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装规》规定
《装规》7.2.4混凝土叠合梁的设计应符合本规程和现行国家标准《混规》中的有关规定。
1)《混规》9.5.2中规定叠合梁的叠合层混凝土的厚度不宜小于100mm,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预制梁的箍筋应该全部深入叠合层,且各肢深入叠合层的长度不宜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预制梁顶面应做成凹差不小于6mm的粗糙面。
2)《混规》9.6.2中规定预制混凝土构件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应按实际工况的荷载、计算简图、混凝土实体强度进行施工阶段验算,验算时应将构件自重乘以相应的动力系数:对模具翻转、吊装、运输时可乘以1.5,临时固定时可以取1.2。动力系数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减。
(2)叠合梁构造
《装规》7.3.1对矩形叠合梁和凹形叠合梁的截面构造进行详细的规定,具体见本章第85问。
(3)配筋规定
《装标》5.6.2对叠合梁的箍筋配置做了下列规定:
1)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叠合框架梁的梁端箍筋加密区宜采用整体封闭箍筋;当叠合梁受扭时宜采用整体封闭箍筋,且整体封闭箍筋的搭接部分宜设置在预制部分(图6-24a)。
2)当采用组合封闭箍筋(图6-24b)时,开口箍筋上方两端应做成135°弯钩,对框架梁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次梁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现场应采用箍筋帽封闭开口箍,箍筋帽宜两端做成135°弯钩,也可做成一端135°另一端90°弯钩,但135°弯钩和90°弯钩应沿纵向受力钢筋方向交错设置,框架梁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次梁135°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90°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这条中有关箍筋弯钩平直段长度《装规》规定,非抗震时,箍筋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抗震设计时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区别在于前者是按主次梁划分,后者是按是否抗震来分别规定箍筋弯钩平直段长度。
框架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的箍筋直径较大值,且不应大于300mm;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的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且不应大于350mm;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且不应大于400mm。
文中“组合式封闭箍”是指U形的下开口箍和П形的上开口箍,共同组合形成的组合式封闭箍。组合式封闭箍便于提升现场钢筋安装效率与质量。当采用闭口箍筋不便安装上部纵筋时,可采用组合封闭箍筋。(www.daowen.com)
图6-24 叠合梁箍筋构造示意(《装标》图5.6.2)
a)采用整体封闭箍筋的叠合梁 b)采用组合封闭箍筋的叠合梁
1—预制梁 2—开口箍筋 3—上部纵向钢筋 4—箍筋帽 5—封闭箍筋
在采用叠合梁时,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箍筋采用整体封闭箍筋。当采用整体封闭箍筋无法安装上部钢筋时,可以采用组合封闭箍筋,即开口箍筋加箍筋帽的形式。但箍筋帽弯钩90°和弯钩135°要交错布置。另外受扭叠合梁和框架梁端箍筋加密区不宜和不建议采用。
《辽标》7.3.3规定,当预制梁上板的搁置长度大于梁箍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时可采用下列构造。
采用设置挑耳(图6-25a)方式时,挑耳高度应计算确定且不宜小于预制板厚度;挑耳挑出长度应满足预制板搁置长度要求;挑耳内应设置纵向钢筋和伸入梁内的箍筋,纵向钢筋和箍筋的直径分别不应小于12mm和8mm;采用设置U形插筋(图6-25b)方式时,插筋直径、间距宜同预制梁箍筋;预制板端后浇混凝土接缝宽度不宜小于50mm,且不应考虑其叠合效应。
图6-25 板搁置程度较大时梁构造示意
1—预制梁 2—预制板 3—后浇混凝土叠合层 4—梁挑耳 5—U形插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