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氧气不足,早晚温差大,紫外线强,空气干燥,气候多变,地理环境复杂,经济与交通欠发达,医疗技术与设备较落后,且常有风、雨、雪等引起泥石流、暴风雪和雪崩等自然灾害。进入该地区进行大型工程施工,易发急性高原病和工人劳动效率大大减低等。为搞好高原大型工程施工保障参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作效率,故在项目开工前期一定要做好以下工作:施工队伍及参工人员的选择,进行健康教育,普及高原卫生知识;制定完善的医疗保障措施;建设良好的施工驻地;储备充足的药材及医疗设施;制定适合高原地区的施工方案。
(1)对高海拔的认识
①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1 500~3 500 m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的地区如果居住足够长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3 500~5 500 m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的地区人体的体质差异及环境适应能力决定能否适应。
②高原反应的表现: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嗜睡、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因空气干燥而出现喉咙干痒、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皮肤粗糙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部分人会有脱发现象;长期居住高海拔地区的人体红细胞分部宽度偏高。
③不宜上高原参工的人员:一般来说,凡是患有心、肺、脑、肝、肾等疾病,贫血、高血压病和视网膜疾病患者,均不宜进入高海拔地区。正患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烧,体温在38℃以上,或者虽在38℃以下,但有呼吸道疾病及感冒症状明显者,应暂缓进入高海拔地区。
(2)对高原施工人员的医疗保障措施
①针对高原特点,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高原卫生知识。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在进入高原施工之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教育,针对高原环境气候特点,讲述高原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使每个工作人员都了解高原缺氧环境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并掌握预防方法,消除恐惧心理,树立适应环境、战胜自然的信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以积极主动的姿态配合卫生部门搞好疾病预防工作。
人员上场应采取“梯次”上山的办法;上山后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准备7~10 d的适应期以减少身体的不适应及所形成各种剧烈的高山反应。坚持“管理人员、先遣人员先上,待条件具备后大批人员再上”的原则。
②注重避免高原病的诱发因素。一是防止过度劳累。进入高原地区,因海拔高,氧气不足,机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同时劳累会增加机体的耗氧量,更易诱发高原病。二是减少冷热刺激。高原早晚与中午温差大,且常有风、雨、雪等发生,白天紫外线照射强烈,机体遇过冷过热刺激或冷热不均,易出现免疫力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而诱发高原病。三是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因高原低温环境易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另外,鼻咽黏膜充血水肿也可诱发高原病。
隧道专业施工队伍的选择应尽量选择吸收当地劳务,利用他们的高原施工经验和体能稳定的特点。
③制定适宜的工作制度。针对山上体力消耗大劳动生产率降低等特点,施工作业尽量采用以机械代人工的方式。同时,改平原隧道施工的“三班制”作业为“多班制”,每班控制4 h,同时根据不同季节,增减劳动力。
(3)良好的驻地建设可防止高原病的发生
舒适的居住环境能有效降低职工对高原施工的恐惧心理,从而安心工作。项目部驻地建设中(图6—34),职工的办公、住宿的房间全部安装了制氧设备,整个办公居住房间全部安装封闭外窗,使得房间内部的氧气含量比外部环境高。
图6—34 驻地建设
(4)加强责任心,做好卫生防病工作
根据施工地域属于高寒山地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要突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根据施工住地的地理特点,做好高原常见病的预防工作。由于施工地域属于高寒山地气候,早晚温差大、缺氧、空气干燥、紫外线强、气候多变,施工劳动强度高,体力消耗大,加之施工人员初入此地对环境的不适应等特点,应进一步加强卫生防病工作。
②预防高原病,重点预防急性高原病。低海拔地区的人员或初次进入高海拔地区时应逐步增加海拔高度,必要时可在中途停留休息。初到高原地区的人员不应立即参加高强度体力消耗大的工作,应休息数日以适应环境,逐渐增加劳动量与劳动强度。进入高原地区后不宜吸烟饮酒,过量吸烟或过量饮酒易导致突发性高原病。
③施工人员进入高原地区要避免高体力消耗,补充足量的水、能量和维生素,合理安排作业量,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如出现高原病应早期就地治疗,及时送往低海拔地区。
④高海拔地区早晚温差大,气候多变寒冷,必须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切勿将肌肤直接裸露在日光下暴晒,以防止紫外线灼伤,可使用防晒霜或高原擦脸油。要防止嘴唇干裂,觉得嘴唇干时不要用舌头舔舐唇部,以防嘴唇进一步开裂,可用水润湿嘴唇或搽润唇膏等,及时补充水。(www.daowen.com)
⑤如有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症状可适量吸氧,有条件者晚上可熬姜汤和用热水烫脚,一方面可解除疲劳,另一方面可防止感冒。
(5)做好医疗后送工作
由于高寒山地施工的环境特殊,情况复杂,对于伤病员的医疗后送工作必须认真细致,防止发生意外。
①加强巡诊力度。多深入到施工人群中间,细心了解每个工人的身体状况及思想变化,做到每晚睡前和早晨起床后到每个住宿点进行巡查,以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高原病初期症状者。
②加强抢救力量。进入高原地区,尽量增派和选择有经验的医生和卫生人员参加,在抢救伤病员过程中,卫生人员要认真细致地检查,充分考虑到伤病情的严重程度,做好相应处置。
③做好伤病员的思想工作。做到及时了解伤病员的思想变化,进行思想沟通,做好解释工作,克服恐惧心理,使他们配合治疗。
④做好伤病后送工作。为了不影响施工人员的工作情绪及任务的完成,该后送的伤病员应及时组织后送,不要因为轻症者对高原病的恐惧而影响施工任务的完成,也不能为了一味地追求完成施工任务而延误重症者后送机会。
⑤后送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对危重患者要就地抢救,病情平稳后方可考虑后送。后送时要派医生护送,以便处置紧急情况。后送途中要做好保暖、救治及安全等措施,防止发生冻伤或其他意外事故。
(6)做好后勤医疗保障
有针对性地做好药材储备,如图6—35~图6—38所示。施工出发前,考虑到高原道路交通不便,药材的补给工作难度较大,因此进驻高原地区前应加大药材的储备及携运量,特别应针对高原常见病、多发病加大针对性的药品储备。每个施工队伍配备供氧设备,有条件者携带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便携式制氧设备。
在山上应设立卫生室,每个施工队配备卫生员,密切观察施工人员的身体状况,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储备必需的药品、氧气袋和常用医疗器材,做到一般病现场能够治疗,其他病症及时转移到后方医院医治,保障施工人员的数量和战斗力。
图6—35 工地医疗室
图6—36 便携式氧气装置
图6—37 工地集中制氧设备
图6—38 工地供氧设备
总之,高海拔施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高原施工人身安全防护意识没有认识和了解。有了对高原施工人身安全的了解,对症下药,保护好项目部参工人员的身心健康,在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健康安全的前提下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