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地质构造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地质构造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查明了调查区主要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变形特征、活动期次及力学性质。讨论了构造与地质灾害关系,齐岳山溶洞或暗河的发育主要受北东向和北西向断层、节理的控制,岩溶突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位置与岩性分异界面、岩层接触界面、褶皱转折端、断层等关系密切。构造作用形成的褶皱、断层及其结构控制了暗河、高压及岩溶突水等地质灾害的分布。对齐岳山构造带构造变形及古应力的分析,为进一步深入认识地质灾害形成机制提供了构造信息。

(1)查明了调查区主要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变形特征、活动期次及力学性质。对调查区褶皱叠加关系进行了分析,系统研究了齐岳山高陡背斜带构造变形特征,通过断层滑动数据反演古应力,获得了调查区侏罗纪以来五期构造应力场作用(图3)。综合构造应力场反演、叠加褶皱分析及构造演化研究,对调查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提出:第1期为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场,发生时间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初,形成北东向褶皱构造;第2期为近东西向挤压应力场,发生时间为早白垩世末,形成近南北向褶皱构造;第3期为近南北向挤压应力场,发生于早白垩世末至晚白垩世初,形成近东西向褶皱构造;第4期为北西-南东向引张应力场,发生于晚白垩世至古、始新世,对应燕山晚期伸展作用;第5期为北东—南西向挤压应力场,发生于渐新世末,形成了白垩系正阳组砾岩中的网格状共轭剪节理。

(2)系统地从多级层状地貌(夷平面、剥蚀面、阶地)、新构造应力场、断裂活动性及地震活动等多个方面对调查区新构造运动特点进行了总结。在清江、郁江、长江分水岭齐岳山及冯家山一带发现十余处残留的高海拔河流相冲积砾石层,获得利川地区高海拔砾石层的ESR年龄为(551±55~274±27)ka BP,结合清江中游建始巴东地区高海拔砾石层的ESR年龄(789±78~677±67)ka BP,认为其可能指示清江袭夺中游水系发生于早、中更新世之交,袭夺上游水系发生于中更新世中期,现代清江水系形成于中更新世中期之后。清江贯通方式指示长江贯通三峡的方式总体上可能也是自东向西的不断袭夺,获得了郁江断裂方解石角砾岩的ESR年龄,指示该断裂最后一次强烈活动时间为1478±147ka BP。

(3)在黄泥塘以南瓦厂一带发现了保存完好的第四纪湖相-河流相沉积组合,并获得了多个年龄数据(31.39±2.67ka BP、60.56±5.15ka BP)。该套组合的发现表明在地处鄂西—渝东山地的利川地区,河谷的演化过程中夹杂着突发的地质灾害事件,不仅对研究郁江的河流发育史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了解现代大江大河灾难性地质灾害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www.daowen.com)

(4)讨论了构造与地质灾害关系,齐岳山溶洞或暗河的发育主要受北东向和北西向断层、节理的控制,岩溶突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位置与岩性分异界面、岩层接触界面、褶皱转折端、断层等关系密切。构造作用形成的褶皱、断层及其结构(结合岩性)控制了暗河、高压及岩溶突水等地质灾害的分布。对齐岳山构造带构造变形及古应力的分析,为进一步深入认识地质灾害形成机制提供了构造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