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钢材主要技术性能及应用,建筑材料

钢材主要技术性能及应用,建筑材料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是钢材力学性质的主要检验指标。因时效导致钢材性能改变的程度称为时效敏感性。图7.3V形缺口冲击韧性7.2.2钢材的工艺性能1.冷弯性能冷弯性能是指常温下钢材承受弯曲变形的能力,冷弯性能是建筑钢材的重要工艺性能之一。

钢材主要技术性能及应用,建筑材料

7.2.1 钢材的力学性能

1.拉伸性能

钢材的拉伸性能,用低碳钢做拉伸试验时得到应力σ与应变ε关系图,如图7.1所示。钢材从拉伸到拉断的全过程分为4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颈缩阶段。

(1)弹性阶段。从图7.1可以看出,钢材在静荷载作用下,受拉的OA阶段,应力和应变成正比,这一阶段成为弹性阶段,具有这种变形特征的性质称为弹性。弹性阶段的最高点即图7.1中的A点对应的应力称为弹性极限,用σp表示。应力和应变的比值称为弹性模量,即E=σ/ε(单位MPa),弹性模量是衡量钢材抵抗变形能力的指标,E越大,在一定应力下,产生的弹性变形越小;反之,越大。在工程上,弹性模量反映了钢材的刚度,是钢材在受力条件下计算结构变形的重要指标。建筑常用碳素结构钢Q235的弹性极限σp=180~200MPa,弹性模量E=(2.0~2.1)×105MPa。

(2)屈服阶段。当荷载继续增大,钢材开始丧失对变形的抵抗能力,并产生大量塑性变形的应力。这阶段开始时的图形接近直线,后来形成接近水平的锯齿线,应力在很小的范围变化,应变急剧的增加,此阶段称为屈服阶段。如图7.1所示,在屈服阶段,锯齿形的最高点所对应的应力成为上屈服点(B);最低点对应的应力成为下屈服点(B)。因上屈服点不稳定,所以国标规定以下屈服点的应力作为钢材的屈服强度,用σs表示。中、高碳钢没有明显的屈服点,通常以残余变形为0.2%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用σ0.2表示,屈服强度对钢材的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当构件的实际应力达到屈服点时,将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性变形,这在结构中是不允许的,因此屈服强度是确定钢材容许应力的主要依据。例如Q235的σs约为240MPa。

(3)强化阶段。超过屈服点后,应力增加又产生应变,钢材进入强化阶段。钢材在拉力的作用下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见图7.1第Ⅲ阶段的最高点,即试件拉断前的最大应力σb,称为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虽然不能直接作为计算的依据,但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比值即屈强比,用σs/σb表示,在工程上很有意义。屈强比小,结构的安全可靠性高,即防止结构破坏的潜力越大,但钢材的有效利用率低;但此值大时,钢材的有效利用率高,但钢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差,故钢材的屈强比太小,也不能太大,合理的屈强比一般在0.6~0.75之间。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是钢材力学性质的主要检验指标。

图7.1 低碳钢受拉时应力—应变图

(4)颈缩阶段。超过最高点C点后,塑性变形迅速增大,在试件最薄弱处的截面将显著缩小,出现“颈缩显现”,此阶段CD为颈缩阶段。

在工程中常用伸长率表征钢材的塑性。伸长率是指试件拉断后的伸长值与原标距长度之比,见图7.2。伸长率δ可按式(7.1)计算:

图7.2 试件拉伸前和断裂

式中 δ——试件的伸长率,%;

L1——拉断后的标距长度,mm;

L0——拉伸前的标距长度,mm。

伸长率是钢材的塑性的重要指标,δ越大,说明钢材塑性越好,塑性变形能力强,可使应力重新分布,避免应力集中,结构的安全性增大。标距的大小影响伸长率的计算结果,通常以δ5表示L0=5d5和δ10表示L0=10d10时的伸长率。对于同种钢材,δ5>δ10

2.冲击韧性

冲击韧性是指钢材抵抗冲击荷载而不破坏的能力。用于重要结构的钢材,特别是承受冲击振动荷载的结构所用的钢材,必须保证冲击韧性。

国家标准规定是以刻槽的标准试件,在冲击试验的摆锤冲击下,见图7.3。以破坏后缺口处单位面积上所消耗的功来表示,符号ak,单位J/cm2。ak越大,冲断试件消耗的能量,或者说钢材断裂前吸收的能量越多,说明钢材的韧性越好。钢材的冲击韧性与钢的化学成分、冶炼与加工有关。一般来说,钢中的P、S含量越高,夹杂物以及焊接中形成的微裂纹等都会降低冲击韧性。此外,钢材的冲击韧性还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常温下,随温度的降低,冲击韧性降低,此时破坏的钢件断口呈韧性断裂状;当温度降至某一温度范围时,ak突然发生明显下降,钢材开始呈脆性断裂,这种性质称为冷脆性,发生冷脆性时的温度(范围)称为脆性临界温度(范围)。低于这一温度时,降低趋势又缓和,但此时ak值很小。在北方严寒地区选用钢材时,必须对钢材的冷脆性进行评定,此时选用的钢材的脆性临界温度应比环境最低温度低些。由于脆性临界温度的测定工作复杂,标准中通常是根据气温条件测定-20℃或-40℃的冲击值指标。

随时间的延长,钢材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和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时效。完成时效的过程可达数十年,但钢材如经冷加工或使用中受振动和反复荷载的影响,时效可迅速发展。因时效导致钢材性能改变的程度称为时效敏感性。时效敏感性越大的钢材,经过时效后冲击韧性的降低越显著。为了保证安全,对于承受动荷载的重要结构,应当选用时效敏感性小的钢材。

总之,对于直接承受动荷载,而且可能在负温下工作的重要结构,必须按照有关规范要求进行钢材的冲击韧性检验。

3.硬度

硬度是在表面局部体积内,抵抗其他较硬物体压入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通常与抗拉强度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测定钢材硬度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有布氏硬度,用HB表示。一般来说,硬度愈高,强度也愈大。根据试验数据分析比较,可用σ=0.36HB的关系式估算碳素钢的抗拉强度值σb

4.疲劳强度

钢材在交变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在远低于其屈服强度时突然发生破坏,这种现象称为钢材的疲劳破坏。钢材的疲劳破坏指标使用疲劳强度(疲劳极限)来表示。一般把钢材在荷载交变1×107次时不破坏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定义为疲劳强度。在设计承受交变荷载且须进行疲劳验算的结构时,应当了解所用钢材的疲劳强度。

钢材的疲劳破坏主要是在应力集中的地方出现疲劳裂缝,并不断扩大,直至突然产生瞬间疲劳断裂。钢材的内部组织状态、化学成分偏析、表面质量、受力状态、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大小及受腐蚀介质侵蚀的程度等,都影响其疲劳强度。

(www.daowen.com)

图7.3 V形缺口冲击韧性

7.2.2 钢材的工艺性能

1.冷弯性能

冷弯性能是指常温下钢材承受弯曲变形的能力,冷弯性能是建筑钢材的重要工艺性能之一。

建筑钢材的冷弯,一般用弯曲角度ψ及弯心直径d相对于钢材厚度α的比值来表示。实验时采用的弯曲度越大,弯心直径对试件厚度(或直径)的比值越小,表示对冷弯性能的要求越高,如图7.4所示。冷弯检验是按规定的弯曲角度和弯心直径进行弯曲后,检查试件弯曲处外面及侧面不发生裂缝、断裂、鳞落或起层,即认为冷弯性能合格。

图7.4 钢材冷弯

冷弯也是检验钢材塑性的一种方法,并与伸长率存在有机的联系,伸长率大的钢材,其冷弯性能必然好,但冷弯检验对钢材塑性的评定比拉伸试验更严格、更敏感。冷弯有助于暴露钢材的某些缺陷,如气孔、杂质和裂纹等。在焊接时,局部脆性及接头缺陷都可通过冷弯而发现,所以钢材的冷弯不仅是评定塑性、加工性能,也是评定焊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重要结构和弯曲成型的钢材,冷弯必须合格。

2.焊接性能

钢材的可焊性是指钢材是否适应通常的焊接方法与工艺的性能。可焊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钢材的化学成分。含碳量小于0.25%的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加入合金元素(如硅、锰、钒、钛等)将增大焊接处的硬脆性,降低可焊性。

3.冷加工强化

冷加工是指钢材在常温下进行的加工,建筑钢材常见的冷加工方式有:冷拉、冷拔、冷轧、冷扭、刻痕等。冷拉如图7.5所示,钢材的应力应变曲线为OBKCD,若钢材被拉伸至K点时,放松拉力,则钢材将恢复至O1点,此时重新受拉后,其应力应变曲线将为O1KCD,新的屈服点将比原屈服点提高,但伸长率不变。

图7.5 钢筋冷拉前后应力—应变图的变化

钢材在自然条件下的时效是非常缓慢的,若经过冷加工或使用中经常受到振动、冲击荷载作用时,时效将迅速发展。钢材经冷加工后在常温下搁置15~20d或蒸汽或电热法加热至100~200℃保持2h以内,钢材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硬度都进一步提高,而塑性、韧性继续降低,完成时效过程,前者称为自然时效,后者称为人工时效。如图7.5所示,经冷加工和时效后,其应力—应变曲线为O1K1C1D1,此时屈服强度(K1)和抗拉强度(C1)比时效前进一步提高。一般强度较低的钢材采用自然时效,而强度较高的钢材采用人工时效。在一定范围内,冷加工变形程度越大,屈服强度提高越多,塑性和韧性降低越多。

冷加工和时效处理之所以能提高钢的强度,是因为冷拉塑性变形使晶粒细化、晶格歪曲,增大了位移的阻力。时效处理又使铁与氮、氧的化合物微粒迁移到界面上,增大了对外界的抵抗力。

冷拉钢筋由于塑性、韧性降低而硬脆性增加,在负温和冲击或重复荷载作用下易发生脆断,不宜使用冷拉钢筋。

7.2.3 钢材的化学成分对其性能的影响

1.碳(C)

钢的含碳量对钢材的性能影响最大。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和硬度相应提高,而塑性和韧性相应降低。当含碳量增至0.8%时,强度最大,但当含碳量超过0.8%以后,强度反而下降。此外,含碳量过高还会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降低抗大气腐蚀性和可焊性。

2.锰(Mn)、硅(Si)

锰在一般碳素钢中的含量为0.25%~0.8%。硅(Si)在一般碳素钢中含量为0.1%~0.4%。硅和锰是在炼钢时为了脱氧去硫而有意加入的元素。由于硅与氧的结合能力很大,因而能夺取氧化铁中的氧形成二氧化硅进入钢渣中,其余大部分硅溶于铁素体中,当含量较低时(小于1%),可提高钢材的强度,对塑性、韧性影响不大。若锰作为合金元素加入钢中,是钢中锰的含量提高到0.8%~1.2%或者更高时,成为力学性能优于一般碳素钢的锰钢。但当锰含量高于1.0%时,会降低钢材的耐腐蚀和焊接性能。若硅作为合金元素加入钢中,使含量提高到1.0%~1.2%时,钢材的抗拉强度可提高15%~20%,但塑性和韧性明显下降,焊接性能变差,并增加钢材的冷脆性。

3.硫(S)、磷(P)

硫在钢材中以FeS形式存在,硫化亚铁是一种低熔点化合物,当钢材进行热加工或焊接时,硫化亚铁已经熔化,使钢的内部产生裂纹,这种在高温下产生裂纹的特性称为热脆性。热脆性大大降低钢材的热加工性和可焊性。此外,硫偏析较严重,降低了冲击韧性、疲劳强度和抗腐蚀性,硫在碳钢中是有害元素,因此国家标准对其含量限制很严,要求在0.050%以下。

磷能使钢的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提高,塑性和韧性下降,显著增加钢的冷脆性,磷的偏析较严重,焊接时焊缝容易产生冷裂纹,所以磷是降低钢材可焊性的元素之一。磷在碳钢中也是一种有害元素,因此在国家标准中对钢材的含磷量也有严格限制,普通碳素钢中的含磷量不得超过0.045%。

4.钛(Ti)、钒(V)

钛是较强的脱氧剂,钢中加入少量的钛,可显著提高钢的强度,而塑性略有降低。钒是弱的脱氧剂,钒加入钢中可减弱碳和氮的不利影响,细化晶粒,提高强度,改善韧性,减少冷脆性,但降低可焊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