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筑构造技术发展的标准化与工业化建筑

建筑构造技术发展的标准化与工业化建筑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世纪初,工业化建筑的倡导者们开始将标准化视为工业生产的最重要的规则之一,工业化建筑的代表人物伊兹拉·伊汉克朗茨认为标准化通过有限的尺寸类型保证组合的便利,其他众多工业化的著作也将其视为重要的信仰,并不断强调这一原则在大量性生产过程中的合理性。但事实上,标准化并非制造业的产物,早在手工业时代,标准化就已经产生了。

建筑构造技术发展的标准化与工业化建筑

总的说来,市场需求是产品生产的外因,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时间、价格、质量”是核心竞争要素,为产品的进化提供动力;产品在功能、结构、外观等方面的继承和革新是产品进化的内因。产品的畅销或者淘汰是竞争的结果,就如同自然界的“适者生存”法则,企业需要总体考虑产品的经济要素,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标准化是重要的生产原则。

那么建筑产品的标准化概念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定义呢?19世纪初,工业化建筑(Industrialized Building,IB)的倡导者们开始将标准化视为工业生产的最重要的规则之一,工业化建筑的代表人物伊兹拉·伊汉克朗茨(Ezra Ehrenkrantz)认为标准化通过有限的尺寸类型保证组合的便利,其他众多工业化的著作也将其视为重要的信仰,并不断强调这一原则在大量性生产过程中的合理性。但事实上,标准化并非制造业的产物,早在手工业时代,标准化就已经产生了。以P.H.斯科菲尔德(P.H.Scholfield)为代表的传统学者认为标准化是思想的产物——最终目的是为了“风格的统一”:“每一栋形式不同的建筑中,视觉效果都是无序的、混乱的。建筑师需要通过形式的重复建立秩序,只应当尽可能多地使用较少的形式、多次地重复时,才能导致最大化的秩序”[2]。(www.daowen.com)

虽然传统的建筑学者和工业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都对建筑产品的标准化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描述,但从工程学的角度上来说,他们的定义都是片面的。首先从结构受力机制上来说,均衡的受力分布需要标准的构件形式,这才是构件尺寸类型限定的根本原因;其次,从节省材料、劳动力方面来说,构件的生产与加工需要标准的工艺以减少生产、建造过程中的资源消耗,这才是构件形式产生重复秩序的前提。因此,标准化并不只是尺寸的标准,也不是秩序的标准,它不仅包括了构件的通用化,还包括构件加工工艺的标准化、构件连接方式(接口)的标准化以及生产工具的标准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