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研究程度较高的峡东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区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该项目新发现了该区域出露最为完整而连续的新元古代地层剖面,即青林口剖面。通过系统细致的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解析了该剖面的地层序列及其沉积演变特点。该剖面新元古代地层自下而上出露莲沱组、南沱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莲沱组由两个沉积旋回组成,以紫红色砂岩夹页岩为主,沉积特征显示莲沱组为河流相,以山区辫状河为主,页岩可能为河漫滩或小型山间盆地沉积。南沱组角度不整合在莲沱组之上,以灰绿色杂砾岩为特征,具有3个岩性段,经历了冰进后快速消融堆积,到冰退后小间冰期,再到冰进后快速消融堆积的过程。陡山沱组整合在南沱组之上,以“盖帽白云岩”的出现为底界,以黑色碳质页岩的结束为顶界,划分为4个明显的岩性段;陡山沱组第一段为浅水潮坪相沉积,随后陡山沱组主体为浅水陆棚环境,而第二段和第四段的黑色页岩为潟湖相沉积。灯影组整合在陡山沱组之上,具有自下而上蛤蟆井段、石板滩段和白马沱段3个岩性段,整体为潮坪相沉积。上述沉积记录显示,青林口地区在新元古代中期开始接受沉积,最早沉积陆相的莲沱组,在经历成冰纪晚期南沱组代表的“雪球地球”事件后转为海相沉积,并在依迪卡拉纪沉积浅海开阔碳酸盐相或局限页岩相。对于揭示新元古代生物演化和环境演变历程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图1 湖北秭归青林口新元古界剖面位置(A)及路线图(B)和地层剖面图(C)
A.研究区部分地质简图和剖面位置图;B.青林口剖面沿公路走向平面图:Granite为黄陵岩体,LT为莲沱组,LT1为莲沱组第一段,LT2为莲沱组第二段,NT为南沱组,DST为陡山沱组,DST1为陡山沱组第一段,DST2为陡山沱组第二段,DST3为陡山沱组第三段,DST4为陡山沱组第四段,DY为灯影组,DY1为灯影组蛤蟆井段,DY2为灯影组石板滩段,DY3为灯影组白马沱段,YJH为岩家河组;C.青林口地层剖面图(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