贡山东麓北上 拿笔鲁近江边,十余户,傈僳。凳喇近江边,二户,傈僳。鸡鸣大耶住地稍平,二百六十余户,傈僳。咸丰元年,夷民有少爷凹者出首,聚诸山野众,掳掠兰州、老窝、六库、登埂、鲁掌、卯照等地,经官兵进讨,历时一年不能平,调明光左大雄率兵来,始征服之。……纳币卢近潞江边,五户,傈僳。路西二里有驮驮,二户,傈僳。期子簸三户,傈僳。约得十户,傈僳。……

乙二十一号 拉拇上接鸡鸣大耶

自鸡鸣大耶沿潞江西岸高黎贡山东麓北上……仲窳近江边,二十余户,傈僳,较殷实,放有头目。此地盐井质佳且旺,前经该地夷民煎熬,后因病疫,以为煎盐触鬼之怒,将井封闭。嗣丽江商人来集资开煎,该地夷民不许,且不时抢杀,故仍封闭。光绪三十一年腊月,有英国测量生羊一嬉者,沿途测量至此,为大雪所阻,踅由浪僳回缅,所带铁丝行军床尚寄存于此。……腊甲里二十余户,傈僳,放有头目。料绳近江边,三户,傈僳。……

东路 沿潞江东岸碧罗山西麓北上,那米的二十户,傈僳,相貌恶怪,性质野蛮,生食蛇鼠。块乃的三十余户,欧勒种,新放头目名呵约呆扒。卜拉距鸡鸣大耶约六十里。三十余户,傈僳。戈壳四十余户,傈僳,新放头目名银朱子,兼管卜拉、恶拉、未拉、的呵、卡的各寨,夷民亦颇悦服。西渡潞江与腊甲里接通。仍由潞江东岸再北上,革甲得五户,傈僳。义拉十三户,傈僳。竭里抵七户,傈僳。……

乙二十三号 嘉钗上接落木登

落木登沿潞江东岸北上,鸦角十余户,欧勒种,新放头目名麦哈土扒,少通汉语,秉性正直,管理加倩、拉呵、铺板、蛾课、讼界、五库等寨,寨人均乐从。过鸦角渡可至瓦瓦寨。五库八户,傈僳。嘉钗距落木登约百里,距瓦瓦寨约三十五里。五户,傈僳。上通鹅错。

……

乙三十四号 审鬼上接占博

自占博、步果沿恩梅开江东岸南下……审鬼十户,俅人。距占博七十里,道路崎巘,地占险要。西南有沧抹河,在此西北流,入恩梅开江。由此,恩梅开江向西南流。俅夷、浪僳以此沧沫河为分界。该寨高地,对于浪僳央高寨方面,适于阵地之用。又东端歧路通片马、七里密,南端歧路通浪僳江心坡。至密支那,又可通他戛、片马,北端歧路可通怒夷及丽、维等处。两江为天然障碍,而交通又便利,若驻兵于此,诚俅地之重镇焉。……渡宠安河藤桥,名王渡,不可徒涉。河水在此入沧抹河。宠安寨在沧抹河东岸,距审鬼四十里。三十户。地极险要,有歧路过沧抹河。宠安河南有灭撤寨,寨人云:去年二月,有洋兵二三十人来此,住三日即去。下通仰高山。莪窝在沧抹河东岸。三户,傈僳。下通石虎山。

自车敢、踵摸沿恩梅开江西岸南下,展育十户,浪僳,与腊康隔江相望。傈僳阿追云:“占博、审鬼各寨,本汉官柴家管地。”其为滇滩隘柴抚夷所辖耶?待考。常母三户,浪僳,与审鬼隔江相望。那总特五户,浪僳。

恩梅开江、沧抹河之间,有莪冲河其河自南而北流入恩梅开江,河水甚大。恩、莪两水中间,有有安寨在莪冲河西岸,与芒居、沧抹寨对河相望。五户,浪僳。其山为德果山,甚雄大。

沧抹河、莪冲河之间,有安所在沧抹河西岸。六户,浪僳。与沧抹河隔河相望。沧抹寨在沧抹河西岸。五户,浪僳。央高寨三户,浪僳。芒居在莪冲河东岸。六户,浪僳。与有安寨隔江相望。土人云:“向东南翻山去,约数十里,有志觉、志射、那才等浪僳寨。”下通仰高山。

乙三十五号 恩梅开江上接审鬼

恩梅开江大势:江西为百甲山,江东为德果山,德果之东为莪冲河,河之东为仰高山,山心有花寨三户,傈僳。此段道路尽走山巅,两侧均混合老林,至山顶时,寒度如深冬。……

乙三十六号 仰高山上接恩梅开江

仰高山大势:仰高山之西南为莪冲河河水自西南流向东北。莪冲河之东为仰高山,雄杰嵯峨,人烟几无,独有一野寨,名仰高山寨。一户,浪僳。在沧抹河东岸,寨北有藤桥,可渡沧抹河。仰高之东为沧沫河,河水自西南流向东北。自妥郎上至宠等,下至仰高山,气候稍热,渐有瘴毒,猛兽颇多,豹熊之类,途间见不一见。俅人较潞江两岸之怒子、傈僳性稍纯良,从不见汉人,见之亦不以为怪,反多亲爱。将来抚之得法,不难治理。又俗传其人长有尾,余等仅见数人,非人人皆有。其尾长一二寸,无毛,甚细,亦生理上之奇事。特记之于此。又《腾州志》载:今腊撒后山野人有生尾者。未知近如何耳?

……

成等自秤戛与总办师分手,受命侦察俅江流域,横通恩梅开 江,下至小江入口,再渡恩梅开江而西,出温冬、整冬、我旧里麻司地,赴密支那,从八募回腾越。限期八十日,今历时五十余日,为三月二十八日也。秉钧病不能兴,绍武腰际生一疮,通译傈僳毛阿扒亦病,小牛凹则左足为竹签刺穿,脓肿不能行。同行五人已病其四,只达任务之半,无力竟此全功,负罪深矣。仍取旧道,扶病归至落木登

……

根源尝谓:腾中夷人,别之为两大种,曰:临水好洁,信佛不嗜杀,性良有文字、耕水田者,僰夷种也;山居不洁,信鬼嗜杀,性恶,刀耕火种,无文字,用木刻记事者,傈僳种也。又曰:凡居潞、龙、槟榔、大盈、大金沙各江下游平衍之地者,僰夷种也;凡居碧罗、高黎贡诸山及各土司之穹山深谷者,傈僳种也。其间僰夷虽有大、小之别,猛卯以下木邦等地,属大僰夷种,言语亦有同、不同之点,实皆僰夷种也。而野人、浪僳、怒子、俅人,虽其名称不同,实皆傈僳种也。野人、浪僳、傈僳,史志不见其名。从行诸生曰:“傈僳诸种人言语,多有不可通之处。”余曰:“有一部分可通乎?”曰:“可通。”余曰:“广东之广州话与客话,客话之与琼州话,琼州话之与广州话,皆不能全部可通,而有一部分可通,不能不谓之为广东人;且其风俗习惯、嗜好、性情不同者十之二三,同者十之七八。余故曰:野人、浪僳、怒、俅,皆与傈僳同种者也。”记之以备世之研求人种学者考焉。

喀喇、崩龙、阿昌之语言、习惯、性质,与傈僳纯乎不同,当为例外。

古宗、倮罗、苗子则为滇、川、黔边之极大种族,腾边所无,不纪及。

伯总督麟《种人图说》考究不精,分种亦揉杂重出,只能作美术上之图画观。

[清·宣统]李根源著,[民国]李根沄录:《滇西兵要界务图注》卷2《乙线》

北段未定界区域人种,大别之,可分为蒲蛮、浪速、茶山、小山、摆夷、栗粟、球夷七种……

栗粟以滇省沧、潞两江上游为多,其居于未定界者,散住岔角江、拉打阁、恩梅开江上游沿岸,及尖高山北昌银沟、之非河一带。

[民国]尹明德:《滇缅北段界务调查报告》

傈僳,一名力些,潜居深山,板片为屋,种荞麦为食。见《禄劝州志》

民国《禄劝县志》卷3《种人志》

傈僳,《通志》相传:“楚庄蹻开滇时便有此种,无部落,散居姚安、大理、永昌诸府。其居六库山谷者,在诸夷中为最悍;其居赤石崖、金江边地与永北连界者,依树木岩穴,迁徙无常。”

民国《镇康县志初稿》第十五《氏族·种族》

保山境内有傈僳,亦自上游迁至者。保山以南诸县亦有之。兹摘录尹明德所记:

傈僳,以滇省沧、潞两江上游为多。……

民国《保山县志稿》卷13《土族》

傈僳,又作傈苏。《通志》云:“傈僳,相传楚庄蹻开滇时,便有此种人。无部落,散居姚安、大理、永昌等四府。其居六库山谷者,在诸夷中为最悍;其居赤石崖金江边与永江连界者,依树木岩穴,迁徙无常。”傈僳是否为云南土著,典籍中可供考案者,惟此数语。民国十九年,德人克勒脱纳率中山大学地理学系学生作云南之地理考查,归而报告其所经历,内有关傈僳种族之考源,曰:“傈僳人乃藏缅族之一支。彼等现在似尚继续向南迁移,其居地为高山,与住于山谷低地之掸人,恰成对照。”据其推测,则傈僳非云南土著,系藏缅之流支,陆续自北向南推徙,然究皆推拟之言耳。而云龙、大姚皆有此种人。今腾冲古勇琅琊山一带及髭西江边、五设治区、江心坡,皆有此种人。此外则潞江流域凡菖蒲桶、上帕、知子罗、泸水各设治区,又兰坪、维西境内,皆其散布区域也。

民国《腾冲县志稿》卷23《第十五·种人》

铜壁关……

万仞关……

神护关 设于盏西后猛戛山,距城百八十里,所以控制茶山、古勇、威缅、迤西等路也。清乾隆间,以杨东衡世袭正抚夷,原籍江西,住居古永练,历传祖源、名久、镇邦、茂科、成秀;副抚夷王姓,今传至连彩。所管四至:东至止那隘大丫口;南至与盏西交界老官城,又与万仞关分水岭;西至英侵入滇缅分界第二十三号界桩南,至大坝江,又至万仞关石竹河;北至英侵占滇缅分界第三十三号界桩。其地方村寨有杨家寨、麻栗坝、河心、中草坝、王家寨、小辛下寨、羊乃棚、孔家湾、河西小寨、笼朵大寨、空树、邦别、粟点、老马河、黑河、盆都、那狼、卡牙、磨刀石、袜汤、鲁仰、腊尖、浪速、跑蚌、瓦空河、枯峨河、曩防、八窝、高岩、撇石、木笼河上下二寨、丫口、鸡肝、茅草、芭蕉、窝铺等寨。户口约七百五六十户,汉人约百余户,余均栗粟、野人、浪速,以栗粟为最多。

巨石关 设于户岗锡马山,距城三百三十里,所以控制户岗、迤西要路也。抚夷,清代初由盏达司委派,光绪间有寸怀宝、李曰顺、张廷相,民国来有李正洪、杨有洪、张有龄、李生福。二十三年,改为莲山第四区,区长以杨有洪承充。据《滇西兵要界务图》载:巨石关在户岗锡马山下,坝长十五里,气候清凉,山势起伏,故耕凿困难;且河流卑下,难于灌溉,每年出谷二十余万箩。坝内分四甲,汉人六百五十余户,山头有栗粟、野人十余寨,约二百余户,锡马街市尚殷繁。结羊河、石竹河一带与英分界,清代设有营房一所,驻巡防营一哨。巨石关抚夷练田,东至盏达司,南至香蚌林,西至石灰河,北至儿排寨。

右四关,明设蛮哈守备戍之;清顺治十七年,四关各设汛兵十一名。

民国《腾冲县志稿》卷10《第四·职官》

黎苏族 黎苏亦非土著,其先迁来之时间与分布之地带大致与苗族略同,而居处之生活习惯亦复与苗族略同,惟愚而诈,特性情稍殊耳。在先户口颇多,其后陆续迁往顺宁及边夷各地,近留县之人数亦与苗族称伯仲。

民国《永平县志稿》卷7《民族》

中甸地分五境,大小中甸、格咱、泥西、江边。人属蛮夷,一名古宗,一名么些,一名龙巴,一名傈僳,名为四种。……有傈僳一种,为数无几,居处江山头,打牲为食。

光绪《新修中甸志书稿本》上卷《风俗》

中甸有汉、藏、回、苗、摩些、力些、倮罗七种民族,而语言仅有六种……

民国《中甸县志》下卷《社会状况·语言文字》

力些族,散居于第三区,因第三区良美乡一带系居于石戛乡之阴,山深林密,虎豹为害,乃于乾隆年间由士普旺人向维西县属澜沧江边招来唐姓猎户一家,其后遂繁衍于沿江一带高山。

民国《中甸县志》上卷《民族种类及人口》

俚苏,即《通志》所称之傈僳也。居于金沙江畔之峻岭崇峰间,种荞麦而为食,织麻缕以为衣。喜猎,射则必中。性狡悍,好杀戮,惟敬畏么些头目。

[民国]和锡光:《中甸县志稿·种人》[2]

有汉人、倮罗、古宗、么些、傈僳、回民六种。汉人共一千二百六十八人,倮罗七十九人,古宗九千七百七十六人,么些一万二千八百八十四人,傈僳一千三百二十六人,回民八十七人。汉人住境内中部。语言[3]相似英语,有藏文,凡汉人与其往来文件,恒常适用,应翻译之,风俗与汉人略同。么些住江边境沿江一带,语言、文字、风尚概与汉人同。傈僳住东山,另有夷语,有傈僳文,恒不适用,风俗与倮罗同。回民住中部及江边境,语言与汉人同,有回文,恒不适。

民国《云南省中甸县县志·人口·种类》

查泸水在明以前,原族有三:摆夷、倮倮、傈僳。……

傈僳姓氏:密、褚、蔡、禾、余、姬等为源流。

民国《泸水志》第15章《氏族·种族》

上帕僻处滇边,居怒江上游,为西北屏障。人种原为怒子,后渐始有傈僳,由沧江、六库一带移来杂居其间……

民国《纂修云南上帕沿边志》(1)沿革

上帕夷民,原有三种。曰怒子,曰傈僳,曰拉玛。怒子,全系土著,无姓氏,不识年龄,不谙文字,不通汉语。傈僳概由沧江一带移来……

民国《纂修云南上帕沿边志》(5)种族

菖属夷人原有五种,曰古宗,曰喇嘛,曰怒子,曰傈僳,曰曲子。

民国《征集菖蒲桶沿边志》第一《沿革及设治》

贡山夷民,原有五种,曰古宗,曰喇嘛,曰怒子,曰傈僳,曰曲子。古宗由西藏迁来,喇嘛系古宗之入红教者,怒子系土著,傈僳由上帕及沧江搬来,曲子亦系土著。喇嘛、古宗、怒子,散处怒江一二区,傈僳处怒江三四区,曲子处五区之俅江。……

民国《征集菖蒲桶沿边志》第十五《氏族·种族》

力些,亦曰离苏,形癯而性狡,居深山中……

光绪《盐源县志》卷11《风俗志·夷俗》

,即栗粟,居于雅砻江之峻岭,为爨蛮之种族,刀耕火种,迁徙不常……

[清]《盐源县志·种人》

黎苏,一作为力苏,为数无多,散居盐边、会理等地,尚保持其独立的语言风俗。

民国《宁属调查报告·政俗门》

宁属夷族,古称有八,曰西番,曰僰人,曰摩些,曰路鲁,曰鞑靼,曰苗子,曰渔人,曰倮罗,降逮今日,在县境者,惟倮罗、西番、俐苏三族而已……

三、俐苏族

一来历及名称。清康熙五十一年,给予威龙州土司印信号纸时,即载明所辖有俐苏一族,而威龙州长官司其先人张起朝,于洪武七年即已授职,则所辖俐苏,明以前即散居于威龙一带可知矣。惟俐苏二字,既见于四川省通志,或又书作“尼苏”;清末以还,附近此族之汉人,则又书作;且因事涉及此族,入官文书亦作,但其字非字典所有,故根据通志作俐苏。

二住地。俐苏所住,不仅威龙州,凡德昌所属东西南诸山,或三五户,或十余户,山腰山麓,随地有俐苏耕牧焉。

民国《西昌县志》卷12《夷族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