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冻土地温简图、冻土地温与冻土类型对照分区图、冻土地温与公路病害对照分区图、冻土地温与土质对照分区图保留所有分区线汇总在一起,保证横坐标对应,取各个分区线合集。取合集方法如下:先将土质对照图各个分区线向上延长,若其上有分区线与之重合,则停止向上延长,若没有分区线与之重合,则一直延伸到冻土地温简图以上;将公路病害分区简图中的各个分区线向上对应延伸,若其上有分区线与之重合,则停止向上延伸,若没有则一直延伸到冻土地温简图上;将冻土类型对照图中的分区线一一向上对应延长,若其上有分区线与之重合,则停止延长,若没有则一直延伸到冻土地温简图上;将所有分区线延长到最上部地温分区简图后,便得到考虑冻土类型、公路病害、土质类型这些冻土地温分区补充条件的综合地温分区图,如图3—5所示。
图3—5给出了G214沿线冻土地温沿线路里程的段落划分,现将G214沿线冻土按照冻土地温、段落特征(冻土类型、病害类型、土质类型)相似原则,将图3—5的各个段落进行汇总,划分为以下七个区域:
Ⅰ区:地温常年在0℃左右;基本无冻土分布;桩号在K520+800—K532+900之间,行政辖区在野马滩段;该区基本无严重可见病害,段落总长12.1 km。
Ⅱ区:冻土地温常年在0℃左右;该区多见季节性冻土;桩号在K467+850—K513+600之间,行政辖区隶属黄河沿南段和棉纱岭段北段;该区道路病害以局部沉陷,网裂最为常见;该段上部土质以砂土为主,下部多见风化砂岩,段落总长45.75 km。
图3—5 综合地温分区图
Ⅲ区:冻土地温常年在-0.5~0℃;冻土类型以少冰、多冰冻土为主;桩号分布:K318+900—K321+420、K321+420—K327+600、K327+600—K347+300(鄂拉山南半段)、K387+700—K411+500(红土坡段、花石峡北段)、K532+900—K539+000(小野马岭中部和北部)、K578+600—K603+000(查拉坪、查拉根、巴颜喀拉山中部和北部)、K630+200—K632+800、K632+800—K650+420、K650+420—K654+870(查隆穷南段、清水河北段);该区公路主要病害类型有破碎,横缝,局部沉陷,波浪;该区土质以亚砂土夹碎砾石、碎石土以及砂砾较常见,段落总长68.97 km。
Ⅳ区:冻土地温常年基本保持在-1℃;冻土类型以富冰、饱冰为主,含土冰层为辅;桩号分布:K300+960—K318+900(鄂拉山北段)、K347+300—K348+600、K348+600—K369+000(姜路岭段)、K369+000—K372+000、K372+000—K387+700(醉马滩段)、K457+000—K461+500(多次安克郎南端)、K567+000—K578+600(龙根查依玛南端);道路病害多为网裂、沉陷、断裂板、破碎;土质多为亚砂土和砾石,段落总长64.44 km。(www.daowen.com)
Ⅴ区:冻土地温常年基本保持在-0.5℃;冻土类型为多冰、富冰、饱冰冻土;桩号分布:K411+500—K433+000(花石峡南段,长石头山段)、K461+500—K467+850(黄河沿北端)、K539+000—K557+000、K557+000—K567+000(小野马岭北端、野牛沟段、龙根靠段);该段公路病害以纵裂、沉陷、波浪、断裂板为主;上部土质多见砂、砾砂,碎石土、块石土,下部基本以风化岩石为主,段落总长55.85 km。
Ⅵ区:冻土地温在-0.5~1.0℃;冻土类型富冰、饱冰、含土冰层;桩号分布:K433+000—K457+000(多次安克郎中部和北部)、K603+000—K615+000、K615+000—K630+200(巴颜喀拉山南端,查隆穷中部和北部);该段公路病害以纵裂、沉陷、破碎为主;土质多见亚砂土夹砾石,碎石土,块石土,段落总长51.2 km。
Ⅶ区:冻土地温基本保持在0℃,冻土类型富冰、饱冰、含土冰层;桩号分布:K513+600—K520+800(棉纱岭南端、野马滩北端)、K654+870—K662+900、K662+900—K664+040、K664+040—K669+330(清水河南段);该段公路病害严重,以沉陷为主、局部冻胀翻浆;上部土质多见淤泥质土、亚黏土、碎石土,下部为风化泥岩,路段总长21.76 km。
将G214沿线地温分区按照区段特征在图3—6中标出。
图3—6 G214沿线冻土综合分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