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吴家山铅锌矿: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野人谷镇境内,北距房县县城32km,南距神农架林区松柏36km。209国道穿过检查区,其间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
通过地表地质测量和探槽等手段,发现了2个铅锌矿化层,7个铅锌矿体,铅锌矿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地层之中,矿化层位可分为上、下两层(图1)。
第一铅锌矿层赋存于灯影组三段下部深灰—灰色厚层含硅质藻砂屑白云石化微晶—细晶白云岩。主要有闪锌矿、方铅矿、赤铁矿,次为黄铁矿(褐铁矿)。脉石矿物为白云石、方解石、石英、凝块石等。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Zn,伴生有Pb,Pb、Zn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主要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等。矿
图1 吴家山铅锌矿地质图
第二铅锌矿层赋存于灯影组三段上部灰白色—灰色厚层状含硅质藻砂屑白云石化细晶白云岩,位于第一含矿层上部10~40m处。矿石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赤铁矿,次为褐铁矿及微量黄铜矿。脉石矿物为白云石、石英及少量方解石、萤石、重晶石和胶磷矿等。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Pb Zn,局部Ag也较高,PbZn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主要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等。矿物晶体较粗,一般呈他形粒状或半自形—他形粒状,粒度一般为0.01~0.3mm。由Ⅱ铅锌矿体—Ⅶ铅矿体共6个矿体组成。
Ⅰ铅锌矿体:分布在矿区北西,吴家山一带,为下铅锌含矿层(第一铅锌含矿层)。矿体赋存于灯影组三段下部深灰—灰色厚层含硅质藻迹泥晶白云岩,位于上矿层下部10~40m处,矿体较连续。矿体产状较稳定,与地层产状近一致,产状为335°∠15°~40°。工程控制的矿体露头线长约600m,单工程矿体厚度1~10m,矿化层厚度大。矿化以Zn为主,伴生少量的Pb,Zn为0.33%~3.73%;平均为1.67%;Pb为0.36%~1.44%。
Ⅱ铅锌矿体:在矿区北西,吴家山一带,为上铅锌含矿层。矿体赋存于灯影组三段上部灰白—灰色厚层状含硅质藻砂屑白云石化细晶白云岩。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近一致,产状为335°∠14°。矿体露头线长约3.4km,平面距离长约1.8km,矿体较连续稳定;单工程矿体厚度1.05~3.4m,矿体平均厚度1.92m。Pb品位0.44%~14.42%;Zn品位0.21%~2.60%,平均为1.79%。
Ⅲ铅锌矿体:在矿区中部。矿体赋存于灯影组三段上部灰白—灰色厚层状含硅质藻砂屑白云石化细晶白云岩。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近一致,倾角为11°~14°。矿体露头线长约1.4km,平面距离长约0.8km,矿体较连续稳定;矿体平均厚度1.33m。Pb平均品位3.31%;Zn平均品位2.1%。
Ⅳ铅锌矿体:在矿区中部,小天池一带。矿体赋存于灯影组三段上部灰白—灰色厚层状含硅质藻砂屑白云石化细晶白云岩。该矿体与Ⅲ铅锌矿体应为同一矿体,由于地形原因暂分为两个矿体。ⅣPbZn矿体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近一致,倾角为10°~23°。矿体露头线长约1.3km,平面距离长约0.8km,矿体较连续稳定;矿体平均厚度2m。Pb平均品位1.78%;Zn平均品位2.39%。
Ⅴ铅矿体:在矿区中部癞瓜坪一带。矿体赋存于灯影组三段上部灰白—灰色厚层状含硅质藻砂屑白云石化细晶白云岩。该矿体为第一铅锌矿化层,由于断层所截与Ⅲ铅锌矿体断开,该矿体与Ⅲ铅锌矿体应为同一矿体。Ⅴ铅锌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近一致,倾角为15°。矿体露头线长约0.6km,平面距离长约0.5km,矿体较连续稳定;矿体平均厚度0.56m。Pb最高品位16.5%;锌矿化不明显。
Ⅵ铅矿体:在矿区中部癞瓜坪一带。矿体赋存于灯影组三段上部灰白—灰色厚层状含硅质藻砂屑白云石化细晶白云岩。Ⅵ铅锌矿体为第一铅锌矿化层。Ⅵ铅锌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近一致,倾角为3°。由1个槽探工程控制,矿体露头线长约0.4km,平面距离长约0.4km,矿体较连续稳定;矿体平均厚度1.65m。Pb最高品位18.02%;锌矿化不明显。
Ⅶ铅矿体:位于岗家岭一带,为雨淋沟断裂以南发现的铅锌矿体,铅锌矿化层为灯影组三段顶部,含矿岩性为灰白—灰色厚层状含硅质藻砂屑白云石化细晶白云岩。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近一致,倾角为12°。矿体露头线长约0.5km,平面距离长约0.4km,矿化体较连续稳定;矿体平均厚度1.17m。Pb最高品位22.2%;锌矿化不明显。
初步认为,吴家山铅锌矿控矿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地层岩性因素,铅锌矿体赋存于灯影组地层中,并富集于特定的岩石中,表现出层控特征,灯影组为成矿元素高背景地层,是铅锌矿矿源建造,它们受后期地质作用改造,促使矿源层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迁移至有利岩性或构造部位富集成矿;二是构造因素,构造对铅锌矿体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断裂构造是该类矿床的加富因素,特别是第二含矿层。总的认为,顺层走向断层是主要控矿、容矿构造,直接控制了铅锌矿体的产出。
综上所述,矿床成因为层控-改造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
估算经工程验证3341铅锌矿资源量13.3×104 t,其中Pb 7.97×104 t,Zn 5.3×104 t,达中型规模。
(2)大马料沟钒矿:位于房县门古寺镇西约10.5km,行政区划属房县门古寺镇管辖。区内有县道X041近东西向横穿工作区中北部,与乡村公路及省道S305相连,交通较为方便。
该点为新发现的钒矿点,钒矿主要赋存在大贵坪组中部,岩性主要为碳质泥岩与薄层硅质岩互层,钒矿化层在检查区内较为发育。经探槽工程控制,共圈定了3个矿体(图2)。
图2 大马料沟钒矿地质图
Ⅰ矾矿体长2672m,平均厚度为3.37m,呈层状产出,矿化以钒为主,伴生银,V2 O5平均品位0.85%,最高达3.27%,银平均含量为10.60×10-6。
Ⅱ矾矿体长824m,钒矿层岩走向较连续,产状稳定,与地层产状近一致,倾向为北西西向,倾角为10°~55°,矿化以钒为主,伴生银,V2 O5平均品位1.00%,矿化层厚度较稳定,平均厚度为2.32m。
Ⅲ矾矿体长742m,钒矿层岩走向较连续,产状稳定,与地层产状近一致,倾向为北西西向,倾角为10°~37°,矿化以钒为主,伴生银,V2 O5平均含量为0.64%,矿化层厚度较稳定,平均厚度为1.13m。通过观察认为V2 O5和银主要呈离子状态赋存在碳质泥岩中,硅质岩中含量较低,主要矿石矿物有含银钒云母,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www.daowen.com)
通过调查发现钒矿化主要集中在大贵坪组地层中,形成的环境是一套深水滞留环境下含碳质的泥质-硅质-碳酸盐沉积建造。矿体为海相沉积形成,严格受志留系大贵坪沟组黑色岩系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型钒矿床。
本次矿点重点检查,根据上述工业指标及参数,进行钒矿金属资源量估算。初步估算钒矿资源量达6.0×104 t,初具小型银钒矿规模。
(3)江南沟锰矿:位于房县县城南西约40km,面积约168km2,行政区划属房县上龛乡管辖。交通主要有县道X50由检查区北部通过,检查区有村村通与县道相连,交通较便利。
通过该次概略性检查认为该地区锰矿化层为两条,分别位于黄龙山背斜北翼和南翼,见图3。
图3 江南沟锰矿地质图
北翼锰矿层走向与构造线方向一致为北东东向,在黑洼到栗子坪一带,矿层长4055m,平均厚0.77m,平均含Mn 21.51%,锰矿层倾向为330°~15°,倾角为15°~55°,矿层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体南东侧为紫红色、黄绿色粉砂质页岩,浅灰—灰白色薄层灰岩,薄层泥质硅质岩,局部有灰色薄层碎裂含锰微晶白云岩(底板),向上为含锰白云岩、菱锰矿矿层,再往上为氧化锰矿层,北侧为含碳质页岩、灰白色薄层微晶白云岩(顶板)(图3)。南翼锰矿层平面上看与北翼矿层平行,在小沟—高坑子—崖上—栗子坪一线,矿层长6766m,平均厚0.8m,平均含Mn 22.5%,锰矿层倾向为120°~180°,倾角为55°~85°(图4、图5),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体南东侧为含碳质页岩、灰白色薄层微晶白云岩(顶板),向北依次为氧化锰矿层、菱锰矿矿层、含锰白云岩,北侧为紫红色、黄绿色粉砂质页岩,浅灰—灰白色薄层灰岩,薄层泥质硅质岩(底板)。
区内矿石可分为原生沉积的含锰碳酸盐岩矿石、硅化锰质碎裂岩矿石及次生氧化锰矿石。
图4 江南沟锰矿黄龙山背斜南翼(倒转)锰矿露头特征
图5 江南沟锰矿黄龙山背斜北翼锰矿层露头特征
矿床成因初步认为在早寒武世早期,由于受惠宁运动的影响,海底地形发生低幅度的相对升降,鄂中地区中北部因相对上升形成鄂中古岛,古岛外围地区相对下降,依次形成滨岸带、浅海陆棚,而该区则位于近陆的陆棚边缘盆地(牛蹄塘组的含碳质页岩、粉砂岩、泥岩及具条纹条带构造的灰泥岩即为证明)。
由于处于有利的古地理位置,故对成矿有利,主要表现为:由于近陆有利于接受鄂中古岛(江南古陆)剥蚀物,而鄂中古岛震旦纪地层中发育有含锰灰岩(可能为深部火山碎屑物质),长期风化溶蚀分解出来的锰质在内陆河及地表潜流的搬运过程中,经滨海沼泽地带,在植物分解产生的腐殖质胶体保护下,呈高价氧化物溶胶状迁移至盆地,给矿床提供了丰富物资来源。
由于古陆早已形成了震旦纪的磷矿,在水介质作用下,亦同时搬运至盆地中,故在该区形成了高磷、低锰的矿石类型。由于位于沉积环境稳定的氧化界面以下,而海水循环不畅处于还原环境,因此有利于锰质的沉淀和聚集,成为聚矿的盆地。初步认为,矿床属原生浅海沉积型锰矿。
初步估算3341锰矿石量828×104 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