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这2座庞然大物既能够顺利跨过星港街,又能在复杂的立体交通空间中巧妙落柱,呈现整体轻盈、现代、简洁的美感,还要满足种植的承重要求与排水要求,这一度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苏州中心高处的花园退台上眺望,可以看见绿意顺着南北两侧的地景桥自然地向金鸡湖畔延伸,桥身与绿意浑然天成。从星港街上行驶而来可见,拥有清水混凝土的简洁外形,配合倒锥形的支撑柱,像是一艘未来感十足的被轻盈托举在半空中的飞船。
2座地景桥长100米,最宽处38米,是由混凝土浇筑成的庞然大物。要使这2座庞然大物既能够顺利跨过星港街,又能在集市政道路、地下隧道、轨道交通、地下环路的复杂立体交通空间中巧妙落柱,呈现整体轻盈、现代、简洁的美感,还要满足种植的承重要求与排水要求,这一度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景观设计单位完成地景桥优美的形态设计后,苏州中心邀请美国工程院院士主持结构设计,经过数十次的实地勘察、现场讨论,从造型、跨度、落柱、景观种植四个方面入手,层层推进,逐步勾勒出跨街天桥的整体方案。
首先,为了让桥体看上去轻薄灵动,项目管理团队抛弃了四四方方的桥体常规外观,而选用流动的双曲面造型。桥体外轮廓截面被设计成圆弧形,使桥体在视觉上更为轻薄,而和缓的弧形坡度也可以让步行体验更加舒适自然。在垂直方向上,利用上大下小的收分柱,减少支撑结构在星港街上的占地。在材料上,选择了新型建筑材料清水混凝土,使桥身气质更加简洁现代。(www.daowen.com)
其次,作为横跨城市主干道星港街的桥梁,桥墩落脚点恰好位于地面地下综合立交的交界处,如何在处于施工中的天桥、路面、匝道、隧道、轨道5层交通系统上巧妙落柱是一个难题。换句话说,地景桥在星港街一端的落脚点,必须在这5层立交空间中“见缝插针”。经过现场测量和反复验证,苏州中心项目管理团队合理布局落柱,使得2座地景桥的最大净跨达到了55米。
最后,作为景观桥,桥面上的植被也需要重点考虑。植被会生长,对桥体产生额外荷载,也给桥体带来了更高的防水要求。所以,在植被上,多选择形体饱满的灌木,加少量乔木作为点缀。通过结构计算,在合理区域的结构体里打开空腔,把桥体变成一个可以开孔的大花盆。
通过层层考量,2座被架设起来的地景桥连接起了城市中心和自然景观,简约大方和轻盈灵动的桥身完美契合迎向未来的城市气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