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连续完整的青林口剖面开始碳氧同位素研究,发现整个震旦系存在6次明显的碳同位素负偏(图3)。
CN1位于陡山沱组底部盖帽白云岩之中,碳同位素最大为-3.05‰,最小为-4.80‰,平均为-3.94‰。这在华南盖帽白云岩中碳同位素值的平均范围内,可以与华南乃至全球其他地区的盖帽白云岩进行对比。CN2位于陡山沱组第二段中部,距离陡山沱组底部大约28 m位置,这个负偏最低可达-2.21‰,从其上下碳同位素分布可以看出这次负偏是具有连续过渡性,并非像CN1与CN2之间的3个负偏的数据那样孤立,因此CN2是可能代表原始碳同位素异常的数据。CN3位于陡山沱组第二段顶部地层中,青林口剖面中CN3由相邻较近的两个负偏与一次正偏组成,下部的负偏最低可达-1.55‰,中间的正偏最大可至3.29‰,而上部的负偏最低可达-4.49‰。CN4位于陡山沱组第三段上部,最低值为-3.12‰。这个负偏是在陡山沱组第三段中部暴露面之上开始出现的,该项目组研究认为这个暴露面在峡东地区具有代表性,并作为一个层序界面,可以进行等时对比。CN5位于蛤蟆井段顶部至石板滩段底部地层中,从蛤蟆井段顶部薄层状白云岩开始降低,庙河段内没有能够获得数据点,至石板滩段底部的白云岩内达到最低值-3.21‰。CN6位于灯影组与岩家河组界线附近,最低值可达-3.02‰。这次负偏在峡东地区乃至全球都广泛发育,代表了寒武纪/前寒武纪界线附近的一次碳同位素异常。(www.daowen.com)
综上所述,青林口剖面依迪卡拉纪地层发育6次明显的碳同位素负偏,这6次碳同位素负偏都可以在黄陵南缘的其他剖面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碳同位素异常,青林口剖面依迪卡拉纪碳同位素变化曲线可以代表黄陵南缘地区碳同位素的异常变化,并可以作为地层对比的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