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龙-茅坡锰矿找矿靶区:位于古丈县城正北,直距约3.5km处,行政隶属古丈县罗依溪镇管辖。矿区有“村村通”硬化公路约2km与省道S229相连接,交通条件非常便利。矿区范围西起茅坡,东界黑潭村,北自苗儿田,南止树栖河。南北长约5.5km,东西宽约5km,面积为27.5km2。
通过对古丈地区进行1∶5万矿产地质测量扫面工作,大致查明了古丈地区“湘潭式”锰矿所赋存的下南华统大塘坡组地层分布情况及其地质特征,并发现古丈县大龙—茅坡一带锰矿成矿地质条件较好,较具找矿远景,遂对该矿区实施了以1∶5万双频激电中梯测量、1∶1万综合剖面为主要工作量的概略检查工作,进一步查明了矿区地层、构造、含矿层位地质特征及已知矿床特征;大致查明了矿区范围内含锰岩系的分布和层序、岩性组合,并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对矿体走向和厚度进行大致控制,预估算矿区内锰矿的远景资源量,评价锰矿资源潜力并圈定找矿靶区并实施了1∶1万地质草测及槽探浅井等工作量。
靶区完成了1∶5万矿产地质测量(简测)25km2,1∶2000地质剖面测量9.6km,1∶1万地质测量(草测)16km2,1∶1万地化综合剖面6.4km,1∶5万双频激电中梯测量12km,浅井6m,槽探1102.8m3,刻槽样(10cm×3cm)91个,土壤样160个。
地层由老到新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板溪群马底驿组;下南华统古城组、大塘坡组,上南华统南沱组;下震旦统金家洞组、上震旦统留茶坡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石牌组、清虚洞组;第四系。其中,下南华统大塘坡组为锰矿赋存地层,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上下2个岩性段,锰矿赋存于该地层下段黑色含锰岩系中,主要岩性为黑色碳质页岩、黑色页岩和黑色含锰质页岩,底部夹似层状、透镜状的块状菱锰矿和条带状菱锰矿。地表露头线呈线状分布于矿区中部舒家寨、大龙、坝潭、茅坡及龙潭坪一带。地层呈一宽缓倾伏背斜产出,背斜核部位于泥湾潭至龙吉寨一带,背斜走向北东东约65°~80°,呈20°~30°倾角向南西倾斜。背斜南东翼地层倾向南东,倾角大多18°~37°,背斜北西翼地层倾向北西,倾角较陡,大多在25°~46°,个别地方甚至达到57°,地层沿走向长约12km,厚度在30m以内(图1)。
图1 大龙-茅坡矿区锰矿TC310素描图
矿区发育有古丈复式背斜北西翼之次级褶皱万岩溪背斜,有区域断裂吉首-古丈断裂次级断裂古丈断层F3贯穿整个矿区。矿区范围内未见岩浆岩分布。矿区共圈定3个碳质页岩激电异常,分别为IP4、IP5、IP6。其中IP4与IP5异常区域均指向矿区赋矿地层下南华统大塘坡组,为探矿工程查证异常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地质依据,选择IP4与IP5两个异常区利用探槽工程进行了查证,均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区内锰矿体呈层状产于下南华统大塘坡组底部的黑色含锰岩系中(图2)。矿体呈薄层状分布于矿区中部舒家寨、大龙、坝潭、茅坡及龙潭坪一带,呈一宽缓倾伏背斜产出,背斜核部位于泥湾潭至龙吉寨一带,背斜走向北东东约65°~80°,呈20°~30°倾角向南西倾斜。背斜南东翼地层倾向南东,倾角大多为18°~37°,背斜北西翼地层倾向北西,倾角较陡,大多为25°~46°,矿体沿走向长约12km,厚度在30m以内。共圈定了2条工业矿体(图3)。Ⅰ矿体为区内主要矿体,与底界相距一般0.2~0.8m,大部分均直接赋存底板页岩之上。矿体厚度一般为1~3.6m,平均厚度1.93m,氧化锰矿中Mn品位15.04%~33.16%,平均品位20.99%,含Mn品位偏低且变化较大,但矿体厚度连续并且稳定,除少数工程中由于矿体厚度小于可采厚度而被剔除,在平面形态上作为一个矿层在区内还是比较稳定的。共有8条探槽揭露到Ⅰ矿体。Ⅱ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零乱分布于Ⅰ矿体之上,与Ⅰ矿体顶界相距一般0.8~3.5m,为含粉砂质、碳质页岩隔开。矿体厚度一般0.8~1m,平均厚度0.75m,氧化锰矿中Mn品位18.6%~33.91%,平均品位24.97%,含Mn品位及厚度趋于稳定,但矿体厚度比Ⅰ矿体薄且不连续,故该矿体在地表工程中见到较少,但根据地表追索与推测,其矿石类型及沉积环境同Ⅰ矿体基本一致。Ⅰ、Ⅱ矿体中心均位于大龙—茅坡—竹溪一带,整体呈北北东向展布,呈45°~60°走向产出,倾向在背斜两翼分别为南东和北西,倾角8°~30°,个别地方较陡,达到47°。沿北西倾向追索长度约4000m,沿南东走向控制宽度约3500m,矿体控制面积约3.5km2,地表氧化锰Mn品位15.04%~33.91%,含矿体深部未圈定,初步分析矿体沿北西倾斜方向有一定规模,而往南东倾斜方向由于区域断裂F3切割和剥蚀,推测深部延伸较短。位于背斜两翼的矿体露头线在地表相距400~1200m,据两侧地表矿体揭露,其厚度与品位均未显示出较大差异。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菱锰矿,脉石矿物成分主要为碳泥质、白云石、石英和少量的陆源碎屑等;氧化锰矿的矿物成分主要为软锰矿,次为硬锰矿、褐铁矿等,脉石成分主要为黏土质、泥质及石英等。
图2 探矿工程中的含锰岩系
图3 地表和深部锰矿体
矿石结构主要有显微粒状结构,碎屑结构和隐晶质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条带状构造,局部见块状构造。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为Mn,其他元素无综合回收价值,属低铁高磷贫锰的酸性锰矿石。氧化锰矿石中Mn品位一般为15.04%~33.91%,平均24.97%(Ⅰ矿体)和15.90%(Ⅱ矿体),形成局部地段的优质富氧化锰矿。矿区地表均为风化后的氧化锰矿石,深部为碳酸锰矿石。矿区内锰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于下南华统大塘坡组下段的黑色含锰岩系中,矿体顶底板均为黑色含锰碳质页岩。矿体与围岩间界线一般较为清晰。
选择几何计算法预测锰矿远景资源量246.02×104 t。
(2)排若磷矿找矿靶区:位于古丈县城南西240°方位,直距约12km处,行政隶属古丈县双溪乡管辖,交通条件相对较为便利。矿区范围西起狗脑山,东界宋家,北自夯水,南止热达树,包含排若、夯娄等行政村。南北长约5km,东西宽约5.5km,面积为27.5km2。
通过对古丈地区进行1∶5万矿产地质测量扫面工作,大致查明了古丈地区“荆襄式”浅海相生物化学沉积型磷块岩矿床所赋存的下震旦统金家洞组地层分布情况及其地质特征,并发现古丈县排若一带磷块岩矿成矿地质条件较好,较具找矿远景,遂对该矿区实施了以1∶5万双频激电中梯测量、1∶1万综合剖面为主要工作量的概略检查工作,进一步查明了矿区地层、构造、含矿层位地质特征及已知矿床特征;大致查明了矿区范围内含磷层的分布和层序、岩性组合。(www.daowen.com)
完成1∶5万矿产地质测量(简测)27.5km2,1∶2000地质剖面测量3km,1∶1万地质测量(草测)18km2,1∶5万双频激电中梯测量12km,槽探252.8m3,浅井24m,基本分析45样。
出露地层由老到新有上南华统南沱组,下震旦统金家洞组、上震旦统留茶坡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第四系。区内发育有古丈复式背斜北西翼之次级褶皱万岩溪背斜,矿区靠近背斜核部,倾角较缓,局部地段甚至趋于水平,矿区地产整体呈一缓倾角单斜产出。剖面及地表难觅明显褶皱形态,止见于地表露头产状变化不定。区内断裂构造整体不发育,仅沿夯水河整体方向发育有1条错动断层,为一区域断裂(葫芦寨正断层)。断层整体走向为北西西,在排若—夯水村附近走向转为近东西向。为一正断层,断层整体走向为NEE10°~60°,倾向北西,断层倾角较陡,大多在40°~70°。矿区范围内未见岩浆岩分布,矿区内蚀变广泛,但较简单,皆属低温、中—低温热液蚀变。矿区内未圈定激电异常。
区内磷块岩矿体呈层状产于下震旦统金家洞组中部的含磷层中。主要出露于矿区中部排若—棉花坪一带,地表露头线沿走向长约8000m,厚度3~17m,走向为北北东35°~45°,倾向北西,倾角较缓,大多在3°~16°,局部趋于水平。磷块岩矿则呈薄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于金家洞组中段含磷层中(图4)。
图4 排若磷矿地质略图
见1个磷矿体,矿体走向及产状变化与地层基本一致,走向为北北东35°~45°,倾向北西,倾角较缓,局部趋于水平。矿体厚度一般0.40~3.73m,平均厚度2.17mm。最大厚度3.73m,最小厚度0.40m,长度超过8000m。矿体中P2 O5品位15.44%~23.72%,平均品位17.55%,含P2 O5品位偏低但趋于稳定,且矿体厚度连续,平缓的倾角致使磷块岩矿体出露于地表的露头线走向较为曲折,露头线主要见于棉花坪—排若—翁草—夯娄一带,沿其走向工程控制长度约8000m,呈弯曲带状分布。
矿体中有用矿物以胶磷矿为主(图5),偶尔也有磷铝石,以及次生的磷铁矿类。脉石矿物有碳泥质、白云石、石英、黏土矿物(水云母-绢云母)、重晶石、长石、次生石膏等。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闪锌矿,偶见方铅矿、黄铜矿。矿石的结构主要为隐晶结构、碎裂结构。矿石的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似层状构造。该区磷矿工业矿体矿石的主要有益组分为P2 O5,约占17.55%,其他主要组分为酸不溶物,约占24.54%。矿石自然类型有原生沉积型和次生风化淋滤型。
图5 湖南省古丈磷矿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