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各时代地层岩石类型和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和沉积环境分析,划分出大陆、海-陆过渡和海洋三大沉积相区、27种沉积相类型和3种事件沉积,在海洋相区中又划分出无障壁海岸和障壁海岸两种海相沉积相型系列。根据沉积岩类型、沉积相类型及实测连续沉积地层剖面中不同沉积相类型的相邻关系,建立了4种沉积相模式,即无障壁海岸陆源沉积岩与碳酸盐岩混合沉积相模式、障壁海岸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障壁海岸陆源沉积岩与内源沉积岩混合沉积相模式和陆源沉积岩沉积相模式,对于鄂西—渝东地区奥陶系—中侏罗统的沉积特征和寻找沉积-层控矿产有所裨益。
(2)查明了晚加里东运动在区内的沉积响应。调查区西南部干溪口一带缺失了志留系纱帽组顶部、整个泥盆系及大部分石炭系,仅见大埔组白云岩,厚度1.73m,而南东部的黄泥塘、黄金洞一带则保留了泥盆系,缺失了上泥盆统顶部、石炭系和下二叠统,指示了该时期复杂的古地理格局变化特征。
(4)查明了三叠纪大冶组岩相变化特征。大冶组沉积时期,古地理延续了二叠纪末长兴期西高东低的古地理格局,齐岳山一带地势较高,发育台地-台地边缘浅滩相。黄泥塘一带地势较低,水深较大,古地理位置处于台地边缘斜坡,发育滑塌沉积,垂向上发育台地边缘斜坡-台地边缘浅滩-开阔台地相沉积序列。随着海水逐渐变浅及沉积物的充填作用,嘉陵江组一段沉积时期,调查区东西向古地理差异减小,均为台地蒸发岩相沉积,所不同的是,齐岳山地区除了白云岩外还发育大套陆源紫红色泥岩。(www.daowen.com)
(5)查明了印支运动在区内的沉积响应。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在利中盆地以南的福宝山、甘溪山一带中三叠统巴东组保留完整,与上覆晚三叠世九里岗组呈整合接触,其他地区均缺失巴东组四段、五段以及巴东组三段上部地层,与上覆晚三叠世九里岗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巴东组三段地层的厚度变化,反映中-晚三叠统时期调查区及邻区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上述地层接触关系指示印支运动(表现最明显、影响最大)发生于晚三叠世卡尼期晚期—诺利期初期,在该区表现为不均匀的垂直抬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