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空间认知的跨度与建筑发展的飞跃

空间认知的跨度与建筑发展的飞跃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建筑为例,空间认知的飞跃几乎是每隔两千年左右为一个时间单位的跨度,前后共计产生三次认识上的飞跃。图1-1-4巴塞罗那德国馆室内一景自密斯·凡·德罗带来的第三次飞跃之后,虽说当代建筑发展呈现前所未见的暴发,但人类总体对空间的认知过程仍然显得十分艰辛而缓慢,以至在悠远的文明长河中,对空间理论的论述,依然十分珍稀。

空间认知的跨度与建筑发展的飞跃

从一个狭义的视角,我们由专业思考开始进入对空间认识的旅程。

宇宙广袤,浩瀚无际。而我们现在所指的空间,通常是从建筑学语境出发的狭义空间,意指被分割和围合后的场所,是一个被强调有“空间感”的区域。

空间,对设计类专业而言永远是一个最大的求索课题,亦是人类认知世界永恒的话题之一。

对空间的认知,文明的历史似乎显得格外漫长而艰辛,几乎没有哪一件事情的认知跨度,能够比空间认识的进程更为缓慢。

以建筑为例,空间认知的飞跃几乎是每隔两千年左右为一个时间单位的跨度,前后共计产生三次认识上的飞跃。

远古时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人类以穴居与巢居为安身遮蔽体,虽说有相当的创造性表现,如遗留于洞窟中的壁画等。但,对空间构筑却毫无概念,空间意识几乎为零(见图1-1-1)。

大约过了两千年时光,在公元前2600年前后,埃及金字塔建造完成,它标志着几何理性构筑物的诞生。虽然金字塔的建造仅仅是从空间外形的意识出发,却因此完成了空间外形认识与建造的第一次飞跃,并持续发展了近两千年时光(见图1-1-2)。

大约又过了两千年左右,在公元100年时,以罗马万神殿为代表的建筑突破了空间仅仅从外观出发的思维,开始进入到空间内部形态的创造。室内空间的设计意识由此出现。但建筑内部与外部的空间关系仍然彼此分离,空间概念处于静态化阶段。至此,完成了建筑史上第二次空间认识的飞跃,并在之后的岁月中持续影响,恰如著名诗人歌德所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见图1-1-3)

图1-1-1 美国土著人帐篷,树干做骨架,包以兽皮。
W·H·杰克逊

(www.daowen.com)

图1-1-2 埃及金字塔

图1-1-3 古罗马万神殿室内与剖面图

继万神殿之后大约两千年,时光到了1929年,由德国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再次打破了两千年之久的沉默,开创了自由流动的建筑空间,结束了空间内外彼此分离的状态,也因此瓦解了“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一历史名言,在建筑史上完成了空间认识的第三次飞跃(见图1-1-4)。

图1-1-4 巴塞罗那德国馆室内一景

自密斯·凡·德罗带来的第三次飞跃之后,虽说当代建筑发展呈现前所未见的暴发,但人类总体对空间的认知过程仍然显得十分艰辛而缓慢,以至在悠远的文明长河中,对空间理论的论述,依然十分珍稀。

回顾古今对空间理论的论述,无非存有两大类情况:其一,对空间的论述不乏其深刻而富启迪的洞见,但多以只言片语的形式出现,缺乏系统性论述;其二,对空间论述具有系统性的梳理,却如教课书般流于浅显。

总而言之,在空间认识与表述上,不是倾向深刻的碎片化,就是趋于浅显的系统化。

那么,空间到底是什么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