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格形成受大学生心理健康实用教程影响

人格形成受大学生心理健康实用教程影响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为学生设定了一个“气氛区”,在教师的不同气氛区中,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表现。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就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自我调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人格形成受大学生心理健康实用教程影响

1.生物遗传因素

心理学家通过对双生子的研究结果表明: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但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不同。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发展方向及形成的难易。

2.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家庭是儿童的最初环境,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往往是通过家庭在儿童心灵上打下烙印的。许多精神分析学家认为,一个人从出生到五六岁,是人格形成的最主要阶段,这时一个人的人格类型已基本形成。在这个阶段,绝大多数儿童在家庭中生活,在父母抚养中长大。因此,父母的教养态度对于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和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其中不无一定的道理。父母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教育孩子,使他们逐渐形成了某些人格特征。由此可见,家庭对人格的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3.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作用,教师的人格特征、行为模式与思维方式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为学生设定了一个“气氛区”,在教师的不同气氛区中,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表现。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奇在一项教育研究中发现,在性情冷酷、刻板、专横的老师所管辖的班集体中,学生的欺骗行为增多;在友好、民主的教师气氛区中,学生的欺骗行为减少。心理学家勒温等人也研究了不同管教风格的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影响作用。他们发现在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的管理风格下,学生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点。教师的公平公正性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生极为看重教师对他们是否公正、公平,教师的不公正表现会导致学生的学业成绩和道德品质的降低。班集体是学校的基本组织结构,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对于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抑恶扬善”的作用。(www.daowen.com)

4.社会文化因素

人一出生,便置身于社会文化之中并受社会文化的熏陶与影响,文化对人格的影响伴随着人的一生。社会文化具有塑造人格的功能,这反映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文化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认同上。例如,米德(M.Mead)等人研究了新几内亚的2个民族的人格特征,结果表明:来自同一祖先的不同民族各具特色,鲜明地体现了社会文化对个体的影响力。居住在山丘地带的阿拉比修族,崇尚男女平等的生活原则,成员之间互相友爱、团结协作,没有恃强凌弱,没有争强好胜,表现出一派亲和景象。居住在河川地带的孟都古姆族,生活以狩猎为主,男女间有权力与地位之争,对孩子处罚严厉。这个民族的成员表现出攻击性强、冷酷无情、嫉妒心强、妄自尊大、争强好胜等人格特征。这些都反映出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性格的影响。

5.自我调控因素

上述各因素体现的是人格培养的外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就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人格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3个子系统。自我调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